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遊漫注》第六十回(附:作者的話)

作者:裴殷裴殷  於 2020-7-27 05: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西遊漫注連播|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西遊漫注》第六十回

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1)狗血往事
(2)牛魔王的脆弱
(3)騙來騙去
(4)指東打西
(5)陰差陽錯
(6)掉鏈子

 

(1)狗血往事

在火焰山這裡,取經團隊又遇見了一個貌似謙卑、實則威武強悍的土地神。正在師徒四人探討修行問題、探討火焰山難題的時候。這個另類的土地神登場了。
孫悟空被火焰山的大火給燒糊了腮幫子。據老孫自稱,還是因為他自己大意了,鑽入火焰山、飛火撲面的時候,他還很鎮定很坦然的煽風點火,他對手裡那把未經驗證的扇子,太有信心了,無知者無畏嘛。八戒笑道:「你常說雷打不傷,火燒不損,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這獃子,全不知事!那時節用心防備,故此不傷;今日只為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訣,又未使護身法,所以把兩股毫毛燒了。」孫悟空惱怒中為了自圓其說說出了這番話、目的是表明自己沒罩門兒,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說出了自己的罩門:失於沒有用心防備,也就是粗心大意了。粗心大意之下,再厲害的神通、咒訣也成了擺設。心念的周全無漏、才是根本呀。
然後忽然,這師徒幾人就探討起來了哲學問題。沙憎道:「似這般火盛,無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揀無火處走便罷。」三藏道:「那方無火?」八戒道:「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又問:「那方有經?」八戒道:「西方有經。」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經處去哩!」沙僧道:「有經處有火,無火處無經,誠是進退兩難!」八戒的態度是方便第一、目標第二。三藏的態度是目標第一、目標唯一。沙僧的話切中要害、要修行就會有困難,沒有困難也沒有修行這回事了。
可是,這番話表明了,三藏已經頗得多心經的要義,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經處去哩!」他的心態說明他已經開始領略「色不異空」、相當接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故此,火焰山的大關難,在孫悟空第一次調用芭蕉扇之後,雖然調了假扇,可是玄奘基本上已經過去了這一關。無關扇子的真假、關乎心中的無掛礙、那種能把撞了腦門的大牆給忽視到消失的強悍的意志。這可跟老孫這時候的大意的無視、看似一樣、實際上完全相反。
然後就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了一個不正確的土地神,這土地老人、一身地道的道士裝扮,領著一個攜帶齋點的雕嘴魚腮鬼,以雪中送炭的姿態、出現了。原來這土地神,就是被孫悟空當年搗蛋給牽連、被貶下界到這裡、專門來等孫悟空來的。土地神的話證實了,這後面的關難,基本上是老孫的。因為這裡的禍根火根,是老孫的歷史遺留問題。老君當年八卦爐中的文武真火,落到了凡間,就成了燥火,已經不是真火了。
說到這八百里五百年的火焰山。從詩詞中「千年古迹,萬載仙蹤」,還有牛魔王自述的他的「山妻」是「得道的女仙」,可以估計到,應該是在火焰山形成之前,羅剎女就在翠雲山芭蕉洞那裡修行了。起初老孫不知道牛魔王有媳婦,說明牛魔王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后,跟羅剎女結婚的。那麼,從這方面可以推測到,牛魔王找羅剎女,基本上也是倒插門。牛魔王找玉面狐狸,同樣是倒插門。不但是倒插門入贅,而且還是非常沒骨氣的、人窮志短的倒插門呢。
你看那玉面狐狸,如何斥罵代表鐵扇公主的孫悟空,你看她如何揭短:「這賤婢,著實無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載,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緞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還不識羞?又來請他怎的?」後面她找老牛撒嬌,玉面狐狸又把故事補充完整了:「我因父母無依,招你護身養命。江湖中說你是條好漢,你原來是個懼內的庸夫!」而那牛魔王低眉順眼的柔軟姿態:「美人,我有那些不是處,你且慢慢說來,我與你陪禮。」牛王聞言,卻與他整容陪禮。溫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氣。
牛魔王,年輕的時候,繼承了大把遺產,喜好結交朋友、喜好揮霍和面子。後來家產盪盡、再後來跟孫悟空革命失敗,落魄中遇見了羅剎女、收留了他。羅剎女不但有錢財、還有道行,牛魔王又開始風光起來。可是再多家產也禁不住揮霍,後來兒子也開始長大、飯量日長、開銷日增。為了面子,牛魔王就以鍛煉兒子的美好借口,把紅孩兒支走去號山自行謀生去了。
兒子沒走幾天,家裡就窮得揭不開鍋。這時候,萬幸的是,萬年狐王死了,更幸福的是,他的白富美女兒正在急翹翹的招贅女婿……牛魔王就趕緊在江湖弟兄中拉攏關係、散布牛魔王是好漢的話兒、給那玉面狐狸灌迷糊葯。
沒見過世面的玉面狐狸、就只懂牛魔王身材高大、神通廣大、體貼溫柔、而且、還可以為了自己的美貌、為了對自己的純真愛情、可以拋家舍業的、拋妻棄子的前來入贅。想想這天上落下的餡兒餅、免費的打手、奴僕般的老公,玉面狐狸就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裡樂得睡不著覺,自己的魅力真是大呀。
牛魔王也樂得找不著北,這下子終於又找到了有錢公子哥兒的感覺、又有面子了,而且還可以名正言順的討小老婆了。為啥這麼說他?因為他入贅積雷山摩雲洞,是跟羅剎女協商之後達成協議的了。條件是什麼?就是玉面狐狸所說的,每年供奉大量的資材給翠雲山芭蕉洞的羅剎女一家「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緞匹;年供柴,月供米」,解決羅剎女的吃飯問題。前提是,羅剎女允許牛魔王離家出走、入贅、不聞不問。入贅的牛魔王,在人前在朋友那裡壯闊擺顯、面子裡子全都是玉面狐狸給的,所以他在狐狸這裡,骨頭就像麵條一樣柔軟。
牛魔王敢於支走紅孩兒、羅剎女過度溺愛紅孩兒。都是因為不知道三昧真火是什麼功用、未得真諦。陰陽不能調和,以致夫妻不睦、四象失和。把那未得道的狐狸精,當作了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份。一調、二調、三調,都是調和的調。

 

(2)牛魔王的脆弱

話說那羅剎女,家產被牛魔王給揮霍凋零,為了糊口,是不是就有意的不徹底熄滅這火焰山的烈火呢?如果羅剎女不知道如何徹底熄滅這火焰山,自然就不用懷疑羅剎女有這種善意中的小私心。畢竟是因為她的存在,這一方居民才有得播種五穀、生存下去,她的善意是第一的、是主要的。可是羅剎女知道如何完全熄滅火焰山呢。到得後來降伏了牛魔王,鐵扇仙提供芭蕉扇要熄火。土地神就說:「大聖!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斷絕火根,還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這方生民,求些血食,誠為恩便。」行者道:「我當時問著鄉人說:『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穀,便又火發。』如何治得除根?」羅剎道:「要是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永遠再不發了。」可是,作為家境拮据的羅剎女,有點小私心、有意保留火焰讓民眾供奉自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然而問題是,真的是這羅剎女不肯徹底熄滅這火焰山嗎?
首先就是,咱們之前說過了,這些村民,為了求羅剎女熄滅火焰山一次,十年才需要供奉她老人家一次,而且就那點貢品,實在是不足掛齒。為了這點供奉,就年年為村民熄火的羅剎女,只能說是表明了她愛心大大、母性大大。
如果她真的想獲得更多供奉,完全可以跟八百里火焰山周遭的居民都定個永久滅火協議,她為大家永久滅火,大家長久供奉她一家的資糧。想必要制定這個協議,容易得很,也會皆大歡喜的被接受。
而且,假如是為了永久熄火,那個被太上老君貶下來的土地神,既然他知道羅剎女深知熄火之法,可斷絕火根,他本人也可以直接找那羅剎女、牛魔王協商的嘛。幹嘛自己不出面,非要等了五百年,等孫悟空來了,才提這個事兒?你看這土地神職位低下,可是當孫悟空久去不回,唐僧要派遣豬八戒、沙和尚前往協助:「悟能,悟凈!你兩個,那一個去迎你師兄一迎?倘或遇敵,就當用力相助,求得扇子來,解我煩躁,早早過山,趕路去也。」可是這時候,土地神就上級官員一樣的,替三藏和八戒做主了:「且教捲簾將軍與你師父做伴,我與你去來。」並且後面,土地神率領陰兵圍堵牛魔王,神通廣大、孫悟空豬八戒倆人都拿不下的牛魔王,居然不敢跟土地神正面衝突。尤其是到最後,土地神指揮著孫悟空、指揮著羅剎女徹底熄滅了大火。事實上,這一關的指揮官,就是這個土地神。要是沒有這個土地神,孫悟空指不定會怎麼瞎折騰呢。
就算沒有任何人央求她羅剎女熄火,以羅剎女這種得到的女仙、聖賢,想必也會為民做主、自己主動去把火給熄滅了。
可是,實際上,並不這樣。這火焰山的大火,只能是等著孫悟空來自己搞掂。而且必須是用這個上天制定的芭蕉扇來熄滅。用其它的什麼方式都不行,什麼龍王的大雨啊、菩薩的甘露啊、搬山卸嶺移山大法啊,統統都不可以,能熄火也不可以。
那土地神見到孫悟空,這麼說的:「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鍛煉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人。當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間,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若大聖尋著牛王,拜求來此,方借得真扇。一則扇息火焰,可保師父前進;二來永除火患,可保此地生靈;三者赦我歸天,回繳老君法旨。」
孫悟空聽了這番話,心裡面雪亮雪亮的、就只能去借芭蕉扇來熄火。那土地神說話,看似謙恭,實際上,等於是在給孫悟空下命令、指明道,這是老君下的法旨,你們師徒必須這麼做才能過關。老君的法旨,是菩薩和如來授意的,題目不是自行發揮論述題、不是多選題、是指定了前提和條件的證明題。
牛魔王天性豪爽,以為君子不貪財就是散財、就是揮金如土了。但是其實,我們早就看透了,他這種觀念的背後,是對財的誤解,和誤解背後、支撐他揮霍的那個面子。你看孫悟空,追上家門,他,
一來沒有欣喜於見到了五百年前的兄弟,不但不喜,反而還不冷不熱、陰陽怪氣的。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因為面子,他害怕孫悟空了。孫悟空竄到他老婆的芭蕉洞、肯定知道了自己離家出走、知道了家裡的不富裕。孫悟空又竄到這摩雲洞,肯定看到了自己闊綽的老婆、猜到了自己入贅的真原由……以牛魔王的愛面子,這是一個多麼尷尬、多麼沒面子的事兒。
二來孫悟空看樣子執意要搞走芭蕉扇,沒有匍匐在地、沒有豐厚禮品、沒有感恩戴德,這哪是借?分明是搶!什麼兄弟不兄弟,面子才是要緊的。所以這牛魔王,就借口孫悟空欺負大老婆、二老婆,發怒、拒絕、干仗。你看他嚷嚷的:「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你既欺我妻,又滅我妾,多大無禮?上來吃我一棍!」牛魔王這麼吼,主要是給狐狸精聽的。孫悟空對這種男女情事、四六不懂的,牛魔王肯定知道得清清楚楚。
孫悟空的燥性、牛魔王的頑性、鐵扇仙的迷失,都是不識真火、真陰。牛魔王一生是個散財的命,不懂聚財,守著一個有資格做善財童子的小財神而不自知,還放逐了人家。鐵扇仙羅剎女,有資質養育紅孩兒這種三昧真火、但是卻不知牛魔王是個專門散財的命,找錯了對像、嫁錯了老公。
土地神不是土地,鐵扇不是鐵的,鐵扇公主也不是公主,那,是誰封的羅剎女、公主的封號呀?

 

 

 

(3)騙來騙去

孫悟空雖然腦筋靈活、悟性跟武功一樣高強,但是在面對鐵扇仙和牛魔王說話也好、撒謊也好,要麼被人家騙、要麼被人家一針戳破。
第一次,孫悟空來找鐵扇仙求扇,孫悟空第一次,斯斯文文、扭扭捏捏,頗具求善者的儀態。等到羅剎女砍了孫悟空腦袋,卻又抬高門檻,表示:「我的寶貝原不輕借。」聽聞這話之後,老孫就扭捏不出斯文來,當時就火了、馬上翻臉,怒喝一聲:「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雖然是耍賴、說話不算數,羅剎女只是想抬高門檻,就算羅剎女是給閉門羹,孫悟空大可以施展聰明才智,跟羅剎女增加溝通、進行談判。
只有通過談判、溝通,或者其他的方式交易,人家心甘情願借給你寶貝,這才算修行過關,強制是不受歡迎的。孫悟空跟羅剎女打,人家武功不如他高,但是寶貝比老孫武功高強呀,巨大的陰風面前,老孫哪裡是對手,老孫他們都還沒有跨越這一層面的陰陽和合。後來孫悟空施展神通鑽到鐵扇公主肚子里,強迫人家借寶貝,結果就借到了假寶貝。
寶貝顯然就在鐵扇公主手裡,但是土地神卻很明確的指點孫悟空,必須去找牛魔王。老孫來到積雷山摩雲洞,撞見萬歲狐王的女兒玉面公主,這一次,孫悟空開始依然端正心態,擺出了善心的模樣,學著平日觀摩到的三藏的模樣,他躬身施禮、說話語速放慢了一倍,緩緩而言、言語溫和有禮。你看他孫大聖,見了這女子,明知是妖怪,還滿嘴「女菩薩、女菩薩」,這顯然是在學習唐僧的說話風格嘛。
但是那女子,又冷不丁的破口大罵起來,這下子,老孫的善心又被爆表了。他勃然大怒,故意掣出鐵棒大喝一聲道:「你這潑賤,將家私買住牛王,誠然是陪錢嫁漢!你倒不羞,卻敢罵誰!」
然後他跟牛魔王還沒打照面,牛魔王還不知道是他以前的老弟孫悟空,還沒見面,孫悟空的謊話就被牛魔王給戳破了。孫大聖如是說:「我是翠雲山芭蕉洞鐵扇公主央來請牛魔王的。」這個看上去絕對是滴水不留的謊話,在牛魔王眼中,卻是一目了然的謊話,原因是:「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個得道的女仙,卻是家門嚴謹,內無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來?」看見沒,孫悟空跟當初的白骨精一樣,撒謊沒有看準人性。也就是說,他跟鐵扇公主打了一場交道,卻並未認識到人家的本性。沒從本性上認識,怎麼能從根本上解決呢?做不到的呀。
牛魔王氣哼哼的沖了出來,在孫悟空的眼裡,這個牛魔王已經不是五百年前的那個樸素的熱血青年了。牛魔王一身富貴華麗、氣派非凡的行頭,差點亮瞎了老孫的火眼金睛。可是華麗的行頭下,卻掩蓋著一個滄桑齷齪的靈魂,整個牛魔王的氣派,就全靠這套行頭的恩賜了。
見到是孫悟空的牛魔王,雖然表面上指責了孫悟空,但是孫悟空說了幾句軟話之後,他就趕緊揮揮手、忙不迭的請孫悟空趕緊走路:「既如此說,我看故舊之情,饒你去罷。」
孫悟空全然不識趣、就繼續追問索求芭蕉扇,結果讓那牛魔王勃然大怒、表示要開打。孫悟空哀求道:「哥要說打,弟也不懼。但求寶貝,是我真心。萬乞借我使使!」。牛魔王一聽,就跟羅剎女一樣,馬上籤訂借扇合約:「你若三合敵得我,我著山妻借你;如敵不過,打死你,與我雪恨!」然後自然是毫無懸念的,牛魔王毀約了。
然後就出現了懸念,正在倆人打得天昏地暗的時候,只聽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爺爺,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賜早臨,好安座也。」牛王聞說之後、一激靈,使混鐵棍支住金箍棒、定格,叫道:「猢猻,你且住了,等我去一個朋友家赴會來者!」言畢,撇下一臉驚愕的孫悟空,按下雲頭,頭也不回的,徑至洞里,跟玉面狐狸打了個招呼,換了身衣服,騎了神獸,匆匆的跑路了。
孫悟空半天沒反應過來,生平第二次遇見這種怪異的對手,打著打著,突然精神分裂一樣的忙其它事情去了。其實老孫不知道,這牛魔王不是第二個,牛魔王只不過是第三個,他親愛的獃子弟弟老豬才是第二個,想當年,老豬跟老沙合戰奎木狼星君,老豬就是忽然精分睡覺去了。
原來這老牛,是應邀赴宴、趕場面活去了!對於這老牛來說,狐朋狗友之間的場面、面子,比什麼都重要,比什麼孫悟空、芭蕉扇、小老婆都更要緊。如果你能聽到老牛說心底話,他肯定會告訴你,面子比自己這條老命都值錢。
然後孫悟空就施展變化,鑽了牛魔王的空子,變作牛魔王、偷了牛魔王的坐騎,跑到鐵扇公主那兒,騙到了真正的芭蕉扇。可是,真正的善,哪能是你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呀!結果呢,自然是,被同樣神通廣大善於變化的牛魔王,給用同樣的手段給騙走了。這個結果,究其原因,從深層上講,其實並非牛魔王的神通和騙術,而是因為孫悟空心態不正、不能允許他以這種方式修行過關,那等於是承認了他矇混。

 

 

 

(4)指東打西

火焰山的道人土地神,親口指點老孫,如想獲得芭蕉扇,必須前去積雷山找牛魔王,說服牛魔王回去翠雲山,當然,這已經很為難孫悟空了,土地神一定知道現在老孫一說求這兩公婆就心裡發怵。可是還有更為難的,火焰山土地說,讓老孫說服牛魔王,「拜求來此,方借得真扇。」啥意思?就是讓牛魔王去拜求被自己拋棄的老婆鐵扇公主呀。一句話,要想羅剎女奉出芭蕉扇,就只有讓她心甘情願一條路。要想讓她心甘情願,那就只有化解她死活不通融的根源——解決她瀕臨破裂的夫妻關係問題。
別說現在老孫跟人家有「奪子」之過節,就算沒有這一出,這種事情對老孫來說,也基本屬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老孫這等不知人情冷暖的傢伙,料是難解這一難題的。事實上,直到過得火焰山這一關,老孫和神仙們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最後老牛被牽走了,跟羅剎女事實上婚姻結束了,也不存在解決夫妻不睦的問題了。
那麼土地神為什麼要孫悟空做這麼一件很難成功、事實上也沒成功,卻又可能會惹毛老牛的這麼一件事兒呢?先看看土地神怎麼說的,他說:「大力王乃羅剎女丈夫。他這向撇了羅剎,現在積雷山摩雲洞。有個萬歲狐王。那狐王死了,遺下一個女兒,叫做玉面公主。那公主有百萬家私,無人掌管;二年前,訪著牛魔王神通廣大,情願倒陪家私,招贅為夫。那牛王棄了羅剎,久不回顧。若大聖尋著牛王,拜求來此,方借得真扇。一則扇息火焰,可保師父前進;二來永除火患,可保此地生靈;三者赦我歸天,回繳老君法旨。」
土地神當然要先跟孫大聖解釋清楚,為啥找牛魔王不去他家裡找的原因,那就是為財離家出走了。當然更要說清楚,為啥把牛魔王拉回家讓老牛恭恭敬敬的找他家娘子認錯,能讓羅剎女高高興興的給出那把真扇子,那當然就是因為替她解決了目前她面臨的最苦惱問題唄。然後就是一石四鳥的皆大歡喜啦,完美不?
可是目前,孫悟空的眼裡只有扇子扇子扇子,缺乏關心別人、替別人解決煩惱的心懷,於是就把這一出給玩砸了,嚇壞了狐狸、惹毛了老牛、惹惱了牛嫂,雞飛蛋打,後來騙到手的扇子,又被人原原本本的給騙失手了。
其實,水火失濟的不光是唐僧師徒的修行,還有牛魔王羅剎女之間的水火不濟、還有牛魔王羅剎女各自修行的水火不濟。唐僧師徒自不必說,我們看看牛魔王先,牛魔王作為一個千年修行的傢伙,怎麼會那麼喜歡應酬、面子?當然有他性格中豪爽的一面,喜歡交遊不是缺點也不是壞事。可是老牛的問題在於哪裡呢?在於花錢如流水,在於為了面子可以破自己的裡子,可以為了錢財、自破其家、跟老豬當年一樣入贅了。
可能老牛自己會說,這是為了修道嘛,為了修道,做出點個人犧牲算得了什麼?老牛肯定是更加喜歡修道的,你看他,在小老婆家裡休閑的時候,作為一個妖怪,還卷不離手的在刻苦學習天天向上呢——「且不言行者這裡觀看景緻。卻說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唬得蘭心吸吸,徑入書房裡面。原來牛魔王正在那裡靜玩丹書。」你看,老牛果真是琢磨先生一樣喜歡琢磨、孜孜以求的在研究怎麼煉丹哩。
可是老牛呀,修行煉丹的根本是什麼?自然是需要靜心了,老牛也果然是在靜靜的學習。可是靜心只是一個前提,煉丹的根本是什麼?是求真修德嘛。那你命中無財、或者說財用光了沒有了,為啥不敢面對這個清貧的事實,要通過耍手段來獲取人家玉面公主的家財嘛?說明他不知道財的根本。
牛魔王既然跟羅剎女結婚養子,說明他還有著人類的家庭倫理觀念。敲鑼打鼓的入贅玉面狐狸家,更說明他也在意人間的、江湖的規矩。可是老牛,你拋棄正室老婆、拒不回家算什麼?說明他不知道人間倫理的根本。
財的根本、人倫的根本,當然就是德了。老牛這種做法,背離了修行煉丹的根本。官鬼妻財皆為水,老牛自身已經墮入火氣虛妄的頑空,空對著一座火焰山、空守著一柄芭蕉扇、每天看著電閃雷鳴,卻不知道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玉面狐狸的老爹號稱萬年狐王,據說死了。依靠修行活了一萬年,還是死了,老狐狸肯定是不得修行的要領,修了很久,活了很長,積累下不小的德行財富,可是還是死了。他修的,無非是誤入歧途的野狐禪。積雷山摩雲洞,小說描寫很清楚,的確是個適合修行的好地方。可是,確實也是一個有問題的地方。這裡,可不是說哪個修道人都可以佔據來修行的。
羅剎女,作為一個修行者,跟牛魔王在一起,沒有在修行上互相促進,而是跟牛魔王、玉面狐狸一樣,日久年深的,沾染了很多人類俗世的氣息,並且深深的沉浸其中不肯自拔。在得道之前的牛魔王、羅剎女,苦苦修行不覺其苦,一旦修得人形,走進人身,沾染俗世,他們沒有對俗世的人類文化習俗作出更多深入的研究,追究背後的深意,卻是一個一個的跌入紅塵羅網,享受起來世俗的人情、家庭、親緣、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把個世俗人類的規矩,來約束自己。
結果呢,從羅剎女的角度看,兒子沒了,老公跑了,家財光了,珍視的追求的引以為傲的統統死光光,老娘的臉皮簡直是丟盡了。
夫妻本是同命鳥,沒想到,在並不殘酷的現實面前,依然是大難來時各自飛了。從雙方的夫妻關係上來看,他倆誰也沒搞明白,夫妻倫理後面的大理。對自己的配偶都不能負責的人,對誰都不可能是真負責的。別說修行,就商場上,對這種人,能不合作就不合作,也不可引為合伙人,在面臨大困難的時候,這種人百分之百的會給你釜底抽薪、甚至是背後捅刀的。作為一個有完整家庭的人,並且倆公婆都是修行的情況下,家庭都沒能力搞和睦,你還想在修行上獲得真知,做夢啊?

 

 

 


(5)陰差陽錯

卻說那玉面狐狸好搞笑,作為一個千年老妖、資深妖怪,居然會怕什麼「妖怪」。你看正在賞玩景色的她,忽然遇見了妖怪模樣的孫悟空,竟然「老大心驚,欲退難退,欲行難行,只得戰兢兢,……」後來孫悟空一舉棍子,她「唬得魄散魂飛,沒好步亂()金蓮;戰兢兢回頭便走。」老孫就假模假樣的在後面吆喝跟隨,那玉面狐狸一不會快、二不會飛,就跑跑路把她還給累的「粉汗淋淋,唬得蘭心吸吸。」——你見過這麼沒妖怪樣的妖怪嗎?
不要說妖怪沒妖怪樣子,一個尋常膽大點的女性,也不會這麼膽小軟弱。而且這玉面狐狸,跑到牛魔王那裡,好一通撒嬌呦,一頭扎入牛魔王懷裡、抓耳撓腮、尋死覓活、放聲大哭。真是嬌生慣養長大的模樣哩。而那牛魔王,這時候,正是這時候顯露出來他的情商了,又是軟玉溫香、又是滿面陪笑的,兩分鐘把玉面狐狸的情緒給穩定下來了。雖說是吃人嘴軟、拿人氣短,畢竟也是需要真有那吃軟飯的心的。
善於哄女性開心,似乎是牛魔王的一個特點呢。尤其是氣急敗壞的玉面狐狸衝進書房中,說了一句話可能就是真相「你原來是個懼內的庸夫!」隨後牛魔王的反應,更證實了這一點,牛魔王不直接反問,也不直接否定,而是轉移話題、猜測玉面狐狸是借題發揮、話裡有話,試圖套出來玉面狐狸的真實原因,將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處,你且慢慢說來,我與你陪禮。」
牛魔王的心眼兒夠多的吧?那你反過來看玉面狐狸,就完全一副沒心機的模樣。第一次遇見孫悟空那麼陌生的妖怪,不知來路,一時情急之下被老孫給嚇住了,好歹也算說的過去。但是她居然給陌生人幾句話給糊弄了,真的相信面前的這隻猴子模樣的小妖怪,就是鐵扇公主請來的,然後就為了平息怒火,禿嚕禿嚕一大串實話脫口而出:「這賤婢,著實無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載,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緞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還不識羞,又來請他怎的!」
玉面狐狸說話的時候,氣勢洶洶,言之鑿鑿、擺出種種關鍵證據證實自己的仁至義盡,她肯定覺得自己佔盡了道理和道義的上峰,殊不知已經把老牛見不得人的私隱給暴露了個底朝天。牛魔王不在現場當然沒聽到他們的對話過程,可是玉面狐狸狼狽不堪的跑回去一句沒頭沒腦氣話,會讓老牛心裡已經猜到她和外面的「和尚」言語上發生過什麼衝突。所以後面老牛出來,發現是五百多年沒見面的鐵哥們兒孫悟空,居然冷淡,因為他發現是老孫的這當兒,肯定是臉上先紅后白再發黑。並且著急的找理由趕孫悟空走開:「我看故舊之情,饒你去罷。」並且跟老孫打著打著,就撒丫子跑路喝酒去了。為啥呀,因為太鬧心了。
可是在孫悟空實際上沒走的情況下,他糊弄玉面狐狸說老孫「被我一頓棍打走了,再不敢來。你放心耍子。」明明孫悟空就在門外嘛,老牛就有膽放心的遠行。這說明什麼?說明牛魔王對孫悟空的人品,還是百分之百信賴的,知道自己走開了,孫悟空絕對不會打進洞里來。那麼,前面牛魔王以孫悟空「你既欺我妻,又滅我妾」為理由,跟孫悟空又是發火、又是一場好鬥,這不是表演給手下小的們、給家裡的玉面狐狸看呢嘛。牛魔王會哄人、也會做戲,端的是個情場高手。有財貌美缺心眼兒的富二代玉面狐狸,是老牛這路貨的不二之選。
在人世間,這麼靈活肯定是手段,在修行上,那就是個自我愚弄的大獃瓜了。牛魔王正是把這種靈活手段運用在修行上,才讓他自己家庭破碎、修入歧途的。修行人可以有財,但是牛魔王執著於必須有財,估計他最愛聽「以財養道」之類的鬼話了。牛魔王的追求,應該是有吃有喝有面子,閑暇之餘再修道。
水火難濟的牛魔王,跟很多走邪道的妖怪一樣,以為自己最聰明,以為自己掌握的乃是宇宙的真理,根據他自己的眼光,選擇了一個陰陽分離、人鬼兩接的非完美修行聖地:積雷山。這個地方,符合他,卻不適合他。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時候孫悟空研究好當前局面,動動腦筋,跟牛魔王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商量、頗有緩和餘地的。因為這牛魔王,這時候表現得,還不是一個死腦殼,頗是可以溝通的一個傢伙……

 

 


(6)掉鏈子

牛魔王跟羅剎女不愧是倆口子,面對討要扇子的孫悟空,都鐵嘴銅牙的表示打得過三個回合就提供扇子,並且不約而同的都反悔了。這不是明擺著給孫悟空借口來開打嘛。
可是,實際上,這是孫悟空心態不對,才招致這倆人這麼無賴的反應,孫悟空把事情給辦砸了,一步一砸。
第一次前往芭蕉洞,人家老鄉們說得很清楚,需要以禮相求,才能得善,老孫不信這一套,老孫只相信神通和武力,結果當然是求來了假善,假善只能燎火咯。第二次這前往摩雲洞,土地神也重點強調了需要說服牛魔王、牛魔王本人回家索善,也要客氣非常。而那羅剎女,雖然持善,卻輕易不與人善。既然持善,只要不是死不悔改的大壞蛋,不能挑人行善的嘛。
芭蕉洞,應該是因此扇為名。可是這個羅剎女,卻應是一直都居住在這裡。是誰封給羅剎女「公主」的封號呀?她的父王是誰?靈吉菩薩說「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而羅剎女恰是這把扇子的正牌主人。羅剎女持有這把天造地設的寶貝,沒人追究,那麼很可能是正牌的祖傳寶貝。
並且還有一種可能,這個芭蕉洞所在翠雲山,就是芭蕉扇的原產地,這個翠雲山,可能就在昆崙山後。昆崙山,不是別的地方,就是我們腦袋裡面的某個區域。當善不作為的時候,世俗之燥火就叢生蔓延。善念一起,就如雨露甘霖般,靜悄悄就把燥火給熄滅了。蓋因燥火乃後天,善念乃先天太陰之精葉,後天隨著先天動。
可是孫悟空,人家兩番要他求善,他都不曾理會,腦殼裡滿滿的,都是仗勢欺人的姿態。他對神通法術的信賴,已經超過了修行,開始偏離修行的根本了。還記得初到此地,他化假鈔買米糕?結果被燙了。他用假善滅燥火,結果被火給燎毛兒了。武力搶劫不成功,老孫悟到要隨機而行,順著牛嫂的心思去打動她,可是老孫又想到了歪門邪道,變化成牛魔王的模樣,果然讓鐵扇公主心甘情願的奉上了真扇,可是,可是由於老孫不是正道,就安排牛魔王恰到好處的靈光開竅,給順著老孫的心思變化奪去了真扇。
修行的考試,用歪心思回答問題,用錯誤的推理得出正確的答案也是零分。通不過。
悟空變化牛魔王智取芭蕉扇,人見人誇、四處開花,誰說不合格了?可是,如果是真的合格了,哪來的牛魔王給原原本本的給取回呀……那牛魔王與羅剎女,雖然修道有誤、走入歧途,可是畢竟人家都不是壞人,而且羅剎女還在行善,護佑一方。固然,作為修行人的羅剎女過於貪戀人類的情感。可是,人家在家庭倫理上,行的正、坐的端,連試圖離婚的牛魔王都由衷的佩服,找不到休妻的理由。
假如,孫悟空不是利用了羅剎女夫妻感情的空隙來騙寶貝,那還算說的過去。那利用什麼?也就是只能利用她特別大的壞的缺點、惡念,只有這種情況下,還算情有可原,騙人不算大罪。因為,對於惡念就算你不利用,惡念也要利用人干大壞事,何不用廢物利用,用來做做好事呢。
然而,羅剎女除了思慕愛子,渴望老牛回家過日子外,什麼大的缺點也沒有,惡行是一丁點兒也沒有。人家是大好人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孫悟空利用她的夫妻情感,說實在的,真是說不過去,老孫算是幹了缺德事兒了。
那麼,從修道上,孫悟空沒能完成救贖牛魔王一家人的偉大使命。本來他是有機會解決人家的家庭矛盾,解決鐵扇公主的修道死結,解決牛魔王的修道死結,讓他們高高興興的給出扇子來的。孫悟空善念不夠,辦不到。於是,就只有讓孫悟空悟到多少得到多少提高,並且拆掉這一關,派遣護法金剛、天兵天將等等,強行收繳牛魔王,束縛了孫悟空心中的犟牛兒。
不過,不要擔心,下一個提高的機會,早就鋪墊好啦……

(第六十回完)

任你選聽 https://xymz-mp3.net/youpicktolisten.html

【附】 作者的話

作者的話

兩年之間,陸陸續續,寫了這麼多對西遊記的感想,林林總總,是想表述出來,中國人文化根流的原始生態。西遊記,完整貫穿了整個生態系統,所以跟著西遊記走是沒錯的,能讓你遊歷一個完整的文明系統。
   是的,修行,並不像絕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甚至跟大多數修行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在他們的觀念里,修行是反智的、非理性的、驚世駭俗的。實際上,不但理性,而且理性得超越人世間的世俗理性。過去的修行人,往往給人驚世駭俗的反智的感觸。這大多是修行人自己的問題,還有就是世俗本身固有的錯誤、世俗允許有 這種錯誤觀念。
  人類,基本沒有認識到過,人類的身體,是一個多麼奇妙的儀器。就是在神仙們的眼裡,他們也並不知道,人類身體還有著他們無法企 及的秘密。當然,人類和神仙們都知道,人類的這個身體,是由人類的思想念頭驅動的。可是,人類不知道如何完全發揮人類身體的潛力,神仙們也不清楚。
  人類的身體,就如同一個奇妙非常的儀器,人類的思想,就如同扭動儀器開關的手。操作得當了,這個身體,能影響到天上地下,改天變地。所要表述的思想體系,就如同這個儀器的結構原理;修心,就如同操作入門。
  我們的世界,這是一個層層牽動的互反饋系統,心念一動,這個身體沒有任何動作的情況下,深層的身體和脈絡,已經牽動了天上地下整個體系,有了變化。如何知曉和判斷這種變化,一,嚴格遵循原理、符合操作規程。二,觀象。
  董仲舒給這種事情一個美好的名詞來概括:天人合一。春秋、列舉的是各種具體實例,經過挑選、能說明問題的實例。莊子等人,只是從感性上抒發情懷,他沒搞清楚也沒說清楚。這是一個立體交錯的世界,語言真是難描述。
  如果語言都沒描述出來的,現代科學就更是不要想了,說來讓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是,科學的表達能力,只是自然語言的子集的子集。
  新的體系架構已經建立,通過西遊記來遊歷熟悉一下,找到感覺,每個人,都可以從底層開始,按照正確的理論架構,用心念,再生、疏通、構建起來自己的脈絡,與天地同契、與道合真。

挪威龍王
2013.09.1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