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的本質,是中美產業實力的比拼
南海
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中國主張的「九段線」。
對於這一非法判決,從習近平主席到每一位中國百姓都保持著「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的堅決態度,而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此前「南海對話會」上,「哪怕美國全部10個航母戰鬥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中國人」的強硬表態,更是令全國人民振奮不已。
大國紛爭背後,是產業實力的比拼
「哪怕美國全部10個航母戰鬥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中國人」,戴秉國委員的一番話令人振奮,也揭示出了南海等問題背後的實質——地區紛爭背後,是中美軍事實力的比拼。
而真正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又是其產業體系的強弱。
以航母為例,每一艘航母的背後,涉及到的工業大類多大數十上百種,參與企業更是上萬家。從鋼鐵冶鍊到電機製造,從光學識別再到信息集成,倘若沒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支撐,是根本無法造出航母的。
蘇聯解體之際,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曾面對著未完工的瓦良格(現遼寧號)感嘆:「瓦良格不可能完工了,只有偉大的強國能建造它,這個強國已經不存在了。」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中國各類產業體系基本完備,不僅讓瓦良格(遼寧號)得以重生,也能夠生產上至衛星導彈、下至湯勺火柴的各類產品,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完備並不代表強大,例如我們長久以來的痛點,「航空發動機」,雖然推力等相關指標也能達到不錯的水平,但壽命卻比別人短得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發展時間有限的客觀因素,畢竟與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至今的老牌工業強國相比,我們所經歷的時間遠不到他們的一半;另一方面,則與資本的逐利天性不無關係。
回報周期長,產業發展難過資本關
在工業產業細分門類中,有一種叫做「基礎材料」,熟悉物理的朋友可能明白,許多軍事裝備及特種工業所需要的材料都必須具備一定性質,例如耐鹽、高強度、高 韌性等等,而想要獲得不同特性的材料,就需要將不同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比,再在一定的溫度、壓強等條件下加工鍛造,但關鍵問題是,什麼樣的比例、什 么樣的溫度能造出什麼特性的材料,是無法靠計算機模擬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一點一點地去試驗。
很顯然,與那些所謂的高新科技相比,這些工作技術含量十分有限,更沒有什麼故事可講,自然缺乏資本的青睞,而其他行業,特別是那些被冠以「傳統」二字的產業,也都面臨著受到資本冷落的狀況,甚至整個實體經濟,都正面臨「資本空轉」的尷尬局面。
沒有錢,沒有廠房,沒有設備,沒有人,如何才能積累出自己的基礎材料配比庫?難道指望比我們早「開工」一兩百年的西方工業國家,將所有經驗都無私地傾囊相授么?
對此,雪松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勁就有評價:「現在資本界的玩家太多了,資金都是在金融體系裡空轉,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基礎、傳統產業及實體經濟的失血必然會導致經濟發展轉型出現大問題,對此,國家也一直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就曾強調,要「使金融體系真正依靠、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今年6月21日,在人民銀行考察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表示,要「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領域各項改革」。
不久前,張勁通過一篇少數派報告闡述了自己有關實業與資本的理念。張勁表示,雪松控股依然是傳統的產業公司,實業第一,金融第二。「我們是實業起家,雖然有很多成功的資本運作,但歸根結底金融只是手段,為我們的產業服務的。雪松的目標是要將資本注入實體經濟,給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而針對「傳統」這個似乎已經略帶貶義的辭彙,張勁強調「沒有傳統,就沒有未來」,他認為,從來沒有「橫空出世」的偉大企業。社會發展是環環相扣的,或螺旋向上的,技術進步是點滴積累的,昨天的創新是今天的傳統,今天的創新是明天的傳統。
協調複雜,讓「傳統」產業走向未來
基礎的夯實是一個國家產業體系走向強大的根本,而若想能夠後來居上,超越前者,還需要創新的助力。
提及創新,張勁有過這樣一番思考:
這些年,我們聽到了很多新的概念、新的名詞。的確也有不少創業神話,讓我們感覺受到衝擊,懷疑自己變老土了,害怕自己快落伍了。
但去年至少發生了一件好事:股市暴漲暴跌,高科技、網際網路概念泡沫的破滅,讓我們清醒了過來。
如今,再聽到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金融、在線教育、機器人、3D列印、基因技術的時候,我們變得冷靜又謹慎,因為看過太多的誇大其詞,甚至還有騙局。
很顯然,就像南海問題一樣,憑藉「嘴炮」的紙上談兵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贏得不了任何尊重的。創新同樣如此,天馬行空可以,但一定要避免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的空想。
而透過躁動的資本市場,堅守實業、堅持價值投資的張勁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創新的真正含義——複雜協調。
張勁解釋到,我們通常認為,創新是「突破性」的,夢幻一般,後浪一推一拍,前浪就死在沙灘上。
但我們觀察周圍,發現並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說喬布斯的蘋果手機,哪一項技術是新發明呢,但他有效地把各個部件組合起來,融入了他個人的趣味愛好,成了時代潮流;還有特斯拉,有什麼是新的呢,鋰電池、傳統汽車部件,甚至銷售網路,都是現成的,他把這些組織起來,就成了未來汽車;即使無人駕駛,新嗎?飛機上早應用多久了。再比如,癌症的雞尾酒療法,使用的藥劑都不是新的,只不過採用了新的組合方式。
但這些都是舉世認可的「創新」,實際上美國的創投界也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叫「複雜協調的創新模式」。
通過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把散落各處的碎片重新組合,變成了滿足市場需要的新東西。
但千萬別小看這種「創新」,複雜協調需要高超的技藝,需要大量的資本,要建立自己的產業鏈,形成一定規模。
也正是基於這一理念,雪松控股推出了「供通雲」,以期從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升級供應鏈平台,打通產業端的各個鏈條環節,對接資金端,解決產業鏈融資問題,為中小民企提供資金,讓傳統產業鏈重獲活力。
。
而且,聯繫到上文提及的基礎材料、航母製造,前者是將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情況下組成成新的特種材料;後者則是將上百萬個零件協調組裝最終形成海上霸主,不也都是「複雜協調」理念的生動體現嗎?
南海仲裁事件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企業家能夠像張勁一樣,關注實業、助力實業,畢竟南海、東海甚至朝鮮半島等國際紛爭的背後,都是大國產業實力的暗中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