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務院新政將成為房價長期牛市「硬支撐」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6-10-17 16: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關鍵詞:國務院, 房價, 牛市

國慶以來,朋友圈到處都是唱衰房價的信息:「危險,樓市已見頂?房價暴漲背後的元兇已經被揪出」、「20個城市轟炸式調控,成交大減,高盛、花旗警告風險,房價下跌要開始了?」

20多個城市的限購、限貸、限價政策,讓房價的預期有了「驚天之變」。上海、深圳、蘇州、崑山、鄭州等多地,甚至出現了個別房東、個別樓盤大幅跌價賣房的傳聞。

然而,投資者大規模撤退,就一定會引發房價暴跌嗎?要知道,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不希望看到房價的大起大落。調控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市場更健康。

於是,在20多個城市相繼頒布調控措施僅僅4天後,確保房價不會大起大落的「硬支撐」來了:前9個月「錢的城鎮化」、「金融槓桿的城鎮化」,終於由「人的城鎮化」代替——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調控的實質:為了趕走炒房客

事實上,即使沒有調控,人們對房地產的中長期也充滿著悲觀。

有一家民營企業的老總,今年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很多市場拿了大量的「地王」。媒體採訪他們時,他們回應總是說看好市場未來趨勢。

但在一次酒宴上,他卻給同行說了真話,其實非常擔心中國樓市未來的不確定,擔心日本八十年代末期發生的地產泡沫崩盤,也在國內發生一次。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今年的房價高漲是怎麼來的:投資者大規模流入,購房者大幅度加槓桿的行為,都讓人對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存有擔心。

很多開發商是抱著「賺一票就走」的心態買「地王」,沒有人敢拿地放5-10年,因為害怕市場不可延續。

但把房地產當事業的人們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景象,有相關從業者在自己個人微博上寫下「歡迎新調控的十個理由」,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一旦瘋狂時間太長,所有價值都被投機摧毀」。他認為,瘋狂必須支付代價,或早或晚,越晚代價越大。

一個連房地產的從業者都反對的瘋狂市場,顯然是不會長久的。但如何調控,卻是一門高妙的藝術。讓房價自由落體式下滑,不僅僅對地產業是災難,對整個國家金融體系也將是一個災難,甚至會威脅社會的安全、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強調了這一點。

他說,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有決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並且為明年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他還說,針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分化態勢,將強化,而且也正在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住有所居,而且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國情、城市特點的措施來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他所說的最關鍵一句話是,從房地產市場來看,中國新型城鎮化今後還要經歷相當長的過程,住房需求將呈增長態勢。

幾個小時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為李克強總理所說的這句話,注入了更多內涵深刻的詮釋。根據這項政策,不僅省會城市、中小城市將全面放開外來人口落戶,像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也要根據條件放開更多落戶指標。(註:也許大城市的限購政策將會更加嚴格,但它們周邊的中小城市,卻依然持開放態度,房價牛市行情換個區域,繼續支撐。)

這標誌著,在投資者大規模撤離之後,非城市戶籍的普通勞動者尤其是數量龐大的進城學習、經商、務工的農業人口,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全新消費主力,為房地產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核動力」。


35億平米的市場需要


如果,讓1億流動人口全部落戶城市,那麼帶來的市場需要會有多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013年曾發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報告2013》稱,預計2020年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以此計算,理論上的總量會達到35億平方米。

這些需求既會促成居民購買新建房屋,也會為二手房市場帶來大規模的置換需要,同時也將促成裝修行業的大規模增長,可以說是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重要增長引擎。

有人說,外來的農民消費力低下,怎麼買得起像上海、北京、深圳這樣高房價城市的房產。讓他們當「接盤俠」,不是笑話嗎?

這種論調看上去有理,其實卻反映了人們對外來人口的偏見和無知。

外來人口,並非只有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還有大量的非戶籍精英。

    單以上海房地產行業為例,拿高薪的房企高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包括中級以上的職業經理人中,上海人戶籍比例並不高,絕大部分都是非戶籍的新上海人。這一現象也同樣存在於金融領域、網際網路行業以及其它行業。把非戶籍人口等同於農民工,顯然是完全錯誤的。

另外,農民工也不代表著沒有錢。他們擁有著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只要這些資產能夠確權,可以公開地流動、變現,他們就可以把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獲取在大城市的購房資金。

在上海、廣州的城郊,農業人口的這部分資產,動軋可達千萬以上。上海城鎮人口甚至以能娶到或嫁給上海郊區人為榮。

《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已經明確了這種可能。

    《方案》明確要「確保如期完成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轉讓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條件。」

    並且要求探索形成農戶對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支持和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只不過現階段還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

不過,相信在探索獲得成功之後,農業人口的上述三項產權,會最終向全社會開放轉讓。屆時,很多城市的農民,會像上海、廣州、深圳郊區的那些農民那樣有錢。

而即使是農民在不能向全社會轉讓所擁有三項產權的當下,進城農民在北上廣深周邊的大廠、廊坊、東莞、崑山、嘉興等地買一套住宅壓力也不大。

可以確認的是,戶籍政策的全面開放,意味著很多流動人口可以通過落戶,來解決買房資格。國慶期間20多城市限購政策對自住購房需求的「傷害」,已經被降至最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