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外語學校面談招生何以流為形式?(轉)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4-7-23 20: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近日,廣州多家外國語學校紛紛開始面談招生,「千呼萬喚始出來」卻「猶抱琵琶半遮面」。有的英語面談,老師從頭到尾沒跟學生有過一句完整的交流,考察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卻出現大量的語數題目,其中還暗藏了「奧數」題目,有的就只考英語。這種所謂的「面談」方式,讓不少家長深覺「孩子成了炮灰」,質疑學校是變相用非紙筆的方式來考試。雖然外國語學校回應希望招到「創新和科學思維的學生」,但用這種方式到底能否達到目的,恐怕學校心裡也沒底。

儘管從一開始,外國語學校招生就強調「公正公平」。從名額指標到考試方式,教育部門甚至一直站在前線,力圖保證不背離「公正公平」的大原則。而結果可見,形式上的「公正公平」似乎做到了,但似乎離實質上的「公正公平」越來越遠。導致「公正公平」走了樣,並不是因為教育部門和學校不夠努力,而是太糾結於形式,忽略了讓外國語學校嘗試自主招生的本意。

正如教育部門負責人所言,「舉辦外國語學校是為了滿足社會民眾對國際化教育的需求」,這實際上就已經把外國語學校作為特色化教育項目發展,而特色化教育是可以不由政府親力而為的,因為政府最大的責任是做好義務教育。特色化教育是市場化的產品,理應由市場去消化。

也就是說,外國語學校完全可以摘掉「公辦」的緊箍咒,享受作為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利。但是正因為教育部門「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觀念作祟,不管這些「孩子」已經創出了多大的品牌,依舊不敢讓它們去市場里搏擊,尋找更好的生存方式,而總是養在溫室里細心呵護。

還值得追問的是,難道教育部門會比學校自身更了解需要什麼樣的學生嗎?從外國語學校負責人沒有底氣的回應就可以讀出他們的無奈,如果自主招生權是實打實的,外國語學校有真正的權力去挑選學生,不受行政的過分干預,絕不會發展得像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當然,教育部門也許擔心放開自主招生會導致腐敗。然而,這些憂慮雖然有道理,但卻多餘。

自主招生如果真正落實,學校完全放到市場里,不但不會加劇所謂的腐敗,反而是促使學校自食其力,愛惜自己的羽毛,尊重學校質量競爭的規則,去尋找合適學校的學生,從而使學校為了持續發展而做出實質性的教育改革的努力,而非只注重表面的特長或搞這種形式主義的「面談」而來應付上級的審查,私下還是走老一套的考試方式,最終浪費教育部門的苦心,更影響了學生的期待。

其實,外國語學校發展特色化教育是很好的嘗試,遺憾決心不足。對教育部門而言,監督才是首要,但選擇權要交給學生,辦學權則要交給學校,雖說細節可以再完善,但明顯問題不在於細節,而是出發的時候就選擇了彎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8: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