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錢ZT:寧夏的馬燕為何能感動整個世界?

作者:LaoQian  於 2018-1-11 00: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布衣閑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寧夏的馬燕為何能感動整個世界?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后,一位西方讀者想買一本莫言的書看,因為不太清楚具體書名,就按照作者名字在亞馬遜網站搜索。花15.99美元買回來一看,作者卻不是莫言,而是中國寧夏一個小姑娘馬燕。這也難怪,英語世界里把莫言(Moyan)當成馬燕(Mayan)的人一定不少。這個讀者沒有大發雷霆,讀完全書後反而十分高興,認為自己犯了一個「幸運的錯誤」!

奇特的來歷

寧夏西海固,1972年就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認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這裡有一個女孩,用稚嫩的肩頭承受著貧困的壓力,從小學四年級起就堅持不懈地寫日記,將自己對上學的渴望、對輟學的擔心都寫到了日記中,到小學畢業時已經攢了6本,其中3本還被粗心的父親捲煙抽了。這個女孩就是馬燕。

家裡供不起馬燕和兩個弟弟都上學。她考上初中,媽媽要她退學。為了打動母親堅硬的心,她把日記和一封「我要上學」的信塞給媽媽,讓弟弟讀給不識字的媽媽聽。當聽到「媽媽,如果我上不了學,我的眼淚一輩子都流不幹」時,母親白菊花終於決定借錢讓女兒上學。

就在這時,馬燕的命運出現了轉機。法國《解放報》駐中國記者彼埃爾·阿斯基(中文名韓石)一行來到了小山村。白菊花將女兒的信和日記交到了他們手裡,彼埃爾被馬燕稚嫩的文字震撼了。2002年1月14日,《解放報》以兩個整版發表了他撰寫的《我要上學》的長篇通訊。

馬燕的故事一經刊出,立即引起法國民眾的關注。3天後,曾出版《密特朗夫人回憶錄》的法國拉姆賽出版社打來越洋電話,表示願意出版馬燕的日記。

馬燕轟動歐洲

一年後,定價為20.5歐元的法文版《馬燕日記》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國的暢銷書榜第一名,銷售超過了20萬冊。

「當我讀完馬燕的故事後,好幾個同學都哭了。一個學生問道:老師,我們應當怎麼做來幫助她?」巴黎一位中學老師說。「我覺得她很勇敢,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認識到,他們能去上學有多麼幸運。」一位14歲的法國中學生說。

隨著法文版熱銷,荷蘭文版、西班牙文版、英文版等相繼推出。荷蘭文版名叫《一個中國女孩的日記》,今天能在荷蘭58家各類圖書館中找到這本書,這在國土面積不大的荷蘭,傳播範圍已經十分廣泛了。英文版《馬燕日記——一個中國女學生的日常生活》,2004出版后2005年再版,好評如潮。

筆者依據世界圖書館聯機書目(OCLC)的檢索,截至2013年底,《馬燕日記》的文種版本已經超過20個,其中影響最廣泛的當屬美國哈潑柯林斯出版社2005年推出的美國版《馬燕日記——一個中國女孩子的掙扎和期望》。據媒體報道,該書在美國銷售近100萬冊。OCLC數據顯示,全美2000多家圖書館收藏了《馬燕日記》,比例超過了OCLC圖書館總數的10%,而且80%以上是美國初中、高中圖書館。

《馬燕日記》連續幾年成為西方輿論界持續關注的重大事件。筆者注意到,在一貫以批評和譴責態度對待中國的西方主流媒體筆下,《馬燕日記》是少有的獲得正面評價的圖書之一。西方讀者和主流媒體對馬燕這個中國女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的闡發,遠遠超過了對書中中國西北地區貧窮生活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堅守,對於西方優越物質生活環境中的青少年具有生動的教育價值,因此主流媒體超乎尋常地鼓勵和號召更多的西方青少年讀這本書。

2004年3月24日,《紐約時報》刊發了署名埃倫·萊丁的《一個中國女孩日記成為農村脫貧的橋樑》,介紹馬燕日記的前因後果,還感謝這本日記的出版幫助馬燕一家擺脫了貧窮的生活,還幫助了那麼多中國青少年重新回到學校讀書。

2005年6月12日,《華盛頓郵報》刊發了署名伊麗莎白·沃德的文章,題為《致年輕的讀者》,號召讀者不要過多責問中國致力於經濟發展而忽視了教育的投入、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貧富巨大差距,不要停留在議論、評價上面,而是期望更多的成人、孩子們閱讀這本小書,並有所行動。

中國文化的世界價值

無疑,這是一個成功感動了西方世界的中國故事。筆者認真梳理了這本書的書評、讀後感,發現《馬燕日記》獲得認可最多的,是書中充盈的積極向上的力量、頑強的奮鬥精神,馬燕成為西方發達社會那些身處優越教育環境但卻沉湎在網路、遊戲等青少年勵志學習的中國榜樣。

名為Becky的讀者2005年8月8日在亞馬遜網站留言:「這是令人難以置信和令人難忘的一本書……馬燕是一個女孩子,她知道接受教育、學習知識是擺脫貧窮生活的唯一出路,因此堅持與各種困難作鬥爭。馬燕最後成功了,她的精神令人鼓舞。」住在美國加州的一位名為Quazz & Blapp的讀者留言:「這令人揪心的日記,充滿了勇氣和決心,是所有具有夢想的女孩子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我們全家都很喜歡這本書,特別是我12歲的女兒!」

加拿大佛蒙特的Dale Blanchard留言:「我怎麼能不喜歡這本書呢?這個13歲的女孩讓我哭,她是如此堅定、頑強,決心要取得成功……我記不得還有哪本書讓我如此感動了。人們能不能在這種貧窮和困苦中堅持下去?馬燕的回答是不僅能而且也做到了,而且還讓更多的人受益。」

其實,這正是中華文化的世界價值。《馬燕日記》所體現出的對於知識、對於教育的渴望,來自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傳統,中國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已成為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精神基因。《馬燕日記》在西方世界十多年熱度不減,倒是給國人提供了一個重新認識中華文化世界價值的機會,那就是如何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和傳播方式,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如何從那些浸透在中國人血液中而又習焉不察的東西里發現普遍的世界意義,這恐怕是中國圖書出版界迫在眉睫的重任!

求知改變命運

該書不僅改變了馬燕本人的命運,也改變了當地許多女童的命運,甚至改變了當地人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

《馬燕日記》出版后,馬燕的稿酬暫由韓石代為管理,等馬燕滿18歲后再轉交給她。韓石每月給馬燕寄去500元生活費,家中若有其他開支,韓石也會寄錢過來。馬燕家裡買了彩電和摩托車,馬燕說「我媽媽會笑了!」

彼埃爾·阿斯基利用歐洲寄來的捐款成立了「阿斯基—馬燕基金會」,馬燕也捐出了2/3的稿酬,用來資助預旺鄉的孩子們。資助的標準是高中每學期700元,初中每學期500元,小學每學期200元,到目前為止,這筆錢已經使63個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園,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馬燕依靠基金會的幫助,如今在法國讀大學。馬燕的故事也使故鄉的家長重新考慮孩子的出路,學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去年預旺中學只有137個女生,今年已達到400個。「學校的前五名全是女生。」馬燕自豪地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9771 2018-1-11 05:15
期望她會成為未來諾貝爾獎得主~文學獎或者和平獎。
回復 LaoQian 2018-1-11 13:05
9771: 期望她會成為未來諾貝爾獎得主~文學獎或者和平獎。
哈哈,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0: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