北京時間8月5日消息,據界面報道,周一上午10點左右,中國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擊查訪位於滬青平公路989號的賓士上海辦事處,調取辦事處多台電腦的相關數據材料,並對多名賓士高管進行約談。
界面消息稱,昨日,發改委9名工作人員未經預約直接進入賓士上海辦公室。約談和調查持續了一天。截止昨日晚9點,包括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東區總經理聶軍和銷售、售後總監在內的多名管理人員仍滯留在上海辦公室內。
此前一天,賓士還在官網發布聲明稱,主動下調中國零部件售價,平均降幅達15%。而不到一個月之前,賓士才大舉下調維修保養服務價格,平均降幅為20%。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發改委此前表示對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汽車行業內涉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表示高度關注,賓士降價有為北京「降火」的意味。
降價還不滿意?
既然賓士已經下調零部件和維修服務的價格,做出服軟的姿態,那到底是哪裡不滿意呢?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調查矛頭指向的是「賓士整車價格和最低限價的經銷商政策」。
賓士不是第一次因限價問題受到相關部門關注。2011年3月1日起,北京賓士宣布實施嚴格的最低價格管理及限制跨區銷售的政策。此後賓士經銷商一致反戈並上書商務部指賓士政策違法。該事件間接導致了北京賓士副總裁付強的離職。賓士表面上循規蹈矩,實際上從未放棄對經銷商進行價格管理。
知情人士稱,多台電腦相關數據被調取,很可能是為了獲取(與限價)相關的事實證據。
除了限價的經銷商政策,另外一點讓發改委不滿意的可能是賓士居高不下的整車價格。
此前公眾對此次反壟斷調查多聚焦於賓士零配件價格過高的「零整比」問題。通常一輛汽車拆散成零部件銷售的總價在整車售價的3倍之內被認為是合理的,國內豪華車品牌這一比例達到4倍甚至更高。然而,反壟斷調查早已向整車價格和渠道管理深入,而賓士在這方面反應遲鈍。
最近以來,中國政府反壟斷審查的目標一直都是豪華車市場,目前這一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是外國公司,尤其是來自德國的品牌。數據顯示,奧迪、寶馬和梅賽德斯賓士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上所佔據的份額之和已經達到了70%左右。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豪華汽車品牌加入降價行列,以正面回應反壟斷調查。
反壟斷法棒打外企
自2008年出台《反壟斷法》之後,中國政府在近幾年來對於價格市場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事實上,此前包括醫藥、科技、嬰幼兒配方奶粉等領域的國外品牌都遭遇到了中國政府類似調查,其中有些被處以巨額罰款。
有專家指出,這種形勢發展在未來還將繼續加劇,原因是中國將尋求在國內公司和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方面取得更大的影響力。
最近幾個月以來,除了全球車企,中國反壟斷官員還對微軟和高通等科技巨頭髮起調查,但在很多情況下並未披露其正在調查什麼東西。而在周一,中國政府官員再度向微軟發出一擊,警告稱其不得阻撓調查。
有分析稱,中國政府之所以加大了反壟斷審查的力度,其部分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親身見證了其他國家中的物價。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曾批評稱,星巴克和豪華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的產品要價過高。星巴克對此表示,較高的不動產成本是導致其產品價格較高的原因之一;而與此同時,進口豪華車則面臨著沉重的關稅負擔。
在遭到中國反壟斷官員調查的外國公司中,有很多都是在本國市場上佔據著支配地位的公司,而且在中國市場上罕見直接的競爭對手。
反壟斷法懲罰國外企業對中國公司有益,但美國企業則一直都在抱怨稱其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待。美國商會曾在今年5月份致信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和國務卿約翰·克里稱其對中國的反壟斷舉措感到越來越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