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國內定位監聽器網上熱賣 實時定位精確到米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4-7-15 16: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法律相關

關鍵詞:熱賣, 網上, 定位, 跟蹤

追蹤定位器能通過手機、電腦網頁、微信和簡訊,對目標進行實時監控定位,經緯度、運動方向、速度、停留時間均能清楚顯示。

記者花近400元網購的定位監聽器,能通過簡訊激活,進行實時監聽

  淘寶網上搜索定位追蹤器,能顯示多種待售商品,有的形如硬幣大小。

    「想知道爸爸去哪兒了?那就給他買部iPhone吧!」在央視爆出蘋果手機定位功能能記錄用戶行蹤、收集並分析位置信息的新聞后,有網友借著熱播的綜藝節目如此調侃。

    雖然蘋果聲明稱從未追蹤過用戶的定位,但個人隱私保護,由此再成熱點話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類似蘋果手機定位功能的各種追蹤定位器,在網上熱賣,這些打著「防盜」旗號售賣的「小玩意」,不僅能實時監控位置,還能監聽,有的甚至能視頻監控。

    麻增偉律師表示,這類追蹤定位監聽專用器材雖與智能手機定位功能在技術原理上相似,但在安裝、使用流程上與手機定位功能有很大區別,且法律也明確規定,其生產、銷售和使用均屬於違法行為。

    「你看,他早上7點出的門,走的北二環到公司,中間還去了趟麥當勞買早餐,停了3分鐘。」周明(化名)指著電腦屏幕上的運行軌跡圖,一點一點地介紹著「目標」都到過哪些地方,都幹了些啥。

    周明是一位「私家偵探」,他的業務包括個人行蹤調查、婚外情調查取證等。除了行動軌跡,他還能按客戶要求提供對話錄音、視頻監控等。而這些活兒,都是靠他手頭上幾個「小玩意兒」搞定的。

    私家偵探的「小黑盒」

    「跟蹤盯梢那是啥年代的辦法了,我就坐這兒不動,能把你要查的人10天里去過的每一個地方,一個不落的記下來。」

    周明語調自信輕鬆,他的私家偵探公司開設在東三環一棟商住兩用高樓12層。門外沒有任何牌匾,客廳里擺著三張電腦桌和沙發,卧室里則是兩張被褥凌亂的單人床。

    周明說,個人行蹤調查每天2000元起,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目標的照片、錄音和視頻。周明介紹業務時,電腦里不時響起QQ消息聲,「有需求的客戶挺多,查婚外戀的,討債的,一堆。」

    為了證明所言不虛,周明打開一台筆記本電腦,其中一個名為「雪佛蘭(何)」的文件夾里,存放著多張標註著點、線的地圖截圖,「都是這輛雪佛蘭車的行駛軌跡,到時候給你的和這些一樣。」

    能記錄運行軌跡,還能監聽,周明是怎麼辦到的?

    在記者再三「請教」下,他從抽屜中取出一個香煙盒一般的小黑盒,「這玩意兒就是定位、監聽的,還有更高級的,比火柴盒還小,還能連接攝像頭。」他說,其實這就是個GPS定位追蹤器,帶有手機卡,通過手機信號網路,實現實時定位監控。

    「當然你自己也能買到,不過容易買到假的,安裝操作也有風險,還是讓我來調查靠譜。」周明雖然亮出了「法寶」,但還是強調自己才專業。

    相比於周明的謹慎,幾家在網上留下手機號碼和QQ號的私家偵探公司則比較隨意,「只是想定位監聽的話,可以讓我們做,或者你從我這買個設備自己也能搞定。」

    幾家公司所介紹的設備與周明所用極為相似,售價在千元以上,「先轉賬再把設備寄給你,你要不放心可以上門取貨。」

    能監聽的「防盜」產品

    其實,周明所用的「定位追蹤器」,在很多電子商城都有賣的。

    在中關村,多家電子產品商鋪里都能買到此類GPS定位、監聽設備,只是店主比較謹慎,絕不擺上櫃檯,只在客戶詢問后,才會從柜子或倉庫中拿出樣品,有時候試用和交易,還必須到商場外的隱秘角落。

    「不讓賣了,查到罰得厲害。」店主稱。

    根據今年5月1日起實施,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安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起草的《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的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全面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

    刑法中對此也早有規定,非法產銷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上述法規使得電子市場的監聽定位設備銷售轉為地下,但網路銷售卻絲毫未受影響。

    在「淘寶網」中輸入「監聽定位設備」后,顯示有上千件不同商品可供選擇,價格從百餘元到上千元不等。此外,網路中還有大量專門銷售此類設備的網站。

    在不少淘寶網店中,監聽定位設備的累計銷量已超過四五百件,甚至上千件。這些網店的廣告中稱設備用途為「防盜、防走失」,並附有「免責聲明」。

    「反正我是作為防盜產品賣給你的,你買去做什麼不該由我負責。」一家網店的店主說,不過真只是為了防盜,買個100多塊錢的GPS定位器就足夠了,何必買帶有竊聽、拍攝功能的款式呢,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實時定位精確到米

    在眾多網店中,一家名為「廈門尚宇華研電子科技」的網店所售賣的監聽定位設備,與周明所展示過的「小黑盒」一模一樣,售價為349元。另花50元,還可從該公司購買一張非實名制的神州行手機卡。

    「小黑盒」到貨后,拆開外包裝,記者發現這是典型無生產廠名、廠址、質量合格證的「三無」產品,實際發貨地也變為福建漳州。而查詢「廈門尚宇華研電子科技」,也無任何工商註冊信息。

    一條該公司發布的招聘「淘寶客服」的信息中稱,公司由幾名「80后」小伙共同成立,已開有多家網路連鎖店,經營「防盜定位設備」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元。

    根據網店客服指導,記者把電話卡插入「小黑盒」,摁下開關后,表示設備啟動和信號接收的藍燈、綠燈閃亮,又很快熄滅,「這是為了使用時不被對方發現」,客服解釋。

    「小黑盒」可放在包內,套上防水強磁袋后,還可吸附在金屬物體上,「汽車底盤、保險杠下方或座位底下都是隱藏安裝的好地方。」客服稱,安裝后「小黑盒」可毫無聲息的工作720個小時。

    而後,登錄一個客服指定的網頁,按提示輸入「小黑盒」的設備號和密碼后,即可進入地圖頁面,隨時查看被安裝「小黑盒」車輛的位置。

    此前,「炫富女」郭美美就曾委託調查公司追尋自己的寶馬迷你車,也是靠定位追蹤。

    記者多次實驗發現,地圖上可實時顯示被監控對象的運行軌跡、位置及速度,還可將近60天的路線記錄,繪製成行蹤軌跡。

    記者包裡帶著「小黑盒」,從西二環到東二環,中途以公交、地鐵、計程車以及步行的方式進行體驗。監控頁面上就顯示了方向、速度、經緯度、時間等相關信息,也可據此大致判斷出記者出行方式。

    除地圖顯示外,網站上還配有目標所處位置的文字標註,如「北京市東城區光明路,距光明小學操場6米」,誤差精確到米,上個廁所都能顯示。

    客服稱,除了使用電腦網站,還可用手機下載對應APP軟體,或通過微信賬號,實時監控汽車或目標人的位置。

    追蹤器藏身充電寶

    除了定位監控,這個「小黑盒」還能實現實時監聽功能。

    「就跟打電話一樣,距離多遠無所謂,有信號就能監聽到。」客服稱,只需向「小黑盒」內手機卡號碼發送指令簡訊,再撥打此手機號,3秒鐘后,通話轉入自動接聽模式,「小黑盒」周邊的所有聲音,都通過話筒傳來。

    記者也進行了監聽試驗,只要手機信號良好,傳回的聲音非常清晰。整個竊聽過程中,「小黑盒」未發出任何聲響。

    而除了無聲和越來越小,一些定位監聽設備有更好的隱藏方式。

    網友「王小呆」從網上買回的充電寶被不小心摔了下,外殼裂開后,他發現裡面有一些奇怪的配件,「上網一查這竟然是個定位監聽設備」。

    偽裝在充電寶內的定位竊聽器並非新鮮事物,淘寶等網站中不乏賣家,「保溫杯、鑰匙鏈、車用裝飾掛件、高仿蘋果手機里都有。」一家網站客服介紹店中商品稱。

    此前,公安部曾部署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網路的全國專項行動,面對查獲的各式各樣定位、監聽、偷拍等設備,警方刑偵人員也不禁感嘆:「比我們辦案用的設備都隱蔽。」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表示,這種竊聽器插入手機卡實際上就是異形手機,具備自動接聽和定位功能,「不算什麼高科技」。

    合法與違法之間

    很多智能手機都具備定位功能,跟這些「異形手機」一樣,也能通過與後台網站相結合,實時查看位置。此種技術因「防盜以及手機丟失后便於尋回」,而被一些手機安全軟體公司廣泛推廣使用。

    「雖然技術應用原理和定位竊聽設備的一樣,但操作流程截然不同。」北京一家網路公司工程師稱,公司和軟體都通過了資質審核,要定位監控一部手機必須先在這部手機中安裝相應軟體,註冊個人真實信息並取得授權。一旦手機丟失可以通過公司官網啟動定位監控程序,但只能針對這部綁定的手機。

    「如果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用任意一部手機或一個軟體對他人的手機、類手機設備定位追蹤,甚至監聽,則屬於違法行為。」該工作人員稱。

    對此,北京市力珉律師事務所麻增偉律師表示,現在智能手機和大量的應用軟體均具有定位跟蹤功能,對於定位設備的安裝和使用是否屬於違法,應主要考慮,第一,該定位設備的安裝和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第二,該設備的安裝是否告知被安裝人,被安裝人知情並經被安裝人同意。第三,對於該設備所獲取的信息,未經被安裝人同意前,是否用於其他未經同意的用途或非法用途。如果屬於未經同意私下安裝和使用的定位設備,除了國家有偵查權的機關外,都屬於違法行為。

    對於此類違法設備,公安機關並非沒有進行打擊。

    去年9月,北京警方統一行動,在昌平、中關村、亦庄開發區同時行動,查獲了28家非法出售竊聽竊照器材的公司,抓獲53名嫌疑人,並查扣了29種、3600多件器材。經國家安全部門鑒定,這些器材均具備偽裝、隱蔽竊聽竊照功能,屬竊聽竊照專用器材。

    「雖然有法律規定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此類竊聽竊照專用器材,但現在技術發展快,法律應進一步明確和擴大相關器材的定義範圍,增強執法的可操作性。」麻增偉律師表示,由於現在銷售方式較為隱蔽和靈活,取證和打擊難度也較大,所以執法部門應從生產、銷售、使用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對此類行為進行有效的治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