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人生歷程就此劃上一個小句號,小句號之後,還得往前走,路也就一直走下去。什麼樣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都在走自己的路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艱辛,品味人生的責任,尋找人生的意義。只是以後的意義,總是有一個好爸爸伴隨,沒有好爸爸的人生,終究充滿了悲苦與艱辛。就是現在的影視劇,也沒有純粹個人奮鬥的影子,成功的背後,總是莫名其妙地跑出來一個好爸爸。 考上大學的學生,如何走,考不上大學的學生如何走,誰都不清楚,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沒有人會保證,考上大學了,人生的路就筆直,考不上大學了,人生的路就彎曲。有時候,考上大學的路,比沒有考上大學的路,更難走。有時候,考上大學,又是一條死路,考不上大學,走的卻是一條活路。這條死路,如果沒有一個好爸爸解套,死路也就是死路,死路的盡頭,還是死路。如果有好爸爸解套,就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景,已經由好爸爸描繪好,學生只要在畫上增加點色彩,圖景就可以據為己有。
這裡不講讀書無用論,也不講知識改變命運,而是說,人生成就什麼,取決於偶然和命運,更取決於有一個好爸爸。有人開玩笑說,千萬要與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搞好關係,否則打工的去處都沒有,因為四年之後,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已經當上了大老闆,畢業可能要到沒考上大學的同學那裡謀一份工作。玩笑終歸是玩笑,能到沒考上大學那裡找到工作的,一定是有一個好爸爸為其謀划。不是有大款說嗎,給孩子八億人民幣讓其在商海里游泳。這個世界上,能給自己孩子八億的,都是奇葩人物。
還有人給考上大學與沒考上大學的做了一個簡單的成本預算。大學四年下來,每年按一萬五消費的話,四年花費六萬。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就是找到一個一般的工作,每個月兩千元錢,一年就兩萬四,四年下來,已經掙了九萬六千塊錢。考大學讀大學顯然是在做虧本的買賣。可這些成本預算,在一個好爸爸那裡,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現在都分重點大學非重點大學,重點大學還排個名次,什麼985、211大學。現在就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重點大學,如果學的不是社會需要的熱門專業,工作也是難找。家裡有點錢的,則把孩子送到外國讀書,以為有一個外國文憑,回來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也是枉然。找到好工作的,不是拼能力,不是拼知識,不是拼智慧,不是拼文憑,不是拼海龜土鱉而主要是拼爹。在找工作的時候,人們都會發現,世上只有爸爸好。有一個好爸爸,不是學生找工作,而是工作找學生。拼爹的時代,神仙也沒著。因為工作難找,因為人們都願意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不願意要一個東奔西走,每天都面臨著下崗的工作。而穩定的工作少之又少。
至於一般的非重點大學,從找工作的意義而言,找工作就更難了。但是學校也有招數,造就虛假就業的繁榮,讓學生找工作,無論是否真正找到,只要有接收單位,就算就業,甚至有的學校強迫學生造假,找到一個虛假的就業單位,才給學生髮畢業證,否則不給發畢業證。最後人們看到的虛假就業信息就是,什麼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上面檢察下來,發現就業率如此之高,那就繼續招生。結果是學校的政績上去了,學生的就業率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如果說重點大學的學生找工作,還能拼點智慧和能力,還能少拼點爹,那麼,非重點大學的學生,則主要是靠拼爹了。不拼爹,工作單位不會向非重點大學的學生送橄欖枝的。只是,這對沒爹可拼的大學生來說,就太不公平了。
拼爹的實質是拼特權,拼腐敗,拼的是弱肉強食,破壞的是公平正義,破壞的是機會平等的規則。在拼爹時代,文化與知識,已經淪落為社會一角的可憐蟲。過去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現在可以說,學好數理化,不如有一個好爸爸。知識改變命運被好爸爸改變命運所取代。
中國大學的大躍進,使招生規模迅速擴大,使失業大學生規模也迅速擴大,可擴大之後,又難以消化大學生,導致了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導致優秀人力資源的大量流失,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成為美國人力資源的雄厚的支撐力量,據說,那些出國的理科生,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學生不再回國,而那些非重點大學的學生又很難找到工作。在沒有優秀人才的基礎上談科技強國,談自主創新,無疑是在做夢。
如果說,在拼爹的時代有夢可做,一定是在做噩夢,而且噩夢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