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康熙傳位之謎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4-8-6 1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胤稹奪嫡

    既然說康熙已經秘密立儲,選定了皇嫡孫弘皙為皇位繼承人,為什麼會出現胤稹繼位這一事實呢?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老皇帝康熙為大清江山精心培育的繼位人,在康熙臨終之時,卻不在身邊,無法按自己的意願實施傳位。

    按清史記載,康熙臨終,召眾皇子進見,都說明四阿哥進見了康熙。還有物證一說:康熙將先皇順治帝所帶念珠親授胤稹。據載,肖夷記載,康熙帝彌留之際,「以所帶念珠授雍親王」。朝鮮史書也對此有記載,迎接大清國告訃使官員金演,聽翻譯講,康熙臨死前,解脫頭項所帶念珠與胤稹,講:「此乃順治皇帝臨終贈朕之物,今我贈爾,有意存焉,爾其知之。」有人將這傳念珠理解為傳江山,其實不然。試思,皇帝臨終,最關鍵便是傳大位。而傳大位,就應該宣讀傳位詔書。康熙晚年用畢生心血培養繼承人,到了此時應是傳位詔書用武之地,為何不宣詔請新皇繼位,反要現摘什麼念珠呢?原因只有一個,選定的繼位人不在現場。老皇帝無奈之舉,囑託皇四子雍親王胤稹代為傳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前面講過,弘皙在胤礽被廢儲太子后,便在胤稹處視養。作為「繼父」身份的胤稹,當然看得出康熙選定了弘皙為接班人。面對皇權,誰不動心呢?於是,在最關鍵的時候,這繼父身份的雍親王胤稹,派弘皙去東北老家先皇陵祭祖。回來后,胤稹已經登上皇位。這便是雍正繼位卻沒有傳位詔書的原由。  再看諸位皇子的表現,便更說明大家心中都有一桿秤,人人都以為新皇不應是四阿哥胤稹。清史記載,作為大將軍王的十四弟,在回京奔喪路上即揚言:「如今我之兄為皇帝,指望我叩頭耶?我回京不過一覲梓宮,得見太后,我之事即畢矣!」抵京后徑自 「行文禮部」,故意問如何晉見新皇的禮儀,及見雍正之時,又「遠跪不前」,表示不能承認雍正繼承大統的事實。還對左右親信說:「不料事情竟至如此,我輩生不如死。」據雍正日後憶述,九阿哥得知四阿哥繼承皇位,即「突至朕前,箕踞對坐,傲慢無理,其意大不可測,若非朕鎮定隱忍,必至激成事端」。八阿哥亦於深夜時與三阿哥私去庭院,秘語多時,急籌對策。十七阿哥當晚在大內皇宮值班,得悉父親康熙去世,立即奔往暢春園,行至兩直門大街時,恰與警蹕御道的步軍統領隆科多相遇,隆科多告訴他四阿哥已經登大位,只見胤禮「神色乖張,有類瘋狂」,掉轉馬頭回自己邸第,並不到宮門迎駕伺候。

    由這些皇子們對雍正登位的態度,便可見諸王對康熙選定弘皙為繼位人應該都有所認知。不然的話,諸皇子不可能在根本不知細情的時候,對胤稹繼位便表現出驚異之態。因此說,康熙帝臨終之時,因弘皙不在京城,只好將傳位弘皙的大計託付給四阿哥胤稹。只不過平時一副「富貴閑人」姿態的修行者,見到皇位便愛不釋手了。  上述情節,在《紅樓夢》「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寫道:寶玉……隨警幻來至後面,但見珠簾綉幕,畫棟雕檐,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更見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真好個所在!又聽警幻笑道:「你們快出來迎接貴客。」一語未了,只見房中又走出幾個仙子來,皆是荷袂蹁躚,羽衣飄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見了寶玉,都怨謗警幻道:「我們不知系何貴客,忙地接了出來。姐姐曾說,今日今時必有絳珠妹子的生魂前來遊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這濁物來污染這清凈女兒之境?」文中所謂「絳珠生魂」,隱指弘皙;寶玉隱指胤稹;大失所望的眾仙子隱指諸皇子。

    書中為了說明康熙死時弘皙不在京城,特在「秦可卿死封龍禁尉」文章開頭,先記述「黛玉往揚州去后」,而後便寫隱指多人的「秦可卿」死。又在「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回中,先寫秦可卿之父「秦業」,因兒子「秦鍾」氣的「老病發作,三五日的光景嗚呼死了」。說明康熙帝已死。然後,交待「黛玉回來」,見面時「彼此悲喜交接,未免又大哭一陣,后又致喜慶之詞」。這便說明康熙死後雍正繼承了皇位,弘皙方自外地趕回來。悲的是康熙駕崩,喜的是新君繼位。書中還特寫一筆: 「寶玉只問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說明什麼呢?應該是雍正帝關心弘皙對皇位被奪的反應。弘皙臨行前康熙尚無大礙,回來時便換了天地,心中自然明白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雍正急於了解其態度,是想當然的。  對應康熙將順治死前傳下的念珠交雍正一說,寫「寶玉又將北靜王所贈鶺鴒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具體到雍正帝交此念珠給弘皙怎樣表白就不得而知了。書中寫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只能說明雍正都已經繼位了,這「繼父」 剛成為「皇父」,怎麼好再讓位呢?

    最後,著述人幻筆寫秦鍾夭逝,實際是映射弘皙繼位之事中途破滅:秦鍾(康熙遺詔幻身)微開雙目,見寶玉(弘皙幻身)在側,乃勉強嘆道:「怎麼不肯早來?再遲一步,也不能見了。」寶玉忙攜手垂淚道:「有什麼話,留下兩句。」秦鍾道:「並無別話。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說畢,長嘆一聲,蕭然長逝了。著書人在此特批「誰不悔遲」?「全是悔遲之恨」。又有「遲則變」、「挑庶挑正誤了事」等說。可見,正是因為康熙臨終時弘皙不在身邊,無法傳位。弘皙回來時,大位已經被胤稹繼承,康熙對其「情鍾」 隨之而亡。

    雍正繼位之後,因康熙帝根本沒有培養其治理國家,僅憑聰明是拿不出治國良策的。在《紅樓夢》中用探春持家記述雍正初登大寶朝局,諸王公大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給雍正擺難題。探春作為雍正替身,本是未出閣女兒,怎可當此大家呢?說明雍正繼位並非正統。李紈應是胤祥替身;寶釵便是弘皙替身。

    書中先寫「時屆孟夏」,說明是在雍正初年夏天。李紈與探春在議事廳議事,眾執事媳婦來往回話,絡繹不絕。眾人先聽見李紈獨辦,各個心中暗算,以為李紈素日原是個厚道多恩無罰的,自然比鳳姐好搪塞。便添了一個探春,也都想著不過是個未出閨閣的年輕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鳳姐前兒更懈怠了許多。

    針對雍正治理國家尚缺乏經驗,講述執事媳婦們要看新主的笑話兒,這與雍正繼位之初的朝局相吻合。後來寫「寶姑娘如今在廳上一處吃,叫他們把飯送了這裡來」,說明弘皙先時也因大位被占,「不幹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後來 「親姨娘」(弘皙繼母李氏與雍正齊妃李氏為親姊妹)再三囑託,才不計個人得失,以大局為重,「小惠全大體」。

    再見寶釵進入「議事廳」后,眾執事媳婦便規矩多了。題為探春「興利除宿弊」,內容卻是寶釵「去小就大」,出謀劃策。並通過講解,使得「三四代的老媽媽」們歡聲鼎沸,表示「我們再不體上情,天地也不容了」。由此可見,弘皙為了穩定大局,高風亮節,不僅自己不計較皇位被搶,還勸說諸王大臣以國事為重。

    雍正帝得到先皇培養治國大才弘皙輔佐,在執政的十三年中,勵精圖治,推行新政,為民族興盛起到關鍵作用。史學家認為,1840年來五百年明清史上有十四件大事,雍正朝就佔三件,一是實行攤丁入畝;二是創立軍機處;三是驅逐天主教。所有這些,應該與康熙選定的繼承人弘皙密不可分。當然,雍正與弘皙相互是知己知彼的。從解讀《紅樓夢》真故事來講,二人雖為君臣,情同父子,實為知己。雍正後期因身體欠佳,已經有讓位於弘皙的念頭,被弘皙勸阻。至於後來怎麼成了乾隆帝,其中真相「石破天驚」,自有鮮為人知的秘密等待破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5: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