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帶著快五歲的兒子回國去了。從兒子那裡學了一個詞「糖雞蛋」。
兒子在美國出生,很內向。 平時也會說一些漢語,但母語還是英語。因為他爸爸是地道的美國人,所以除了一些家常的麵條和餃子以外我們很少按中國的傳統習慣飲食。至於中國的一些傳統食物我兒子更是沒有見過。
話說回去以後在元宵節晚上,我們全家和老母親都在姐姐家過。姐姐煮了一大鍋的元宵,本人由於血糖高,所以吃了幾個就離開去躺下了。過了一會兒,當我咪咪糊糊要睡著的時候,我兒子進來把我叫醒了說:「媽媽,我還要吃糖雞蛋」我有點莫名其妙就問他:「什麼糖雞蛋?」他說:「都吃完了,我還想吃」我弄不明白他到底想吃什麼,就一邊起來一邊大聲向餐廳里的姐姐問「你們做了什麼糖雞蛋吃,我兒子還沒吃夠呢」姐姐說:「沒有做雞蛋呀--」然後就轉身問我兒子:「你給大姨慢慢說你想吃什麼?」我兒子還沒說話,我媽--一個八十好幾的老太太在旁邊也不關三七二十一就嚷嚷了:「去,孩子要吃雞蛋就給孩子做去,別讓孩子餓著了。」這時我就用英語問我兒子到底要吃什麼,兒子就用英語對我說「就是剛才吃的像雞蛋一樣圓的」-- 糖雞蛋!--原來如此!
就在他一邊吃專為他做的元宵的時候,家裡人就問他為什麼把元宵說成是糖雞蛋,他說:「因為雞蛋是白色的,元宵也是白色的,它們又都是圓的,也都有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