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人文章均為原創,謝絕任何私人公號轉載,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並支付稿費。謝謝。
對日我們難道真是集體人格分裂?
心路獨舞
在東京銀座主要商業街道,現在每天最常見的人流是拖著皮箱購物的中國遊客。(圖片來自BBC)
最近,日本官方電視台報道,去年日本向外國人發放入境簽證的數量創下了年歷史記錄。這其中對中國人發放的簽證數量增加得最快,已佔到總數的70%。在簽證發放數量最多的前十個使、領館排名中,中國所有的使、領館全部入圍,其中上海領館為首,此後依次是駐北京使館、廣州領館、菲律賓使館、重慶領館、印尼使館、瀋陽領館、青島領館、大連領館和越南使館。
手機推送來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剛與我夏季學期選修的國際關係課程(為充電學著玩)教授結束了大作業討論,於是我趁機問他對中國人蜂擁日本旅遊和瘋狂掃貨的看法,不想這位東亞專家幽幽地回答,「一邊是濃厚的反日情緒,一邊是蜂擁而去幫人家繁榮經濟,這該是經典定義上的集體人格分裂吧」。
瞬間,我無語。
人格分裂原本是一個醫學上的名詞,指的是性格上的多重性,把它運用到社會文化上,指的應該是人在行為與信仰之間的不統一,出現了言行思斷裂。眾所周知,因歷史的原因中國民眾中的反日情緒一直很濃厚,這種情緒具體表現在對日本政府、日本人、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的不信任、反感、戒備甚至仇視。但有意思的是,這其中卻並不包括國人對日本旅遊的熱衷和購買日貨的瘋狂,春節期間把日本大米、馬桶蓋兒等都買光了,如今又創「簽證數量」第一,簡直幫助日本政府把「觀光立國政策」的效果推到歷史最高,喜得安培首相趕緊建議增加免稅商店,制定簡化入境手續的措施,並增加除英語外的其它翻譯語種,尤其中文,「不要讓遊客來一次就結束,要謀求回頭客」。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以來中國境內的購買力水平連創歷史最低,真是讓亟待向消費型轉型的中國經濟情何以堪,仇日愛國卻如此,也難怪美國教授要大呼「人格分裂」了。
應該聲明的是,我並不是民族主義者,我也明白仇日情緒和抵制日貨之間不能划等號,但是連大米、馬桶蓋都要到去日本搶購我便有些想不通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今年春節期間我去參加一個亞裔教職員工的聯誼會,在停車場幫忙引導的我觀察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來的韓裔開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韓國車,來的日本人開的全部是日本車,而來的華裔大多數開日本車。韓國車在美國的口碑一般,但我聊天問到的韓裔都堅定地告訴我韓國車質量最好,而且價格便宜,對我小心暗示的抗撞測試或裝作沒聽見,或說測試不準確。而日裔則會炫耀日本車的可靠性,全然忘了這幾年在美國發生的幾大安全事件。日裔韓裔選擇車的表現雖有點極端,但至少與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結吻合,與國人在言行思上的分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胡星斗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人得了集體人格分裂症,存在著矛盾情結,民族性趨於混亂,人性陷於二律背反,表現在一方面推崇和為貴,另一方面卻最難合作,喜歡窩裡斗;一方面以道德著稱於世,另一方面不講競爭規則的無德之流多如江鯽;一方面號稱禮儀之邦,另一方面人們普遍缺乏公德心;一方面諱言性,另一方面國罵幾乎都是關於性或性交的;一方面鼓吹重義輕利,另一方面唯利是圖,勢利眼普遍……而如今是否應該再加上這一條,一方面仇日情緒高漲,另一方面唯日貨是尊?
世風如此,恐怕人人都該反思,我們究竟是怎樣走到得這一步。不過恐怕不等我們反思明白后祭出行動,日本早已從中國人身上賺得盆滿缽滿,因為鑒於今年中國人赴日簽證繼續呈快速增加的趨勢,日本政府外務省已準備增加中國使館和領館職員,加強發放簽證的能力,同時也在考慮增收簽證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