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掃毒》:陳木勝的「貓鼠世界」

作者:娛樂啪啪啪  於 2014-7-2 12: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啪啪啪娛樂快訊|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警匪片是香港電影傳統中最為重要的一隻力量,即便港片由盛轉衰,依舊沒能斷了警匪片的這支香火,究其原因,個人認為,警匪片的類型容器可以承載更多的戲劇與視覺功能,比較貼近於香港的娛樂工業屬性。

  20003年,香港電影岌岌可危的時候,《無間道》系列的橫空出世被當做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雖然只是一廂情願,但無可否認的而是,它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地標式的作品。2012年,《寒戰》被譽為「《無間道》后最好的警匪片」,2013年,陳木勝的《掃毒》則被重新寄予香港電影的新希望……這一切都表明,警匪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香港電影是否具有再生能力的判斷。

  任何類型片種的更新換代都是一次揚棄與組合,警匪片無論怎麼變形,核心的敘事模式無非就是「貓鼠遊戲」。在這場遊戲中,貓鼠陣營之間、各自陣營內部都可以進行力量對抗。在香港警匪片中,吳宇森凸顯的是兄弟的義薄雲天,所以在《喋血雙雄》中自然是「貓鼠之間」的惺惺相惜;在那個「基情」四射的時代,林嶺東也奉獻了《龍虎風雲》;而杜琪峰似乎更鐘情於黑幫演繹,不斷地把江湖之間的恩怨放大,關照著「鼠輩」的人性,比如《暗花》、《暗戰》;劉偉強的《無間道》則將貓鼠的「身份互換」問題移植進警匪片中,使得電影迸發出耐人尋味的人性深度;麥庄的《竊聽風雲》系列更有現代感,採用了奇觀性強的高智商犯罪模式,把「小貓」變相地轉化成了「鼠」的角色,這無疑是警匪片的一個新發展方向;陳木勝更是十幾年如一日地執著於警匪動作片領域,他的《雙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寶貝計劃》更側重表現「貓的世界」,敘述邏輯多是有心理陰影和情感難題的警察遭遇一起新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在處理棘手難題的同時走出陰影,癒合傷痛。

  陳木勝的最新之作《掃毒》被捧為近年來警匪片的集大成,我想,這是基於內容層面的總結——警察、毒梟、毒品、卧底、兄弟情……這些警匪片的類型元素一個都沒少。而作為對該類型的突破,陳木勝貢獻性地集中處理「掃毒」這一概念系統。

  在這場貓鼠遊戲中,陳木勝依舊關注的是「貓的世界」,他將從小一起長大的三個兄弟作為警察人物編排進一次掃毒任務之中。他對毒梟的展示是流於概念化的,是典型的扁平式人物設定,其實,掃毒只是完成了表層的戲劇功能,完成熱鬧刺激好看的任務,屬於在警匪片的框架內打轉。但是,經過對三個各懷心事的警察人物「內心的掃毒」,影片完成了一次警匪片框架的突圍。《掃毒》中張家輝的角色中途死掉是很不符合警匪片既有規律的,也打破了人們的觀影期待,然而,他死而復生是眾望所歸,他要復仇、兄弟反目,也是符合戲劇規律,但是,編導最後還是讓這個人物再次有了翻轉,當他得到兄弟兩個人的解釋之後,放下心結,兄弟冰釋前嫌。所以,「鼠」的存在完全是為了「貓」的情誼而設置的障礙,這也是陳木勝警匪片的一貫路線。

  《掃毒》作為一部警匪片,算是誠意之作,但絕非完美,其瑕疵也是顯而易見的,中間精彩、兩頭粗糙,這基本已經被明眼人達成共識。其對美好人性的回歸願望討好了一部分電視劇的觀眾,但是無法讓真正的電影觀眾滿意,因為那是一廂情願的編排。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將《無間道》作為香港警匪片的地標式作品,主要是緣於它對人性深度的開掘。拋卻社會因素,但從類型屬性上來說,《無間道》是在於它表面是一個「揪內鬼」的警匪片,實質上又超越了警匪片的內涵,深入到複雜的人性深處,以「貓」、「鼠」身份互換之後的兩個人去揭示「我是誰」的人性哲理命題。帶著面具生活的卧底形象在警匪片中司空見慣,當兩個帶著面具、又分屬不同陣營的卧底遭遇在一起,互相擁有對方的身份(吳宇森的《變臉》亦是如此)時,一個「想回去回不去」(梁朝偉),一個是「不想回去但必須得回去」(劉德華),這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已經脫離了其職業屬性界定,成為一個具體的生命個體。當兩個人爭奪一個「好人」名額時,影片考驗的不僅是角色的心理,同時也逼問了觀眾自己:如果有一次生命機會,你會讓給別人么?每個人都想做好人,這是觀眾可以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基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