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明天就是中國人的頭伏了 英文的三伏天怎麼說(轉)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4-7-17 16: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關鍵詞:中國人, 英文, 三伏天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伏,人從犬,貌似是說天太熱,人像犬一樣趴著,因熱而須潛藏的時節。英語中,伏天被稱為「Dog Days」,很傳神。
      古人說,「夏至三庚」即入伏,所謂「夏至三庚」,即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
      按照天干地支的計算,每一天都有一個代碼,「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地支」,日期「代碼」就來自於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
      例如2014年6月21日夏至那一天為「癸亥日」,6月28日為夏至之後的第一個庚日—庚午日,7月8日為夏至之後的第二個庚日—庚辰日,7月18日為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庚辰日,於是2014年7月18日入伏,即初伏開始。7月28日為庚子日,進入中伏;8月7日為庚戌日,進入末伏。2014年的三伏天總共是30天。
      初伏,是「夏至三庚」;末伏,是「立秋一庚」。也就是說,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開端,立秋起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起始。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四個庚日,那麼三伏共有30天;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五個庚日,那麼三伏共有40天。
      以2013年為例, 2013年6月21日夏至,為己酉日。夏至后的第三個 「庚日」 是 7月13 日,庚辰日,入伏。7月23日,庚寅日,進入中伏;8月2日,庚子日,但尚未立秋,中伏繼續。8 月 7 日立秋(2013年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立秋後的第一個 「庚日」是8月12日,庚戌日,進入末伏。
       所以2013年的伏天一共40天,即: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2014年8月7日立秋,這一天恰好是「庚日」—庚戌日,末伏便從這一天算起。從前這種現象被稱為「伏包秋」。實際上,更多的還是立秋之後數日進入末伏,即「秋包伏」。古人有:「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的說法。不敢奢望「涼悠悠」,只要別「熱得哭」既可。
轉自宋英傑博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9: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