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購買了股票后,不僅每年都能獲得分紅,而且股票還一直在,似乎股票是永不枯竭的源泉,那麼分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得說說資本收益是什麼了。
首先,企業用資本購買生產需要的設備、租賃廠房,同時為雇傭勞動力、購買原材料墊支,在產品銷售後再收回墊支的資金。後者不是資本是因為這些支出只有生產才會有支出,是不需要積累的(如果協調得當,甚至不需要墊支都行),只能算作產品本身的固有成本。即不可隨生產控制的成本才算資本。
其次,廠房設備需要維護,根據生產需要設備必須更新換代,這導致最初投下的資本不斷損耗,這意味著企業需要不斷追加資本投入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即資本隨時間不斷損耗,不是永不枯竭的。
再次,從利益歸屬看,產品價格必然可分為員工工資、原材料成本、稅費、資本利潤、補充資本投入幾個部分,其中資本利潤和補充資本投入均歸資本所有者,統稱為資本收益。
最後,如果資本所有者選擇拿走全部資本收益,生產將無法繼續,只能引入新的資本家提供資本,如此經過幾年時間,最早的資本所有者在企業資本存量中占的比重越來越低,直到為0。
所以,我們買了股票后能一直持有股票是由於企業一直在將屬於股東的部分資本收益作為補充資本投入到企業中,使得持有的股票一直存在,而資本利潤則是資本除去損耗后凈賺的錢。工人的工資不是也有部分用於購買維持勞動能力的必需品(即補充勞動資本投入)嗎?同樣是補充資本投入,企業的補充資本投入卻一直是免稅的,這有違社會公平,不過在實行累進稅制的國家,窮人事實上得到了富人的補貼,而企業卻沒有負稅補貼,也算是對社會公平的一點矯正吧。
SHAPE
\* MERGEFORMAT













基於資本收益的構成,在一些必須由政府或本國資本控制的企業,既可以通過談判一次性收購,也可以由法令規定只能由政府或指定企業進行補充資本投入,待原企業所有者的資本損耗完畢后企業自動變更所有權,這樣也不擔心賣方漫天要價了(即要求資本方每年拿走歸屬於它的全部資本收益,等它的資本全部耗光了就直接滾蛋)。這一方法可以用於解決收費公路、外資水務公司等領域問題,這並不意味著允許企業向消費者漫天要價,如要求水務公司支付水成本等以制約其水價(惹火了直接向居民提供礦泉水,新建供水公司,讓它分文不得還必須出錢拆除廢棄的供水設施)。
附一個現象有助於理解。
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時候會把耕地委託給他人,在自己不打工時再收回來。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打工者離開時機具有一定的突然性,所以在走時耕地是得到正常保養的,但回來卻往往要提前很久告訴對方。於是對方在最後一季種植時,不少人會大幅降低肥料的用量,這對當季的糧食收成會有些影響,但考慮到肥料的節省反而賺了,可是下一年(甚至幾年)的種植者需要更多的肥料才能確保收成。前者正是通過降低本年度的補充資本投入(耕地的資本存量降低了),賺了更多錢,這影響了生產的可持續性(這種事情在企業轉讓的過程中同樣存在)。
插圖放不上來,只能自己去看電子書了^_^。
全書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7961590.html或http://pan.baidu.com/s/1sjjPfFf
國外分享地址:http://www.slideshare.net/clouda2013/ss-31813872(要登錄賬號才能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