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講到漢東省的官場有兩大幫派:漢大幫和秘書幫,這自然是對中國官場存在的「團團伙伙」的標籤化表現。當然,劇中也僅僅是隨意貼了個標籤,沒有反映出官場幫派的真實狀況。
官場以外的觀察者,往往簡單根據官員的履歷,像分蘿蔔白菜一樣把官場分成「太子黨」、「團派」、「清華幫」等等,看起來煞有介事,也流傳甚廣,殊不知官場的人抱團,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群不同的人碰巧出生在同一個地方,碰巧在同一間學校讀書,碰巧從事過同樣的職業,充其量也就是感覺親近一點,大不了成為酒肉朋友,並不意味著他們天然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要形成這個共同體,進而成為一個幫派,需要有更牢固的利益紐帶。
中共靠割據起家,從紅軍時期的蘇區,到抗戰時期的敵後根據地,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幾路野戰軍,被毛澤東形象地稱為「山頭主義」的宗派就一直存在。雖然老毛以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壓制了各個山頭的公開活動,但是這些山頭一榮俱榮的人身依附關係,也一直存在,比如林彪時期的四野系,鄧小平時期的二野系,等等。
中共建國以後,軍隊幹部轉入掌管地方,成為封疆大吏、一路諸侯,利益開始顯現,軍隊的山頭於是轉化為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需要有人辦事,也就是要有爪牙鷹犬,於是開始物色身邊心腹、同鄉同窗為其代理日常事務。不同的人用人是有偏好的,有些人喜歡用老鄉,有些人喜歡用同窗,有些人喜歡用身邊工作人員,這個用人特徵導致了特定時期和特定地區、特定領域一批特徵近似的官員脫穎而出,在外人看來就是幫派了,其實不是,他們不過是臨時召集在一起的狗腿子而已。
不管是黑社會也罷,官場也罷,要形成一個幫派,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江湖上罩得住的核心人物、一群亡命之徒、一個經濟網路。《人》劇中傳說的「漢大幫」幫主高育良,不追逐金錢,只追逐權力,這是作家的瞎想,人設邏輯不通。沒有經濟樞紐,你讓兄弟們團結在你老師的光芒周圍?瞎扯吧你。實際上所謂「漢大幫」是以祁同偉和高小琴為核心形成的一個交際圈而已,可以換手撓痒痒,卻未必是換命的兄弟。
一般人出於陰謀論,容易把地方官場的權斗複雜化。其實像《人》劇的寫法,大大抬高了中國地方官場的文明程度。一般而言,省及省以下,哪來那麼多勾心鬥角、幫派勢力,赤裸裸就是比橫、比後台。比如俗話說天上玉皇大帝,地上黨委書記,而薄熙來當市長、省長的時候,你知道他的書記是誰?黨政兩個一把手,誰橫誰是老大,倆人一般橫,又尿不到一個壺裡,就往對方身上尿,哪來那麼多權謀,他們才不屑這些陰謀詭計。中紀委披露的黨政兩個一把手相互檢舉共同垮台的案例,比電視劇生動得多。
中國官場的幫派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表面上的所謂「大清王朝」、「團派」、「五道口」,乃至「西山會」、東北幫,都不過是土圍子,算不上幫派。真正的幫派是哪些呢?延安兒女、四野子弟、新四軍後代,這些在三令五申禁止「老鄉會」、「同學會」活動以後,還敢在人民大會堂開會的「聯誼會」才是。周永康貴為常委,東北幫幫主,兒子還只能去跑項目投標掙點小錢;令計劃大內總管,兄弟榮耀,西山會紅紅火火,轉眼間灰飛煙滅;郭伯雄一代軍機大臣,號稱一半將軍是郭氏家丁,還不是頃刻間土崩瓦解。司馬遷修《史記》,本紀、世家、列傳清清楚楚,未入世家,別稱幫主,否則會死得難看。
中國眼下的問題是,毛氏之後,「本紀」空缺,各路「世家」號稱太子黨,紛紛自立山頭;而「列傳」諸臣如周永康、令計劃、郭伯雄之流,也斗膽僭越,假冒世家之名行事立碑,導致江湖混亂。打掉周永康、令計劃、郭伯雄團伙,不過是在懲治僭越。2015年以股災形式表現的一場經濟政變,顯示出幫派活動似乎並未消停,最近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金融反腐」,才真正是在清理幫派。後事如何,且擦亮眼,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