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曾國藩的座右銘 曾為維新派人士所推崇

作者:老憤青  於 2014-7-4 17: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笑古今政治|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座右銘, 維新派

曾國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曾國藩一生謹遵的座右銘。事實上,這句話並非曾國藩首創,而是清代理學大家太常寺卿唐鑒送給曾文正公的一句話。道光二十一年,他將自己所著《畿輔水利》及親筆楷書條幅 「不為聖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善化唐鑒」贈與曾國藩。曾國藩對此聯極為推崇,並將此聯掛於居室。後來在收入曾國藩日記時略加改動,便有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千古絕對。    
    但凡曾國藩的「粉絲」都非常喜歡引用這句話,梁啟超是典型的「曾粉」,他曾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說了這麼一段話:「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梁漱溟先生也曾教育兒子:「總之,你為大眾服務作事之心甚誠,隨處可見,即此就宜於做事。但究竟做什麼事還不知道,俟你有所認定之後,當然要先從此項學問入手,嗣則要一邊做,一邊研究,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終身如此努力不已。至於成就在事抑在學,似不可管,即有無成就,亦可不管,昔人云:『但問耕耘,不問收穫。』是也」。聞一多先生在其詩集《紅燭》中,也引用「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為序詩的最後一句,既激勵自己,也鼓舞世人。由此可見,這句話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多少英雄豪傑都把這一句話當成行為準則。    
    曾國藩把「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做座右銘,實則是提醒自己要懂得「行由不得,反求諸己」。曾國藩曾在家書中這樣說:「宏其度,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確,人生需要一種豁達的態度,如果事事都講求名利,如果事事都求「有了耕耘,就問收穫」,那麼這樣的人生就會在名利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也就不能真正有一番作為!    
    所以,曾國藩告誡他的弟子們:「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己。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朱入學者,則罵學院。平心而論,己之所以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只為不肯反求諸己,便都見得人家不是。既罵考官,又罵同考而先得者。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在曾國藩眼裡,沒有收穫就怨天尤人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只有不斷地付出,才可能有長進。    
    很多時候收穫就如同樹木的生長是看不到的,但長期的積累,小樹就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孟子有曰:「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5: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