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最本土化的吉祥字,富貴不斷頭
「回」,大概是最本土化的一個吉祥字。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由回字變化出來的圖案是歷史最悠久的圖案之一。從現代考古出土物來看,在商周時期「回」字圖案已作為紋飾,出現在當時的青銅器上。
「回」字紋原本並不是由「回」字變化出來的圖案,而是因為圖案的形態像「回」字得名。有一種觀點認為,「回」字紋是在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基礎上,變化出來的幾何紋樣。「回」字紋由單體回紋以間斷排列的形式組成,有的回紋呈規矩的方形,有的為減筆式「回」紋,有的「回」紋以變形手法繪製,但都要求一筆到底。
「回」紋這種創作手法,與民間的「八吉」吉祥紋很相似。頭尾相連,盤繞不絕,連綿不斷。「回」讀huí,其字本來就有長生輪迴之意,迴環不絕,象徵綿遠悠長,萬世不竭,寓意「富貴久遠」。在「花勝」吉祥圖案上發展出來的「方勝」也是這樣,兩個相鄰的斜方(菱形,單個似斜放的「回」字)一邊要重疊相連,環環相扣。
「回」字圖案一般用作邊飾和底紋,使用也十分廣泛。除了青銅器、陶瓷、紡織品及建築上使用外,明清時期傢具上也流行「回」紋。而且,風格上也有新變化,由原來多為獨立單體間斷排列形式,變為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結構,「回」紋邊飾以兩方相連為主。
再後來,筆筆相連、環環相扣的「回」字圖案成主流,在民間更受青睞,因為象徵「富貴不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