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倉央嘉措的「代表作」均為假冒作品

作者:金竹陶器  於 2016-4-13 13: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1評論

關鍵詞:倉央嘉措, 代表作, 西藏歷史, 鄉村生活, 愛情

近年來,報刊或網媒或微信,時常可以看到西藏著名詩人倉央嘉措的詩歌。

倉央嘉措是西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及詩人。不少文章介紹他是西藏的民歌詩人,或情歌詩人。

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


很遺憾,說倉央嘉措的詩是民歌、或情歌,均是錯誤的。嚴格說來,情歌或情詩的叫法都是源於漢族翻譯者的自作主張,民歌的叫法更是離譜得莫明其妙。作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個宗教領袖人物,與民間離得較遠,就算有時候跑到民間去偷嘗禁果,也不可能作出那麼多民歌來。雖然倉央嘉措早年有十四年的鄉村生活經歷,而一旦入選為達賴住進深宮,在其位置上所作的道歌,不能稱之為民歌。實際上他就是一位宮廷詩人,宮廷詩人做的詩,就是宮廷詩。真實的情況是,在西藏的各種倉央嘉措的詩歌版本中,按其書名的藏文字面意思,均為道歌。道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著宗教意味的佈道詩篇,多含醒世、勸誡、覺悟、啟示的內容。

當然,若要將倉央嘉措的詩叫做情詩,也是情有可原。這個原因就是人們誤以為倉央嘉措寫有不少愛情詩篇,例如《那一世》和《見與不見》。但無論如何《問佛》與《十誡詩》是不能稱作愛情詩篇,稱為道歌也不挨邊。因為其內容不是藏傳佛教的教義,而是內地大乘佛教的教義。

倉央嘉措的粉絲們會非常失望了——因為目前被稱作倉央嘉措的代表作《那一世》、《見與不見》、《問佛》、《十誡詩》這幾首著名詩篇均不是倉央嘉措所寫。它們是內地漢族讀者強加給他的。

我在西藏和青海出版的倉央嘉措的所有詩全集版本中,均找不出以上四首詩。

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

倉央嘉措詩集


一、關於《那一世》

《那一世》原作者為上海音樂學院老師何訓田,原詩名為《信徒》。何訓田是著名的音樂人,《信徒》是他專為朱哲琴的專輯《央金瑪》所創作的歌曲。《央金瑪》包含《彼岸之問》、 《喜馬拉雅山》、《拉薩謠》、《央金瑪》、《七隻鼓》、《信徒》、《六世達賴喇嘛情歌》七支歌。或許因為《央金瑪》專輯中另有一首《六世達賴喇嘛情歌》,因而《信徒》也被人謬傳為倉央嘉措的情歌。實際上,如果人們細心一點,在音像書店買到朱哲琴的專輯,可以發現這首《信徒》的詞曲均署名何訓田,其歌詞與號稱倉央嘉措《那一世》這首詩幾乎一模一樣,當然現在的《那一世》後面添加了一些句子,應為網友熱情的仿作,以致以假亂真。至於《信徒》怎麼演變成倉央嘉措的《那一世》,這就是二十一世紀媒體之怪現狀了。但最早的資訊應該是《讀者》的作祟。《讀者》在2007年20期轉載此歌詞時未經核實,署名倉央嘉措。最荒唐的應是中央電視台文藝頻道,在明知《那一世》原作者為何訓田的情況下公然為降央卓瑪的演唱打出字幕:「《那一世》,作者倉央嘉措」。央視為什麼要這麼做?是為增進民族團結嗎?那也不應該以假冒真侵犯原作者的知識產權。


《信徒》

作者 何訓田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了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二、關於《見與不見》

《見與不見》原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實際上這是位廣東女詩人談笑靖,而並非藏族人。扎西拉姆•多多是她的筆名。此詩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出自多多於2007年所寫的詩集《疑似風月集》的中集。此詩的流行與馮小剛拍攝的一部電影《非誠勿擾》之二有關。片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在父親臨終前的人生告別會上送給他一首詩,就是這首《見與不見》。此後這首詩不知為什麼被安在倉央嘉措的頭上,從此紅透詩壇。扎西拉姆•多多是位虔誠的佛教徒,現追隨十七世噶瑪巴大寶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而此詩關於作者的誤傳也是源於《讀者》2008年第20期的轉載,署名仍然是倉央嘉措。看來《讀者》有時候也是不負責任的,順便說一句,關於《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的作者誤為泰戈爾,最早也是來自於《讀者》的張冠李戴。2011年3月,談笑靖在王府井書店發現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倉央嘉措詩集中收有自己的作品《見與不見》,逐將珠海出版社與王府井書店一併告上法院。經過調查取證,法院最後判決《見與不見》的作者是談笑靖而非倉央嘉措。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 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倉央嘉措的道歌


三、關於《問佛》

《問佛》的原作者是內地一禪宗和尚所寫。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根本不懂內地禪宗,而《問佛》全詩所講均為禪宗內容,與格魯派教義沒有絲毫關係。顯然這是一篇偽作。例如第四問的回答:「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很明顯,這是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詞曲黃沾,編曲雷頌德,演唱陳淑樺。又如第五問的第四答「坐亦禪,行亦禪」和「語默動靜體自然」出自《永嘉大師證道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其餘的佛問佛曰,大部分來自佛經的現存句子。作為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倉央嘉措怎可將其他教派的經義,作為自己創作的詩句呢?雖然至今並無原作者的準確信息,但並不能證明它就是倉央嘉措的作品,因為無論是在西藏出版的倉央嘉措的道歌集,還是內地以前出版的倉央嘉措情歌集,均未有收錄此詩。


《問佛》

作者 未明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以下略)


四、關於《十誡詩》

《十誡詩》的作者為白衣悠藍。桐華的長篇小說《步步驚心》結尾有兩句話,引用的是倉央嘉措的道歌:「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原文是藏語,桐華引用的句子有他自己的翻譯和加工:「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其後,有一位讀者叫白衣悠藍開始了續作,逐步添加了第三,第四,直至第十。因為反響不錯,讀者非常喜歡續作,因此很快流傳開來。網路上的轉載者往往又不喜歡註明出處,後來,就變成了整首詩都是倉央嘉措所寫。以致到今天,仍有人認為這個《十誡詩》是倉央嘉措所寫,甚至出現在正式的出版書中,再次對廣大讀者形成誤導。比如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倉央嘉措詩傳》就將此詩收入其中,雖然在語言形式上又有所變化,但十誡中的后八誡,依舊源自於白衣悠藍而非倉央嘉措。 


《十誡詩》

 作者 白衣悠藍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網路世界極為不負責任,將這些詩全都歸為倉央嘉措,甚至於許多出版社也不問青紅皂白將其統統收入倉央嘉措的詩集中。故而西藏和青海的宗教界文化界人士均感到很荒謬,認為內地漢人在褻瀆他們的前輩。

倉央嘉措詩篇中根本沒有長詩。真正的倉央嘉措的詩,基本上為四言詩或六言詩,但沒有更長的了。倉央嘉措的詩不論從藏文原文還是中英譯文來看,每句的長短都相差不多,相當於漢詩中的絕句。

雖然我指出了倉央嘉措的所謂幾首代表作均為他人之作,但依然不改我對這位年輕的西藏詩人的敬仰。他的傳奇經歷很值得人們尊敬,他的精神世界也值得人們仰慕。

他自己的詩,遠比這幾首流行的「代表作」更好更有意義。現錄三首他的道歌,作為本文的結束。

其一

生死本無常,
人應多思量。
不觀生命本真,
智者等同愚人。

其二

陰曹地府閻羅王,
堂上高高懸業鏡。
人間難厘情與丑,
鏡中照出恩和怨。

其三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2016-04-03 易道禪 魚羊秘史

微信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c0Mzc2Ng==&mid=402816092&idx=1&sn=7ce53082da86084f4f20d71679932504&scene=5&srcid=0410O1NfcyrmVSMed4YVjcHA#rd


*作者:易道禪,詩人、作家、自由撰稿人。出版有詩歌、散文、小說、專著等多部作品。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由易道禪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
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1 個評論)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4-13 14:00
獻花獻給淘氣。這麽打的工作量,一定做了不少功課。。。問候淘氣!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3 14:19
sissycampbell: 獻花獻給淘氣。這麽打的工作量,一定做了不少功課。。。問候淘氣!
給絲絲上茶吃~  
嗯,感謝本文作者,也感謝這四首詩的原作者。每一首詩都非常美~,也很讓人傷感~  
平時早睡了,早睡早起是我的惡習 。讀了微信轉來的本文,心裡非常難受,想與村民們分享。也許很多網友看過此文~
謝謝絲絲 ,絲絲快樂開心!晚安!
回復 fanlaifuqu 2016-4-13 18:34
謝謝分享!
回復 總裁判 2016-4-13 20:46
央視這麼做,是要造就煙酒不分家的氛圍,你為我夾菜,我為你沏茶,都往一個碗里去,叫對方父母爸爸媽媽,形成西藏不獨的低俗表述。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4-14 02:25
金竹陶器: 給絲絲上茶吃~   
嗯,感謝本文作者,也感謝這四首詩的原作者。每一首詩都非常美~,也很讓人傷感~   
平時早睡了,早睡早起是我的惡習 。讀了
早睡早起是好習慣人稱early bird。我是owl.晚睡晚起~~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3:25
fanlaifuqu: 謝謝分享!
不管是誰寫的,大眾喜愛,就是美的~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3:26
總裁判: 央視這麼做,是要造就煙酒不分家的氛圍,你為我夾菜,我為你沏茶,都往一個碗里去,叫對方父母爸爸媽媽,形成西藏不獨的低俗表述。
木有說《靜夜思》是松贊幹部寫的,就不措了哈~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3:27
sissycampbell: 早睡早起是好習慣人稱early bird。我是owl.晚睡晚起~~
以後叫你夜鶯 ,俺改名早鳥~~~    
回復 總裁判 2016-4-14 03:35
金竹陶器: 木有說《靜夜思》是松贊幹部寫的,就不措了哈~         
說不定的,中國的研究歷史或考古單位,比如中科院、中國社科院等等機構,電話紅機直通中宣部,重大課題項目都來自部首長的建議,當然不是勸導型建議,而是命令型的。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3:44
總裁判: 說不定的,中國的研究歷史或考古單位,比如中科院、中國社科院等等機構,電話紅機直通中宣部,重大課題項目都來自部首長的建議,當然不是勸導型建議,而是命令型
那些雞夠不想養豬只想吃肉的~      
回復 甜蓮子 2016-4-14 03:59
還是倉央嘉措自己的作品好,別人寫的的都太矯情做作。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4:05
甜蓮子: 還是倉央嘉措自己的作品好,別人寫的的都太矯情做作。
耳熟能詳,說明矯情很討人喜歡滴~~~      
回復 總裁判 2016-4-14 04:42
金竹陶器: 那些雞夠不想養豬只想吃肉的~         
照我看是吃人肉,其理也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國家一項研究成果問世,民間一批人才自生自滅。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4-14 05:38
金竹陶器: 以後叫你夜鶯 ,俺改名早鳥~~~      
      
回復 jc0473 2016-4-14 08:09
那麼多好東東要慢慢消化了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4 08:12
jc0473: 那麼多好東東要慢慢消化了
太謙虛了,師兄身子骨硬腸胃好吶~
回復 jc0473 2016-4-14 08:20
金竹陶器: 太謙虛了,師兄身子骨硬腸胃好吶~
腸尾卡位是要共產硬骨頭接了~~
回復 南沙2 2016-4-14 15:21
打假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15 03:03
南沙2: 打假
您也來打~    
回復 病枕軛 2016-4-17 09:14
哈哈~~前幾年曾有朋友勸我細細揣摩《那一世》俺哪有那個心情穿龍附鳳呀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金竹陶器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8: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