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10日凌晨發布的計票數據顯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確認在第19屆總統選舉中獲勝,當選新一任總統。
截至當地時間10日凌晨2時45分左右,在已統計的88.7%的選票中,文在寅得票率為40.3%,排在第二位的自由韓國黨候選人洪准杓獲得25.0%的選票。文在寅得票率的領先優勢已超過尚未統計的選票比例,確認當選。
文在寅成為新一屆總統,宣告韓國開始進入文在寅時代。而此前因朴槿惠彈劾風波而導致了長達半年時間的總統缺位狀況也得以終結。
64歲的文在寅,出生於難民營,參加過學生運動,進過看守所,當過特戰隊員,大學被退學,當過律師,曾三進三出青瓦台。可以說,文在寅的前半生就是韓國激烈變革時代的一個縮影。
1、前半生命運多舛
「窮人孩子早當家。」
時間倒回上世紀50年代初,文在寅出生在韓國慶尚南道巨濟的一個難民家庭。他的祖輩世代生活在朝鮮咸鏡南道的興南,父親還畢業於當地名校,是一名公務員。如果不是突然爆發的朝鮮戰爭,文在寅一家或許還能一直過著隨遇而安的小康生活。
由於戰亂,文在寅的父母成為了成千上萬南下難民中的一員。這段南下逃難的經歷,不僅讓他們一家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家鄉,也使得文在寅童年生活過得清貧又艱難。為了維持生計,文在寅很小就撿過煤餅,還曾跟著母親倒過黃牛車票。
文在寅在他的自傳《文在寅的命運》中說,窮人孩子早當家。正是因為童年時貧寒的經歷,使得他更加成熟。
中學時代的文在寅聰明而又叛逆。他順利考上了釜山當地的重點高中,卻一度因為沉迷煙酒,被老師當做是問題學生。也是在這個年紀,文在寅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刻骨銘心的挫折——高考落榜。後來接受採訪時,文在寅說這是自己人生中最丟人的一次經歷。
幸運的是,文在寅並未就此沉淪。憑藉聰明勤奮的資質,潛心復讀一年後,文在寅終於揚眉吐氣,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韓國著名的慶熙大學法律系。如果按照韓劇劇情,考上名校後文在寅未來的人生應該一帆風順,然而現實卻並不遂人意。
文在寅讀大學的70年代,韓國正處于軍政府獨裁時期。熱愛讀書的文在寅,很快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大學三年級參加一次學生運動時,文在寅不幸被捕入獄。隨後,打擊接踵而來,文在寅被判緩刑,並很快被軍政府強征入伍,成為了一名特戰隊員。朴正熙被刺殺后,文在寅好不容易重新復學,然而由於再次參加學生運動,文在寅又第二次被捕。
儘管多年後,因為參與學生運動而「兩進宮」的經歷,成為了政治家文在寅「炫耀」的資本。但在當時,這段經歷讓文在寅無緣成為一名令人艷羨的法官,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成為律師。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是在看守所期間,文在寅意外收穫了一段愛情。夫人金正淑是文在寅在慶熙大學的學妹,或許正是被他叛逆的性格吸引,金正淑經常去看守所探望文在寅,經過7年的愛情長跑,他們最終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因盧武鉉步入政壇
「你讓我接觸政治,成為總統。現在你也要承擔責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在寅被打上了「盧武鉉影子」的烙印。對於文在寅而言,大他六歲的盧武鉉無疑是他人生中的貴人。可以說,沒有盧武鉉,就沒有政治家文在寅。
80年代初,他與盧武鉉在做律師時相識。盧武鉉向文在寅講述了自己代理勞動等案件的艱辛過程,他的堅定信念,深深打動了文在寅。很快,兩人合辦了「盧武鉉·文在寅法律事務所」,幾乎承接了釜山地區所有與勞資糾紛和人權有關的案件。
此後近30年,文在寅與盧武鉉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們不僅是密友,更成了政壇上的戰友。從盧武鉉當選國會議員,到他成功競選總統,文在寅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倆有個最大的不同,盧武鉉熱心政治事務,而文在寅早期對政治並不感興趣。所以,盧武鉉1988年當選國會議員后,文在寅則留在釜山,繼續律師生涯。
2003年1月,當選總統的盧武鉉告訴文在寅,「你讓我接觸政治,成為總統。現在你也要承擔責任。」
就這樣,文在寅「三進三出」青瓦台的人生就此開始。
憑藉多年律師的經歷,文在寅第一次進青瓦台就被賦予民政首席秘書的重任。在總統府里,民政首席掌管司法機關,是所有首席中最為位高權重的職務,可見盧武鉉對他的信任。然而,第一次擔當如此重任的文在寅倍感壓力。
後來,文在寅回憶,由於青瓦台事務繁多,一直以來習慣晚睡晚起的他,不得不早睡晚起,每天都處於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態,有時甚至在開會時都能睡著。而且,從政還不到一年,他的身體就不堪重負,不僅牙齒掉了十顆,連血壓都飆升超過正常水平。不久,文在寅決定辭職,回歸自由自在的律師生活。
隨後,在盧武鉉的強烈召喚下,文在寅又二次進入青瓦台幫助盧武鉉。文在寅三進三出青瓦台總統府的經歷,一度成為輿論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真心不想擔任這個職務,但總統的處境太艱難了。」
盧武鉉任期屆滿,文在寅如願歸隱江湖,在慶尚南道梁山腳下買了一棟房子,平時到釜山律所上班,閑時就在這裡養雞、種菜,過著安靜的生活。可還是因為盧武鉉,這段平靜的生活沒能持續太久。
2009年5月23日,深陷家屬受賄醜聞的盧武鉉突然自殺,舉國震驚。文在寅再一次臨危受命,向國民宣布這個消息。
那一天,在電視直播鏡頭前,文在寅從容、淡定地宣布了盧武鉉的死訊。這一場景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打上了文在寅是「盧武鉉接班人」的烙印。
3、兩度挑戰青瓦台
「要做第一個與青瓦台『訣別』的總統。」
此後的兩三年,文在寅一度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直到2011年底,在左翼陣營親盧派的極力勸說下,文在寅下定決心,開始了競選總統之路。
2012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文在寅面對的是「選舉女王」朴槿惠。他打出這次大選是「平民總統」與「特權總統」對決的口號,表示要打破特權階層的壟斷,讓國家真正屬於人民,豪情壯志的口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堅定支持。文在寅的支持率一度與朴槿惠勢均力敵。
然而最終,朴槿惠以微弱優勢勝選,消息一出令不少文在寅的支持者倍感失望。在當晚的敗選演講中,文在寅說,「這只是我一個人的失敗,並不是所有期盼新政治者的失敗」。之後,他一度遠離政壇,淡出公眾視野。
之後的幾年,文在寅從首次競選總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厚積薄發。2016年底,朴槿惠被彈劾后,韓國進入大選預熱期,由於保守派一度寄予厚望的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韓國總理黃教安等均先後宣布不參選,捲土重來的文在寅被視為最有希望的總統候選人。
這一次,文在寅自然是有備而來。在政治改革上,他主張「清除積弊」,對特權機關和財閥體制大動「手術」;在經濟民生上,他宣布打造81萬個公共機構工作崗位;在外交安保上,他批評李明博朴槿惠兩任政府強硬對朝政策的失敗,主張改善韓朝關係,致力於均衡外交。在這次競選中,一向溫文爾雅的文在寅表現得很強勢,競選承諾更為具體,讓選民們眼前一亮。
文在寅還立志打造「國民融合」時代。他在競選中鄭重承諾,要做第一個與青瓦台「訣別」的總統。他表示,要將總統府從青瓦台搬到位於光化門廣場的中央政府大樓內,做一個與民眾一起上下班的平民總統。「光化門總統」將成為文在寅的新標籤。
正是憑藉旗幟鮮明的競選承諾,豐富的政治經驗,以及實力雄厚的政黨資源,文在寅的支持率也連續數月保持領跑,直至最終贏得大選。
根據韓國法律,文在寅5月10起便正式就任,躊躇滿志的他即將開始一一推行施政綱領。
但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不足半數的得票率,側面反映出韓國民眾對他的看法依然毀譽參半。在支持者眼裡,他是一名「正直誠信」的總統,被認為是可以帶領韓國打破積弊沉珂的「新希望」。在反對者眼裡,文在寅則被貼上了「親朝反美」的標籤。
在接下來的5年任期內,文在寅能否帶領國民早日擺脫目前的內外困境,能否打破韓國總統不能「善終」的魔咒,都將是擺在他面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