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制度變遷與中國改革之謎及借鑒意義

作者:lpg9660  於 2014-7-13 10: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中國

《戰國策·趙策一》: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指的是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增長和出現的問題再次充分說明:經濟發展必須要有相應制度來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要制度不斷變遷來適應和保障其繼續發展。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制度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就會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因此,中國未來的發展必須要繼續依靠制度變遷,下面的一些建議可以作為參考:
1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市場經濟的建設,經濟增長還可持續。經過30年的改革,雖然建立了所謂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它本質是半計劃、半市場經濟體制。以前改革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比如計劃體制導致的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尋租腐敗,國企事實上的壟斷限制了有更高盈利能力和創造就業機會的私營企業進入,都和市場經濟不完善有關。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 1978 2007 年,國有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為1.52%,只是民營產業的 1/3,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增長和創新更強勁的引擎。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只要通過進一步的制度變遷,發揮市場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發揮更大作用,而不是以政府主導為主,則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2、充分研究和利用國外成功歷史經驗。東亞國家和地區由於文化相近,而且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大,應該是重點借鑒對象。比如韓國的產業扶持和轉型經驗、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新加坡和香港的治理貪污腐敗。通過制定合理制度、推動制度變遷進而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

3局部實驗、漸進式推進改革力度。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不同。能否借鑒以前的經驗,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或城市,以新加坡或香港為樣板,在政治體制、法律體系、經濟體制、社會分配和福利保障、環境保護和治理貪污腐敗方面進行局部試點,深化改革力度,取得成功經驗后再逐步全國推廣;另外,在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或管理創新方面上,能否在一些地區扶持一批企業,以台灣模式為樣板,在全球生產價值鏈上切入某一重要環節,集中發展建立產業優勢;

4、鼓勵支持個人和企業家創新精神。在改革之初,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鄉鎮企業這兩個「中國農民偉大創造」,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後來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它們來自農民智慧並得到了高層領導的扶持和肯定,創造了經濟奇迹。個人和企業家創新精神在發達國家也是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和鼓勵的。人們一直在提問和思考,中國為什麼出現不了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是因為我們缺少鼓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產權制度在未來的改革中,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因此,創造良好的創新制度和扶持機制,建立產權保護制度,將是未來改革的重要方面;

5、日本發展的經驗教訓。日本從一個後進國家,經過百年的發展,迅速成長為世界經濟強國,對此政府及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功不可沒。其市場經濟模式是在戰後追趕歐美髮達國家過程逐漸形成的,隨著日本經濟逐漸成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已難以適應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其有效性逐步減弱,其弊端和內在缺陷開始顯現。出現管理官僚化、企業家精神銳減、勞動力市場僵化,原先的制度已經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雖然日本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沒有根本性變化,由此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改革的效益遞減規律也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困難,必須通過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來促進經濟發展;

6、欲強國,必先富民;欲富民,必賦私權;保私權,必限公權。鄧小平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對此有過一番精闢的論斷:「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要把政治體制改革提到日程上來。」後期由於他的過世,中國此後的改革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一直沒有明顯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及建立完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制度紅利和推動因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lpg9660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9: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