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媒:東風壓倒西風 中國和英國誰更需要誰

作者:老憤青  於 2014-6-19 1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笑古今政治|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中國, 英國

英國市場對中國是不可或缺,不是可有可無。「京鎊」炙手可熱,也可能是燙手山芋。
  中國總理亮出的大訂單英國人都看到了,140億英鎊。晃眼。
  已經簽署了備忘錄的生意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2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協議。
  英國的MAP 公司與中國金壇正信公司的4億英鎊的光伏產品訂單。
  倫敦證券交易所與中國銀行還簽署了雙方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
  另外,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還對直接投資英國高鐵HS2與新一代核電站項目表示了強烈的興趣。
 
「收購不列顛」
 
  中國人的「財大氣粗」,英國人的「低聲下氣」,在英國的媒體上有不少議論。《泰晤士報》報料說,中國總理李克強要求「破格」見英國女王,而英國方面不得不「破例」予以安排,被作為最新的例證。
  而對英國媒體拿女王「說事」,中國官方媒體充滿了鄙夷。
  《環球時報》發表社論說:「這輪炒作折射出英媒乃至整個英國的小家子氣,當年的大英帝國,如今要靠這種小動作彰顯自己的驕傲了。」
  「中國作為崛起大國,應體諒一個老牌帝國衰落的尷尬,以及它為掩飾尷尬所做出的一些古怪動作。英國總體上還是很值得中國人欣賞的,無論英國人「多不懂事」,我們都可以讓他們知道中國人對他們的這份欣賞。 」
  李克強來訪前夕,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說,中國已經不再把英國看作是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德國、法國都排在英國之前。話說得雖然比《環球時報》含蓄,但是一個意思,敲打一下英國,讓英國有點「自知之明」。
英國市場對中國真的是可有可無、中國對英國真已是「隨便賞幾個小錢」的恩主了嗎?
 
誰需要誰
 
  借李克強到訪之機,英國和中國的部分商界領袖和經貿專家在倫敦舉辦了一個「中英經貿論壇」。
  《機遇中國》的總編菲爾·沃爾德對BBC中文網表示,中國媒體表現出得「氣粗」和「鄙夷」,他已經有所領教了。
  沃爾德說:「我看了中國媒體對去年12月初卡梅倫訪問中國的評論。他顯得有些卑躬屈膝,看起來讓人感到有點難為情。」
  沃爾德認為,這對英國是一個教訓——「我們必須讓別人看到,我們給中國帶來了中國需要的東西。」
  對英國能給予中國的不可或缺的東西,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英國首席代表林寧看的很清楚。
 
英國優勢
 
  英國首相卡梅倫去年12月訪華時,中國總理李克強當面提出幫英國建高鐵,頗令唐寧街10號意外。
  林寧對BBC中文網分析說,英國有幾個「獨特的優勢」中國非常看重,比如英語語言本身、技術優勢和研發實力。
  而且,「中國企業如果和英國合作,可以去英聯邦國家和任何其它地方發展。」
  林寧實際上是一語道破了英國、乃至更大範圍的歐洲對中國擴展投資和釋放「軟實力」的獨特吸引力。
  中國近年來在非洲的投資引起的非議甚至反彈有目共睹。就政治環境、投資環境和社會環境而言,歐洲市場與非洲大陸相比顯然優勢明顯。
  純粹從做生意的角度,英國市場對經濟持續放緩的中國也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
  當然,「京鎊」中國人敢給,英國人敢不敢接、如何接也是一個問題。
  英國首相卡梅倫去年12月訪華時,中國總理李克強當面提出幫英國建高鐵,頗令唐寧街10號意外。
  這次李克強來,投資英國高鐵從意向進入實質談判階段。
  能源、交通、電訊等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行業該不該向中國投資企業開放、開放到什麼程度,在英國政界、商界和社會上是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英國和中國可能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投資深入英國經濟的程度,根本取決於英中的互信程度。
  來源:BBC中文網  白墨 BBC 中文網記者
 
相關閱讀:
外媒:英放低身段對中國表示「恭敬」
 
    外國媒體稱,卡梅倫首相盛讚中國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兩國迅速發展的貿易關係。他說,英國公司現在每個月對中國的出口超過10億英鎊,是2009年的兩倍多。英國商務大臣文森特·凱布爾也表示:「過去18個月中國對英國的投資超過前30年。」
  英國《衛報》網站6月17日稱,雙層大門打開后,對英國最重要的人走進了房間,緊隨其後的是卡梅倫。140億英鎊對中國來說是小菜一碟,但對英國來說則是巨額大單,因而首相全力以赴禮遇中國總理李克強。卡梅倫先是在最後一刻匆匆安排了中國總理與女王的會見,然後又為中國富豪的赴英簽證開啟了一路綠燈。最給力的是,他還請出多名內閣成員參加了在外交部洛迦諾大廳舉行的多項經濟合作協議的簽約儀式。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8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總理李克強正對英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外交訪問。陪同李克強出訪的有很多商界領袖。此次訪問被稱為中國與歐洲國家支票簿外交的範例。
  文章說,英國的評論員們有一種趨勢,認為李克強的訪問是英國對中國表示恭敬的一個例子。不過,人們有充分理由認為,英國與中國之間的外交仍是互相包容。
  文章還說,李克強這次訪問期間,在英中兩國官員和企業家們簽署互利協議時,有爭議的政治問題很可能處於次要地位。英國副首相剋萊格指出,李克強的代表團將與英國官員就人權問題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
  據日本《產經新聞》6月18日報道,正在訪問英國的中國總理李克強17日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雙方就加強兩國關係達成共識。李克強當天還在溫莎宮會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女王會見並非國家元首的李克強的做法非常罕見,由此凸顯中國影響力的增強。
  據英國媒體報道,卡梅倫首相在會談一開始就表示「希望將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而在此之前,英國內政大臣表示,為吸引中國遊客和商務人士,將大幅簡化簽證發放手續。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18日報道,英國首相卡梅倫和來訪的李克強總理17日舉行會談,就擴大對華能源供應、促進中國企業參與英國高鐵建設等達成共識。中國以經濟實力和巨額投資資金為依託,在談判中底氣十足。報道稱,西藏和人權等問題一直是英中關係面臨的定時炸彈,不過在此次會談中,英國政府並未深入提及這些問題,而是鮮明擺出將經濟放在優先位置的姿態。
  報道認為,英國如此「厚待」中國資金,背景原因是其經濟如今高度依賴外資。英國政府奉行緊縮性財政政策,一直藉助外國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對此洞若觀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0: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