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馬雲攜手曾梵志 藝術界慘遭蹂躪

作者:僑報郭劍  於 2015-10-7 05: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華言僑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曾梵志, 美術老師, 拍賣, 藝術品, 馬雲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咱家孩子要是學畫畫,學了半天畫成馬雲那樣,回家他不得挨揍呀?但是,這個世界變化的就是這麼邪興,別瞧人家馬雲畫的不如咱家孩子,不誇張地說,可以叫「慘不忍睹」,可人家照樣能吼嘍吼嘍地呼風喚雨,拍出個天價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怪!

馬雲的「書法」在拍賣現場。(網路圖片)

      中國的藝術界以及藝術品市場毫無準備猝不及防地被馬雲和曾梵志這兩個大禍害一下子橫衝直撞地攪和得昏天黑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馬雲和曾梵志這麼一鬧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打破了人們對藝術的觀感,什麼是美的概念從此被顛覆,而且什麼是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名頭名氣和銅臭,再裹上層漂亮的公益外衣,就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了。

馬雲的畫。(網路圖片)

曾梵志的畫。(網路圖片)

      馬三立在「偏方」這個段子里說:「偏方治大病啊!『蘿蔔就熱茶』啊!『蘿蔔就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

      馬雲的馬體「書法」一亮相,可也能氣得書畫家滿街爬。不僅書畫家滿街爬,就連教課的美術老師也得在家長們腳下轉著圈地爬,沒法向家長們交待呀!今後這課還怎麼上?要不要教孩子們畫畫的技法?要不要教孩子們書法的技法?

      靠著名氣而不是靠著實實在在的硬體東西走南闖北,還真不是馬雲曾梵志這些人的發明。連續劇《大宅門》反映的是老北京的故事,白七爺愣是能拿他自己的一脬屎裝在盒子里不叫人打開,說是祖上的傳家寶,用這麼個見不得人的東西到銀號抵押貸款。這說明「國人」更看重名頭不看重實貨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現代人把這種心態發揚光大,又把這種技法揮灑運用自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件事代表著當今中國內地的一種現象,收藏家收藏的東西,或者叫藏品,其內在的藝術價值已經無關緊要,甚至毫無藝術價值都可以,因為收藏家看重的不是物件本身,而是名人身價曝光率和市場風向。今天花錢買下來的東西,未必是個可以傳世的寶貝,買來的目的也不是永久收藏,而是揣摩市場走勢,見利就走,該出手時就出手,甩掉套現。

      毀掉一件東西容易,比如前些年有個鑒寶電視節目,最惹眼球的部分就是拿「護寶錘」砸寶;毀掉一個市場也容易,比如馬雲曾梵志混進藝術品拍賣市場,把藝術品市場攪擾得呼兒嗨喲不亦樂乎;毀掉一個觀念更容易,比如像這次起鬨架秧子似的拍賣,讓藝術品、收藏品和文物的概念瞬間崩潰。

      英文的中國是China,發音就是「拆呢」。我們幹什麼呢?拆呢!

曾梵志和馬雲以及他們合作的「作品」。(網路圖片)

高興

感動

同情
6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0-7 05:40
誰知道買畫的錢是哪裡來的。說不定是馬雲自己出錢買自己的畫忽悠咱們。
回復 總裁判 2015-10-7 06:09
白露為霜: 誰知道買畫的錢是哪裡來的。說不定是馬雲自己出錢買自己的畫忽悠咱們。
廣告廣告。
回復 吃喝玩樂 2015-10-7 09:25
海外僑胞們,你們要與時俱進
回復 CQ1203 2015-10-7 10:50
你若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
你若失敗了,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回復 海外思華 2015-10-7 11:10
CQ1203: 你若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
你若失敗了,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回復 僑報郭劍 2015-10-7 11:50
海外思華:      
這句話應該是經典語錄。
回復 yulinw 2015-10-7 15:39
白露為霜: 誰知道買畫的錢是哪裡來的。說不定是馬雲自己出錢買自己的畫忽悠咱們。
   我也這麼想的~·
回復 wo? 2015-10-7 18:09
醜陋的中國人?
回復 嘻哈:) 2015-10-7 21:40
突然想起小時聽來的一句話:「有錢能買鬼推磨。」這話的真意不知道,來源不知道,這裡用上還合適吧
回復 bozihua 2015-10-8 09:28
曾梵志究竟何許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5: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