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追憶的青春(十八)

作者:xihaixiayu  於 2014-7-20 02: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8評論

關鍵詞:青春, 孫玲

                                                 永遠的懷念

        部隊到高原不久,師醫院增添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來自北京醫學院,是在周總理逝世后不久立志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做貢獻的一批剛畢業的學員,被分到醫院的各個科室。

       我們所分來了兩位女醫生,孫玲和Wang醫生,孫玲分到普外,Wang醫生分到五官科。我們住在四人一間的宿舍,我和婦產科的Cong醫生,另加她們兩位。

       Cong醫生比我們年長,又像一位老大姐對我們經常進行教育,她已經結婚了,我們尊稱她為Cong大嫂。那時,不管上班多麼辛苦,回到宿舍,就回到了我們的開心時刻。茶餘飯後,我們宿舍的笑聲不斷。孫玲,Wang醫生和我的年齡相仿,天南海北,家裡家外,都是我們的聊天內容。

       孫玲來自湖北,明眸皓齒,性格開朗活潑,她說起話來繪聲繪色,一雙大眼睛清澈明亮。她講述著那天部隊首長第一次接見他們的情景,當首長剛一出現在他們面前,這些「半路出家」的軍人一時不知所措,慌慌張張地行起了左手禮,並且「造型可笑」,首長們欲笑而止。聽著她的描述,看著她那認真的表演,我們都笑噴了。

      孫玲學習認真,對技術精益求精,她虛心的請教那些比自己年長的醫生,有下部隊的任務,她總是積極爭取,理由是「我年輕,應該我去!」

       Wang醫生更有意思,剛進科室,緊跟她的帶教醫生,為的是儘快的學到實際的臨床經驗,這位男帶教醫師是個少言寡語的人,Wang 醫生緊跟,以至於走到病房的出口,才發現這位帶教醫師是沖著病房外的廁所走去,她才恍然大悟,「哦!這可不是該去的地方!」

      這批來自北醫的學員帶著一腔熱血來到高原,他們和大多數年輕的鐵道兵戰友一樣,工作在這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兢兢業業地為鐵道兵戰友的健康默默的貢獻著他們的青春。多少年過去了,隨著部隊的轉戰南北,他們也奔向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我那幾位曾經和我在一起朝朝暮暮相處的戰友始終在我的心裡,儘管我浪跡天涯,我懷念她們,我一直在尋找她們。

       兩年前我回國探親,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戰友告訴了Wang醫生的下落,幾經周折,我終於找到了她,讓我感到震驚和痛心的是,我再也看不到孫玲了,她從高原回到內地不久,得了不治之症 ,二十幾年前仙逝。寫到這裡,我眼睛里含著欲止卻又難以控制住的淚水,心裡隱隱作痛,20年前她太年輕,走得又那麼早…..。記得戰友網上的一位團里的戰友在網上發布尋找那個曾經為他治過病的師醫院的孫玲醫生。時至今日,我不忍心讓他得到這不幸的消息,我希望孫玲年輕時的音容笑貌永遠定格在我們心裡。

        我找到了三十年前我和她在杭州的留影,回憶著我們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我不相信她已離開了人間…..

       我看見孫玲穿越歲月的塵埃向隧道走去,她身穿軍裝,頭戴鋼灰安全帽,巡診在鐵道兵施工場地,旁邊幾個年輕的戰士走過來問她,「孫醫生,你那麼年輕漂亮,幹嗎來到這荒涼的高原?」」你是北醫高才生,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發揮你的才能。孫玲含蓄微笑著說:「你們是年輕戰士,都能任勞任怨的在這整日見不到陽光的隧道里工作,你們為了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答案,這答案就在心裡,那就是他們內心的信仰,包括為理想而獻身的願望。它像一股無窮的動力,鼓勵著年輕的一代,去默默無聞地貢獻自己的青春。

 

       如今,孫玲的校友都成了社會的精英,醫學方面的專家教授。孫玲聰明好學,為人謙厚,又很有人氣。如果她有今天,我相信她一定是一個出色的醫務工作者,一個醫學專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大夫。她和那些因疾病而長眠於九泉的戰友馬炳南,藏道友,沙興軍,還有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戰友一樣,他們是高山下的花環,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獻給了鐵道兵,他們像那些犧牲在施工中的戰友一樣,永遠散發著芳香,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臧道友是我們一所炊事班的老班長,1969年入伍的江蘇兵。他平時話語不多,但總是面帶微笑的對待我們這些前來用餐的戰友,想盡辦法在沒有豐盛物質的情況下,力所能及的為我們調劑生活。他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就這樣一個看起來非常健康的小夥子,在離開青海高原不久診斷為白血病,不久離開了人世。

      馬炳南,是1971年入伍的西安兵。這個經常跟隨後勤宣傳隊為部隊演出的大鬍子戰友,我想當年在部隊的人一定還記得他。他的歌聲響亮渾厚,卻時常在演出期間忘記了歌詞而「重頭再來」。台下的戰友們開心地笑著,好像那一切都是故意安排的一幕,絲毫不影響他的歌聲給大家帶來的歡樂。後來,他分配到手術室和我們一道工作,他是一位勤奮好學,友好和善的戰友,離開高原不久,被診斷為肝癌。

       沙興軍,1968年入伍,來自江蘇。曾經是師醫院門診的一位醫生,他隨部隊一起到高原,也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永遠離開了我們。

      今天,我願在這裡代表我們那些曾經和他們一起戰鬥生活的戰友,向他們深深地鞠躬,以寄託我們對他們的永久的懷念。

 

      1981年冬天,我踏上了與家人團聚的回鄉之路,我離開了鐵道兵,離開了那讓我鍛煉成長的部隊,那裡的一切一切,卻永遠留在了我心裡。那裡曾記載著我的酸甜苦辣,那裡有我同甘共苦的戰友,那裡有過我們的青春年華,如今,鐵道兵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1982年,中央軍委宣布鐵道兵轉入地方,改稱鐵道部工程局)但她的軍魂像那在艱苦歲月中錘鍊得友誼一樣永存。

        感謝歲月,她蹉跎容顏,但也賜予智慧。安靜下來,你可以聽見它的聲音。也是內心的聲音。我衷心的祝願那些曾經和我同甘共苦過的戰友,在有生之年,活的健康,活得開心,活得瀟洒。

 

後記

       我的紀實文學寫到這裡就算結束了,多日來,我沉醉於深深的回憶之中,我希望把那火熱的青春呈現在讀者面前,我極力回想著當時的一幕一幕…..寫到興奮之處,我的心有過小小的震動,寫到痛失戰友的時候,我淚流滿面,心情沉重。

       我希望我的真實記錄,能把我的戰友帶回我們那青春的歲月,對於那分享我們經歷的讀者,如果我的作品中哪怕有一個字一句話,能讓你的心弦最輕微的顫動一下,我一知足。

      再次感謝那些傾聽我們的故事的朋友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4-7-20 10:02
為你的故事而感動,也感謝你寫出這些故事,讓我們知道無數默默無聞的青春曾煥發出的異彩。
回復 xihaixiayu 2014-7-20 11:12
謝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回復 ChinaGate 2014-7-20 12:26
樓主的故事真實內容豐富,但歸到了【原創文學】,所以之前沒怎麼看。我是將樓主的故事按【前塵往事】從十八往回看的。我讀小學時去部隊醫院慰問過解放軍叔叔阿姨,樓主就是那時的兵——解放軍阿姨好!
回復 xihaixiayu 2014-7-20 12:39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4-7-21 01:17
謝謝您.
回復 秋天的雲 2014-7-21 03:55
政府虧欠了這些年輕的生命,不知後來的這些普通鐵道兵被安置的如何?
回復 xihaixiayu 2014-7-21 08:24
秋天的雲: 政府虧欠了這些年輕的生命,不知後來的這些普通鐵道兵被安置的如何?
謝謝您的關注,我也一直在關心這個問題。據我了解到的情況,政府對那些退役傷殘老兵的安置有所改善。特別是那些農村退役兵,生活的很艱難,但國內很多事情在執行的各個環節上總是遇到很多障礙。所以他們活得並不輕鬆。
回復 rongrongrong 2014-7-22 10:59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1: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