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遊漫注》第二十九回

作者:裴殷裴殷  於 2020-5-25 22: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西遊漫注連播|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西遊漫注》第二十九回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1)木郎與百花羞
(2) 打腫臉充胖子
(3) 繼續喂招
(4) 溝通有個水平問題

(1)木郎與百花羞

說到這黃袍怪,不得不說,他這名號來得不太合乎他的相貌和手段,你看他外貌上是藍皮膚、紅頭髮。當然,他穿鵝黃色的袍子、金色的鎧甲。可是,一般來說鎧甲是打架時候才穿的,不是日常穿戴,而且穿金色鎧甲又不是他的專利。那這黃色的袍子呢?不應該說也是他最獨具特色的衣服吧!
只是他,有一套黃色袍子、有一套黃色鎧甲、有一套帶金頂的房子,如果不考慮他本人形像,這簡直就是一個土皇帝一樣的裝備,很有點金燦燦的意思,不過呢,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思。後面呢,唐三藏與豬八戒哥兒倆個,在寶象國這個有著看上去氣象萬千、珍寶表象外表的國家,就金玉其外了一把,豬八戒逞能,反被妖怪捉拿。
這黃袍怪,原來是天上的奎木狼星君,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文學文藝、是文藝青年的福星呢,也就是過去所說的文曲星。按照一般人的想象,這文曲星應該是文縐縐的吧?其實不是,人家乃是一個容貌猙獰、形容古怪、個性暴烈的武夫。
你說他這一芥武夫吧,看上去卻又是一副一往情深、對百花羞公主一諾千金的樣兒,既然你對我有情,咱就是寧肯做妖怪,也要跟你夫妻一場。是不是很有情聖的風範?有人認為這黃袍怪才是有情有義的真爺們兒。
你看,那黃袍怪正在跟八戒沙僧廝殺,那百花羞公主厲聲高叫了一聲:「黃袍郎!」那妖王聽得公主叫喚,即丟了八戒、沙僧,按落雲頭,揪了鋼刀,攙著公主道:「渾家,有甚話說?」要知道,這是在打仗耶!按道理,這戰爭的事情,是不讓家眷干涉的。這公主吼了一嗓子,這黃袍怪馬上就丟下敵手下陣了。然後那公主要求黃袍怪放了三藏師徒,那黃袍怪就真箇放了唐三藏,任由他們師徒離去。是不是很說明他在乎這公主?
後來,當豬八戒、沙和尚二次登門、挑戰他,豬八戒毫無義氣的開溜,沙和尚被抓。這頗有頭腦的黃袍怪就覺察出來很有可能是他這娘子傳了書訊。結果你看怎麼著?他立刻就跟這公主翻臉了!拖著豬狗一樣的把他親愛的不得了的娘子,給拖了出來。要不是沙僧以死相撐,恐怕他當時就一刀殺了做了自己十三年老婆的百花羞。
這樣的男人,有女性真的喜歡他做丈夫嗎?嗯,我知道,有些女性就是喜歡這樣「敢愛敢恨」的、或者有些男性就是這樣的「敢愛敢恨」。
「敢愛敢恨」在中國,是一種被讚賞的爽快豁達,在心理上,屬於是一種偏激、是一種極端的性格,不一定是好事。敢愛+敢恨=0,愛有多強烈的人、恨一定也會有多強烈,相加是守恆的。
根據後面黃袍怪他本人的說法。我相信他說的都是事實。根據他的說法,他下世來,是因為他跟百花羞的前世是有情相約了。結果,對方下世投胎之後,什麼都忘記了,更不要提還會記得兩個人的相約,紅塵險惡呀。他呢,為了保證自己也別陷入這種局面,投胎之後倆個人別說能做夫妻,恐怕見面成為仇人都說不準。結果,他就不投胎。不投胎的結果,就是只能做妖怪。
他不投胎而進入世間,為什麼,不能做個正常的神仙、或者說做一個世外高人?他在天上,也沒有人類的形像,他在天上是神仙,是天狼,天狼是狼王,狼族的神王,他下降到人世間、不入輪迴,沒有人類形像,就只能是對映到妖怪了,人類非常低、他也對映不過去,做妖怪雖然外表粗獷,但是卻有神通大能,可比人類強多了。
那你說,他倆這一人一妖的,怎麼就做成了夫妻?不是說投胎之後月老來安排?這人類和上界生靈,怎麼也能做夫妻,月老也安排不了上界生靈的呀!可是,你也知道,中外的歷史上,都流傳有大量的神人通婚的神話傳說。
對上界的生靈來說,他們的願望就是緣份的開始和過程。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緣份的前身就是願望。是願望促成了緣份。只是呢,人家的願望,馬上就開始演化、成為事實,人類的願望,往往卻要到下一生才能兌現成緣份。
那你說,那奎木狼和百花羞一起在天上的時候,為何他倆的愛就沒有馬上兌現成緣份?天上沒有他們這樣的愛情呀!所以才需要一起下界才行啊。
並且,這奎木狼星,明明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倆人的前緣誓言,可是通過百花羞修書、要求回家的事情,可以看出來,這十三年中,他從來都沒有跟人家講過前塵舊約。可見他是頗有私心的。並且,他一感覺百花羞不肯跟自己繼續做夫妻,馬上就拳腳相向,一聽百花羞不承認此事,馬上又甜蜜有加。對她好,乃是因為覺得她屬於自己,對她劣,乃是因為覺得她不屬於自己。這種性格的人,愛的不是對方,是自己的財產和附屬物,說到底,愛的是自己。
再說了,婚姻么,人人都憧憬是美好的、幸福的。結果呢,世上人真的走入婚姻,才發現百般不如意、蒼白乏味、甚至是生不如死的痛苦。可是呢,誰也沒有想想,誰向你承諾了婚姻一定是幸福的美好的呢?沒有任何一個神仙承諾。
愛是情、恨是情,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就好比沙子堆起來的房子,沙子隨時會散落。對呀,情是不穩定的、流動的。那是不是說婚姻不需要愛情了?你看,剛說過黃袍怪已經是一種極端的性格,這剛說的是愛情不是婚姻的基礎,卻沒說不能有愛情呀。愛情,應該從信義中滋生,這才是有源之水長流。信義才是婚姻真正的基石。信義不就是兌現承諾的過程么?兌現什麼承諾?兌現以前的承諾呀。以前的承諾,就是你真摯的、強大的願望。

 

(2)打腫臉充胖子

就別說婚姻的基礎沒有信義是夠嗆的了。這人和人之間,都要應該以信義為基礎。這寶象國國王和自己的三女兒百花羞公主之間,有信義。這黃袍怪和百花羞公主,其實就沒有信義。豬八戒呢,對誰都沒信義,包括對他自己。唐三藏呢,對自己的面子有信義,對孫悟空沒信義。只有孫悟空一個人,講信義。
咱們看看唐三藏是如何維持自己面子的。且說餓了一天的唐三藏,在逃出黃袍怪的魔爪之後,也顧不得上喊吃齋了、也顧不得上休眠了,一行人連滾帶爬的,八戒當頭領路為名逃竄在最前面,沙僧后隨,出了那松林,上了大路,頭也不回的一路飛奔而去。
等到他們一行人到了寶象國,這怎麼說也是一個偏遠的小國家。可是在久不見城市的唐三藏眼裡,簡直就是到了天堂一樣,貪看得仔仔細細。對於他所見所記的景緻,小說花了將近三百字來細細的描述。寫這麼細做什麼呀?乃是因為勾動了他思鄉之情,「取經的長老,回首大唐肝膽裂」。
是呀,剛剛逃脫了恐怖的魔爪,忽然間又身處故鄉一般的繁華俗世,這強烈的反差和對比,幾乎讓他精神分裂、肝腸寸斷呢。等到他們順利在驛館中安歇,等到他順利見到國王、通關文牒順利的蓋章花押,等到他把百花羞的家書給了國王他們——他,終於找到了點身處唐宮、面對唐王的那種場景和氣派、那種被重視的感覺……
於是,他真的開始受到重視了。那學士讀罷家書,國王大哭,三宮滴淚,文武傷情,前前後後,無不哀念。
國王哭之許久,便問兩班文武:「那個敢興兵領將,與寡人捉獲妖魔,救我百花公主?」連問數聲,更無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那國王心生煩惱,淚若湧泉,哭啊哭啊。
老看著老大在那裡哭,也不是個事兒呀。茫然中,這滿朝的文武,忽然集體的靈光一閃,忽然就恍然大悟了,於是齊齊的趴下去奏道:「陛下先不要煩惱。公主走失這麼多年,偶遇唐朝聖僧,寄書來此,不知道她在妖怪那裡的安危。我們都是凡人凡馬,習學兵書武略,只能跟凡人凡馬打仗呀。那妖精雲里來霧裡去的,我們連他面孔都沒機會看見,讓我們怎麼去救呀?」好,這話說得幹練精巧、義務推得乾乾淨淨、非常合情合理。
然後大傢伙兒話鋒一轉,聚光燈的焦點集中在了三藏的身上:「想東土取經者,乃上邦聖僧。這和尚『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必有降妖之術。」
你看看,人家這話說的,也真是句句精當。你既然是天朝東土來的取經人,那一定是天朝裡面的高僧。既然你『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那麼你一定也可以降妖伏魔。怎麼樣,這個推理也非常正確吧?無論從哪個層面上,都是沒問題的。當然,中間隱含了一個推理環節,那就是既然你是上邦高僧,那應該就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這個隱含的環節,應該說也一點問題沒有。
然後大傢伙兒話鋒又一轉,集中在三藏身上的聚光燈變了顏色:「自古道
『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請這長老降妖邪,救公主,庶為萬全之策。」
「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這話說得,亮晶晶八面玲瓏、冷森森寒光四射。文武群臣的這些話,簡直就象一把刀子,三剜兩轉的,忽然就要削去了三藏那華麗麗的面子皮兒。
那國王聞言,也忽然就恍然大悟、靈光一閃,急回頭,便請三藏道:「提出的急迫要求:長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兒回朝。開出的優厚條件:也不須上西方拜佛,長發留頭,朕與你結為兄弟,同坐龍床,共享富貴如何?」
這話三轉兩轉,三藏臉上愜意的笑容還沒來得及收回,這麻煩就纏上身了。三藏慌忙啟上道:「貧僧粗知念佛,其實不會降妖。」三藏說的,斷然是實話,可是,人家沒辦法相信他呀。因為國王馬上就抓住了他這狀況裡面的狀況。
國王道:「你既不會降妖,怎麼敢上西天拜佛?」是呀!這國王問的,斷然是內行話。不會降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修行人呀!況且這一路妖魔鬼怪甚多,國王又不是耳目閉塞的人。
其實,這文武群臣的話,國王的話,對於一個有悟性的修行人來說,聽到了會怵然心驚,會馬上深刻反思的。「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你既不會降妖,怎麼敢上西天拜佛?」
這個時候,唐三藏應該這麼這麼說,可是他卻那麼那麼說:「陛下,貧僧一人,實難到此。貧僧有兩個徒弟,善能逢山開路,遇水迭橋,保貧僧到此。」
一路上「善能逢山開路,遇水迭橋」的徒弟,是誰呀?不正是之前被他給趕走的孫悟空嗎?怎麼到了一向不撒謊的三藏嘴裡,卻變成了豬八戒和沙悟凈了呢?
這寶象國文武群臣與國王的話,應該說,是菩薩和神仙們藉助他們、利用他們自身的閱歷和條件、通過他們的嘴巴,在暗示唐三藏。如果這時候他醒悟了,那麼,往下的麻煩就會小很多。可以假設,他想起來了孫悟空的功績,然後這寶象國國王就要求去請孫悟空。孫悟空來了,這黃袍怪的問題快速解決,結局還是一樣的,各就各位,怨與緣都獲得了了結。那麼,他不會被可恥的變成老虎,白龍馬不會沒必要的受傷,悟凈和老豬,也不至於那麼狼狽,寶象國的一個宮女們,也不會悲慘的枉死。
可是這三藏,就是要拒絕承認孫悟空的本事,就可可的要把自己的麵皮維護到底,於是,喊來了豬八戒沙和尚作秀。然後豬八戒的面子和魯莽被三藏給充了氣、被國王和群臣給捧上了天,膨脹膨脹的去裝大頭蒜去了……

 

(3)繼續喂招

地球人火星人宇宙人都知道,只有唐三藏不知道,他的大徒弟是孫悟空。唐三藏,為了賭一口惡氣,在國王面前說:「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凈和尚。……」
且說那獃子豬,眼見得這舉國官員被自己的獨特樣貌給嚇得膽顫心驚的、無人不怕,心裡真是有點美滋滋的得意呢。這洋洋得意之下,獃子也擺出一副高人的姿態來。
你看他哥兒倆,各帶隨身兵器,隨金牌入朝,早行到白玉階前,左右立下,朝上唱個喏,再也不動。那文武多官,無人不怕,都說道:「這兩個和尚,貌丑也罷,只是粗俗太甚!怎麼見我王更不下拜,喏畢平身,挺然而立!可怪!可怪!」徒弟們尚且如此的昂揚精神,倒是那當師傅的慌得跪在殿前,不住的叩頭道:「陛下,貧僧該萬死!萬死!……」
其實呢,作為修道之人,見到人世間的權貴、帝王,的確是不應該下跪的。這小說,每每寫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他們,見到帝王一律是作揖、一律是不下拜的。你看那孫悟空,別說人世間的帝王,就連天王老子玉皇大帝,都不客氣。這孫悟空,自打出世以來,只給三個人下跪:菩提祖師、觀世音菩薩、和如來佛祖。這三個人是真正的師父。
修行之人,超越世間所有人的榮華富貴,這個倒不只是一種形容。修行人如果沒有限制的話,可以隨意改變下界的,那人世間的一切,他可是想怎麼變就怎麼變,你一個小小的帝王,又算得了什麼。
那麼,每每這哥兒仨個都不下跪,那唐三藏則逢王必跪,西行一路上那麼多帝王,無一倖免。三藏的過度禮貌行為,早在他取經出發前就開始了。當他被選到唐王宮裡的時候,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這時候,他受封於唐王,成了長安國一名僧官,按道理那的確是應該跟其他官員一樣的跪拜皇帝的。
跪雖然跪下去了,可是在國王眼裡,他還是站著的,他徒弟們相貌獨特、骨骼清奇,還真的算是聖僧一位了。那國王戰兢兢,走近前,攙起道:「長老,還虧你先說過了;若未說,猛然見他,寡人一定唬殺了也!」
慌張歸慌張,這正經事兒還是不能含糊的,國王定性多時,便問:「豬長老、沙長老,是那一位善於降妖?」那獃子看見自己這動都不動一下,就能如此的威力四射,嚇得他們面如灰土,心裡開心得要死。這獃子,被國王和文武大臣的高度下降,給相對拔到了雲霄之上的高度。這睥睨眾生的感覺真好呀,暈乎乎的腦袋還沒想清楚到底要怎麼抓住機會顯擺,那嘴巴已經自行答道:「老豬會降。」
一聽這異人果然說會降妖,國王馬上一臉的崇拜表情、畢恭畢敬的、小心翼翼的問道:「怎麼家降?」醞釀了一下之後,八戒搖頭晃腦的回道:「我乃是天蓬元帥;只因罪犯天條,墮落下世,幸今皈正為僧。自從東土來此——第一會降妖的是我!」
哇!原來天上也有豬啊!這國王一聽八戒是天上來的,更是一方面震驚,一方面好奇心充分得到滿足,對老豬佩服得要死,心中充滿了對八戒的幻想和憧憬……國王於是不由自主的喃喃自語道:「既是天將臨凡,必然善能變化。」八戒一聽,知道是遞磚頭墊腳後跟的,樂得夠嗆,趕緊順水推舟道:「不敢,不敢,也將就曉得幾個變化兒。」
國王聞言,就跟動物園籠子邊上好奇的小孩子一樣:「你試變一個我看看。」八戒這一下就樂昏了頭,忘記了自己是吃幾兩乾飯的,自我將軍道:「請出題目,照依樣子好變。」誰都知道,八戒變化之術不靈光,並且只能變些粗夯之物。但是這時候,他已經想不起來這些了。
幸虧這國王土得掉渣、天真得要死,居然一下子想不出來要豬八戒變個啥東西好了。國王道:「變一個大的罷。」
哎呀,這不正中老豬的下懷嘛。這老豬,早就被崇拜給充足了氣,他內心的自我形象,早就膨脹得天地間唯我獨尊、我個頭最大了。你看他如何賣弄手段。捻訣念咒,喝一聲叫「長!」把腰一躬,就長了有八九丈長,卻似個開路神一般。
老豬這一膨脹,那兩班文武的恐懼心再次得到充分的滿足,戰戰兢兢、呆呆掙掙、發抖了好一陣子,終於平靜下來了。
恐懼心套餐剛剛結束,這幼稚好奇之心的開胃小菜又接著端上來了,呆鳥自有呆鳥欣賞,鎮殿將軍問道:「長老,似這等變得身高,必定長到甚麼去處,才有止極?」那獃子又說出不過腦子的獃話來,八戒任由嘴巴胡扯道:「看風。東風猶可,西風也將就;若是南風起,把青天也拱個大窟窿!」
天上地下的神仙,有史以來,第一次聽說還有風吹出來的神通。那國王也不知道,這風是八戒嘴裡吹出來的風,大驚道:「收了神通罷。曉得是這般變化了。」
八戒把身一矬,依然現了本相,侍立階前。擺顯夠了,這腦袋已經熱到青煙直冒,退路已經被老唐老豬自己給封死了,人類已經阻止不了八戒去打妖怪去獻醜的決心了。
獃子去了。沙僧可沒有糊塗,這私底下還是要有點自我認知的,眼看師父和師兄如此忘乎所以的自我膨脹,沙僧心裡邊還是很不穩定,他於是將酒亦一飲而干,仗著酒膽,道:「師父!那黃袍怪拿住你時,我兩個與他交戰,只戰個手平。今二哥獨去,恐戰不過他。」
這時候的三藏,早就被自己的表演、八戒的表演,給深深的陶醉了。對於沙僧的話,只當是清風拂面,輕飄飄的道:「正是,徒弟,啊,你可去與他幫幫功。」
唐三藏明知道八戒沙僧干不過那妖怪,還讓兩個徒弟前去自投羅網。

 

(4)溝通有個水平問題

前面咱們提到過溝通的方式。這溝通的手段,非常重要,是社會運作的脈絡、是歷史承傳的脈絡,是人和人之間的精神通道。人和人的溝通,絕對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膚淺的事情。尤其是作為修行人,能不能和人溝通,能不能和天地溝通,能不能和一層一層的壙宇溝通,那可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
自以為是的人、愛面子的人,溝通能力是很差的;習慣於撒謊的人,是幾乎談不上有溝通能力的。
這取經的一伙人,除了老沙、剩下的三個都是自以為是的傢伙。老唐和老豬,又是最喜歡麵皮的人兒。撒謊方面,老豬是專家、老唐是業餘愛好者。是的,這師徒四人,在修行的初級階段,沒有一個是擅長溝通的。
哎!肯定有人馬上就抓住了我的小辮子:這不是說,習慣於撒謊的人、習慣於花言巧語的人,是強於溝通的人嗎?怎麼到了你嘴裡,這他們反而成了不懂溝通的人了?是不是你自己,因為笨嘴拙舌、內向木訥,妒忌人家哩?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人而不仁、是為麻木,麻木者,乃是身心喪竅。撒謊的人呢,則是連跟自己都溝通不了了,才說出來謊言的。在他謊言相關的事情上,跟自己都無法溝通,你還指望他跟別人能達成多少溝通?
豬八戒由於面子的氣球,被吹的漲鼓鼓的,早就膨脹到了腦筋扭曲的地步。這乘興而來的老豬,回頭來到這黃袍老怪家,本來是個妖怪窩,在昏頭興奮之下,他卻當作是兔子窩,上來二話不說,就掄起耙子,往那波月洞的門上,儘力氣一築,把他那石門築了斗來大小的個窟窿。
這叫什麼溝通?這叫粗暴溝通。粗暴溝通,有時候也能起點溝通的作用,但是呢,那是在極端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可能出現期待的效果的。這是一種負面溝通的方式,就算偶爾能達到目的,那也是一種同時帶來兩敗俱傷的成功。習慣採取這種粗暴溝通的人,往往更不可能是帶著正面目的前來的,本來就是目的有雜質,這負面手段,讓負面雜質的成分加大、讓正面目的的成分減小。
倒是這小妖淳樸得掉渣,老豬那呲牙咧嘴的樣子,嚇呆了看門的小妖,天真的以為他倆是什麼東西落這裡了。西遊記寫到的很多小妖怪,都是這樣淳樸得掉渣,跟豬八戒一個德行,讓人笑得不行。西遊記中,不管寫到什麼絕境、寫到什麼角色,都是一點輕鬆、一點詼諧、一點調侃、卻沒有一丁點的仇恨、也從不表達恐懼之類的。
這個可不是什麼性格樂觀的原因,這是修行人應有的真實心態。我覺得,在唐僧師徒四人,各自表現修行人在每一關難中的各層心境。唐三藏作為最表層人一面的代表,他一直就是在各種情緒中度過的,關過不去了,就是豬八戒那種滿心的小九九。沙悟凈是對應傳統文化所代表的那深一層的恆心、毅力。悟空呢,對應升華上去的新一層生命、深一層本質。
作為修行人,自始至終都有表層人這一面的,那麼,修行中,一直都是在最淺顯的事情上修行,修行中,任何的小事情,都是不可輕視的。反過來說,修行人,基本上都是在雞毛蒜皮中走過來的。那種轟轟烈烈的大事情,其實不多。別看有人寫得轟轟烈烈的,那是修行上去之後看到的結果,不是修行本身。修行的實質,就是在表面上度過、在表面上選擇。
老豬小心眼兒很細,正經事卻想得很糙,他可想不了這麼多,就知道衝口而出的意氣風發的感覺。你看他,見到那匆匆出門而來的妖怪,就劈頭蓋臉的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你這潑怪幹得好事兒!」嗯,老豬這劈頭蓋臉的質疑,乃是我東土眾生最常見的責難出招方式。這一招用起來酣暢淋漓、直抒胸臆,只是這一招達到的結果,並不是讓對方說話。
還是這黃袍怪智商高一點點,面對八戒這麼粗魯的態度,他卻反過來給八戒說話的機會,他提醒老豬你應該說說清楚先。他問:「甚麼事?」於是老豬這才想起來表達一下為何如此的憤慨。
本來,這是一個老豬把話說妥貼的機會。但是顯然,他毫不猶豫的糟蹋了這個機會。他吐嚕吐嚕的說了一通糙話,把矛盾給激化了。八戒道:「你把寶象國三公主騙來洞內,倚強霸佔為妻,住了一十三載,也該還他了。我奉國王旨意,特來擒你。你快快進去,自家把繩子綁縛出來,還免得老豬動手!」
老豬這番話,小說如此評價「言差語錯招人惱、意毒情傷怒氣生」。也就是說,不但盛氣凌人激怒了妖怪、還出賣了公主、出賣了國王,並且還斬斷了談判的可能、斷了自己迴旋的餘地。
結果可想而知,把本來就氣哼哼的妖怪給惹毛了之後,那妖怪可是沒人性的,發起狠來,一定要搞掂他倆的了,這能變得身高八九丈的豬大神,哥兒倆跟人家打了八九個回合就筋疲力竭了。
這老豬,意氣逞強不說、還沒有自知之明,被幾個凡人給捧得忘乎所以、結果就無吉不利、敗了。敗了就敗了吧,畢竟你們是兩個,互相照應一下,體面的撤退應該還是有機會的。你看他,情急之下,也顧不上面子了、也忘記自己吹下的牛皮了,毫無義氣的他,為了自己的退路,就讓師弟沙僧頂包,找了一個巨無賴的借口,溜之乎也:「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斗著,讓老豬出恭來。」
本來么,這老豬雖然很大程度出於要做名人、要麵皮光鮮才來捉妖的「我兩個努力齊心,去捉那怪物;雖不怎的,也在此國揚揚姓名。」但是他畢竟是帶著正義的目的,所以本來是來做一件很正義的事情來的,可是到了他嘴巴里,卻說得氣呼呼的、成了街頭霸王火拚的架勢,「住了一十三載,也該還他了。」你說這句話,這叫什麼話呀!太市井粗俗了,並且簡直就是來強搶民女的架勢。
八戒善於巴結,但是不善於溝通。並且,溝通也是要看人的,要看對方的智商,遇見弱智是麻煩、遇見自作聰明的更麻煩。其實,最麻煩的,是這種根本就不肯溝通的。你無法喊醒一個裝睡的人、也無法跟一個拒絕溝通的人溝通。是這樣吧?
不是,這道理是凡俗間的道理。但是作為修行人,那是另一番景象的。修行人,往深層去探究、一層一層的探究,終有能找到死結的那一天。

(第二十九回完)

《西遊記》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1: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