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曲 度著: 柏梁體格律詩基本四式之平仄格律首次建立

作者:huabin  於 2015-1-15 05: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國文學理論研究|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關鍵詞:柏梁體格律詩, 首次建立, 曲 度

 
曲 度著: 柏梁體格律詩基本四式之平仄格律首次建立

壹.五律:
 
一.平韻二式: 均四平韻腳.
01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02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韻二式: 均四仄韻腳.

03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04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貳.七律:
按照上面五律四式平仄格律,在每句前面加二個平仄相反之字類推.

D.QU 2014.12.3 IN PARIS
版權所有,請勿侵權!


---------------------------------------------------------------------------------------------------------

(以下資料來自網路)

柏梁體:
「柏梁體」又稱「柏梁台體」「柏梁台詩」,一般古體詩只要求雙句押韻,近體詩則多是首句入韻,隔句押韻,這種詩每句七言,都押平聲韻,全篇不換韻。柏梁體是七言詩的先河。據說漢武帝築柏梁台,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七言古詩的一種,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相傳漢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賦七言詩,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柏梁體》上說:「 漢武宴柏梁台賦詩,人各一句,句皆用韻,後人遂以每句用韻者為柏梁體。然《柏梁》以前如漢高《大風歌》、 荊卿《易水歌》……可見此體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聯句之每句用韻者,乃為柏梁體耳。」
其實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詩大都是句句用韻的,比如曹丕的《燕歌行》。那時候並沒有隔句用韻的規矩。只是過了唐代以後,古風的格局越發鬆散,無論用韻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講究,反而一句一韻的成了異類。

所謂「柏梁台體」,必須有幾個特點:
一、最初只有七言,沒有五言。
二、最初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三、可以有重韻。
四、逐句入韻。
五、前後句意不相屬。
六、不拘句數。

柏梁台詩
日月星辰和四時,(漢武帝)
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
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
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
刀筆之吏臣執之。(御史大夫)
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
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
周衛交戟禁不時,(衛尉)
總領從官柏梁台。(光祿勛)
平理請讞決嫌疑,(廷尉)
修飾輿馬待駕來。(太僕)
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
乘輿御物主治之。(少府)
陳粟萬石揚以箕,(大司農)
徼道宮下隨討治。(執金吾)
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
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
蠻夷朝賀常會期,(典屬國)
柱欀欂櫨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張罘罳。(上林令)
齒妃女唇甘如飴,(郭舍人)
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

-----------------------------------  

五排律12韻(本人新創柏梁體格律詩)--上平12文  

秋雲隱月雯,  
冬霧罩陽曛.  
近殿擊鑼欣,  
遠宮敲鼓聞.  
----------  
凰歌圍殿賁,  
鳳舞繞宮欣.  
空渺盪霞紋,  
地遙飄浪雲.  
----------  
蟻般恭后殷,  
蜂似伺王勤.  
異果附清芬,  
奇花加素葷.  


BY D.QU 2014.12.3  

- See more at: http://bbs./poem/bbsviewer.php?t ... thash.zicHVRLj.dpuf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06: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