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百度、阿里融資看資本市場喜好

作者:風雨人生路  於 2014-6-18 16: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財經理財

關鍵詞:資本市場, 百度, 阿里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企業尋求在資本市場上利益最大化與尋求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間到底有無矛盾。我發現,在傳統企業這一爭論似乎已有共識,在網際網路企業中,這個矛盾卻依然待解。網際網路企業有了錢應該做什麼?是增強技術實力,擴大市場份額,順帶搞搞投資。還是把投資放在首位,順帶增強技術研發?這一問題在當下一些巨頭的紛爭中很明顯地擺上了檯面,但僅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看,似乎對前者更為鍾情。

以這樣兩種借款為例,對比一下。百度最近發行了10億美元五年期債券,用於對百度核心業務有幫助和支撐作用的領域,利率為2.75%,成為今年以來中國公司發債的利率與美國同期國債利差最小的,儘管利息較低,但依然獲得了遠遠超過10億美金的資本追逐。另一巨頭阿里巴巴2013貸款80億美元一年期,借新賬還舊賬之後又延期一年,剩下的錢主要用來進行瘋狂的投資併購,至今可能已超400億人民幣,利率應該在6%-8%之間。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面對這兩個發展戰略不同的巨頭,投資者可能會更偏向縱向的網際網路企業發展方向,而對於橫向擴張的戰略還吃不準。畢竟對於類似於百度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技術實力在未來發展中所佔的比重會很大,將錢用在這方面肯定不會出錯;而對於類似於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近幾年頻繁、大手筆地收購,對於阿里上市后企業發展的幫助有多大,誰也不敢打包票。眾所周知,在兼并重組事項上,收購只是第一步,未來的整合才是最重要的,而阿里的整合可能會在上市后開始。 

憑心而論,在PC網際網路時代,阿里的盈利能力很少受到質疑。2013年,其營業額和凈利潤都在三大巨頭中排名榜首。大家都知道天貓、淘寶這些業務很賺錢。但要命的是,阿里在面對移動網際網路時驚慌失措了,本來置身中下游的阿里很明白入口對移動網際網路意味著什麼,但由於缺乏騰訊、百度那樣的內在優勢,便通過瘋狂併購來實現這一目標。當然,頻繁的併購鼓舞了很多人,不過也引發了一些擔憂。

同樣,百度的盈利能力也沒什麼疑問。百度過去一年也花了不少錢做收購,不過遠期來看,結合李彥宏等高管在不同場合的表態,對技術的投入仍然是主線,其對雲計算、大數據、AI人工智慧、移動業務,與傳統產業連接等方面的投入更大,尤其是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早已經比肩谷歌蘋果。雖然對技術研發的投資不能立刻見效,好處是對未來放心。 

利率越高的投資,一般風險就越大。伴隨著阿里上市的臨近,以及對估值的不斷熱炒,投資者們的焦點可能都在這裡,也都盼著阿里按預期中的估值上市后,大撈一筆。這一重大事件使得投資者們不會太去考慮更為長遠的發展戰略問題,而更注重短期的資本回報。對早早上市的百度而言,則不存在這樣的爆點,投資者們會更為注重資金的流向,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 

某種程度上看,當前投資市場對阿里的熱捧的確有一些豪賭的成分在裡面,當然這也是投資市場的常態。短期高回報當然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但由於這些利益訴求點的過分聚集,將來必將面臨釋放,而以何種形式來釋放恐怕需要時間來驗證了。不過,對於即將上市IPO的企業來說,阿里的確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而對於已經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百度在發展思路上的這種穩健作法,更值得借鑒——在自有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做有限度的業務收購,把對自己業務有強相關性的企業收進來擴張商業生態,然後再把大部分資源投入到技術上,增強自身作為一個技術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 

這樣來看,二者融資緣何出現成本的差異便比較明了了。 

當下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環境更加趨於浮躁,大家更熱衷於大量收購、跨越式進步,只有像百度這樣的為數不多的企業在認真嚴肅思考未來的問題。因為不管是技術提升還是戰略投入,那看上去都似乎太遠。這就如同我們自己面臨買一樣東西和做一樣東西的選擇一樣,大多數人只看到最終有形的東西,比如衣服、傢具,而不去關注這一過程中的手藝、技術,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直接買。網際網路是新經濟,而新經濟之所以不同於舊經濟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具有強烈的先進性,創新性和技術導向。橫向收購的發展戰略容易速成,但會遇到消化整合的問題;縱向深入的發展戰略步履穩健,會耗費較多時間,二者都對網際網路經濟起到了支撐和推動的作用。但我認為經過阿里現階段的橫向發展后,將來必然也會回歸到縱向發展的方向上來,只是早晚問題。否則,它會迷失在自己龐雜的版圖中。 

這就是百度、阿里二者融資成本有別的主要原因。說到底,資本市場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高低,最看重的還是其以怎樣的長遠戰略構建未來行業地位的能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21: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