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4)
神滿不思睡
(4)神滿不思睡
在靈敏的孫悟空的指使之下,這肉身沉重的唐三藏、懷著僥倖心理,接連跑了兩個晚上的路,兩天兩夜沒睡的他,一方面是困的要死,一方面是驚恐和惱怒交織,一方面是疲憊不堪。這方才度過這第二個逃跑之夜的他,馬上搖樁打盹。孫悟空看見了,表示非常的難於理解。悟空說,師父您這不濟!怎麼你這出家人這般的辛苦莫名?你看我們哥兒幾個這出家人,幾天幾夜不睡覺太輕鬆了。你比如我老孫,幾千個夜晚不睡覺,也不懂什麼是睏倦,想當年,我在五行山下趴了將近二十萬個日日夜夜,眼皮也眨巴了有超過十億次,也沒像您這樣眼皮覺得抬不起來。八戒這沙僧聽見了,都默默的點頭表示贊同猴哥的論述。連那默默走路不吱聲的白龍馬,都搖頭晃腦表示讚賞。
通過對比貶低了一番三藏師父之後,悟空又接著貶損三藏了:啊,老大,你就趕緊下馬來吧,別讓路過的人看見你這動搖西擺的可笑模樣了,多丟人吶。來來來,咱們就躲到山坡下讓您這呼呼大睡去。
孫悟空這番話,一方面他是不懂得人身之苦,一方面也是這裡面的確有深意。這裡面的深意,其實鎮元大仙早就說出來了。
第一次逃跑,是孫悟空通過放瞌睡蟲撂倒了清風明月二位小仙長。孫悟空的瞌睡蟲,是以前他在天上當官的時候,跟天宮東門的增長天王划拳猜枚贏來的。小說沒有說明他贏了幾個瞌睡蟲,可是只要他想用,往自家腰裡一摸就能出來,似乎是要幾個有幾個。而且那瞌睡蟲,也的確是靈物,孫悟空用指頭一彈,那蟲兒就精準的落在孫悟空想要它們落的地方了,而且馬上發揮作用,讓受眾睡倒。
那大仙回來之後,就說了一句有深意的話:「成仙的人,神滿再不思睡。」這句話的意思,在中國古籍中屢屢有所反映。而且,在小說中也多次提到了,孫悟空這傢伙是從來不睡覺的。自從在菩提老祖那兒獲得修仙的秘訣之後,他再也沒有睡覺的事兒了。那麼一般人睡覺是怎麼回事呢?小說中也很明確的交待了:睡魔。
一般人睡覺,乃是因為有睡魔。並且,神仙如果著了睡魔,也會跟一般人一樣的睡覺。而這個瞌睡蟲呢,您就知道,它們就是睡魔,或者是睡魔的子裔。在古代,修道人很容易的就能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界,甚至是一般人,如果天真完好,也很容易達到這種狀態。比如中國傳統的儒生們,因為孔子注重休息的技術,他們也很注重睡覺的姿態、呼吸等等。通過儒家經典中對孔子睡覺的側面描述,修道人很容易就能猜出來,孔子可以說也在這種狀態,或者是非常淺的睡眠狀態。孔子學說中的主要提法,同時是修心和修身的手法,他這個修身,可不是比喻形容,是跟練武術、修道一樣的改變身體。
後來的儒生們很傻,以為文人就只是玩文藝的,到了清代末年,有些極端的甚至以弱不禁風、整天腦門子上貼著治病膏藥的病態為榮。而在歷史上真正的文人,都是以文武雙全為目標。為什麼呢,因為文,本意就是紋理的意思、紋理就是脈路啊。真正的文人,是通曉天地間天機運轉的脈路的,人身的脈路當然也不在話下。通了脈路的人、知曉別人脈路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通曉武的真諦。
隱約想起來一個好笑的歷史故事:歷史上有個殺豬的屠夫,長得比超級低俗屠夫可還要粗糙、猙獰,他想要跟一幫子文人們談談理想、談談人生,那幫傢伙就恥笑他。結果這屠夫哥就火了,啪的一下子就把殺豬刀扎在桌子上,要跟那幫傢伙比拼文藝。結果?結果我不說,你也能想到。這哥們才是歷史上的標準文人。這個故事的具體出處我現在想不起來,有知曉的朋友煩勞提示一下。
鎮元大仙前後說的話,接起來才完整:「清風、明月,卻也中用。常時節,日高三丈,腰也不伸;……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滿再不思睡,卻怎麼這般睏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來。」通過鎮元大仙的話,可以發現,這兩個年齡最小的仙童,也是日常最為貪睡的傢伙,經常是睡到日上三竿還在睡大覺。但是這一天,觀門大開,地上乾淨,似乎是他們早起床了,但是他們又在呼呼大睡,大仙因此覺得他倆睡得不正常了。反常的地方就是需要警覺的地方,因此就猜到他倆是著了道兒。於是就施展法術解了他倆的睡魔。
在鎮元大仙這裡的弟子們,徒弟們的修為和境界,是跟年齡表現直接掛鉤的,這個看起來好象是按資歷升遷、論資排輩對不對?其實完全不是。這裡的徒弟們,人人都是真身在修行。他們這裡身體表現的年齡,就是道果之身的形貌,跟人世間的年齡完全不一樣的。
修道者講究儘快的脫離凡俗之身的限制,只要入了門,馬上就解決這最現實的肉身限制問題。而佛門就完全不同,你看那唐三藏,一直修到了圓滿前的最後一刻,還是完完全全的大俗人的表現。他吃了人蔘果之後,沒有神滿不思睡,也沒有可以霞舉飛升,就是簡單的覺得爽了那麼一陣子,很快感受上就恢復原樣了。表現上,照樣是無能的常人一個、照樣是每天拖著沉重愚昧的肉身受苦受累。
微信
https://t.co/kSFJAy6cj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