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9)
人蔘果的境界
(9)人蔘果的境界
這人蔘果,根據小說,還是挺值得研究一下的。孫悟空無端的懷疑土地神搶了他的果子吃。沒想到這土地神出來,卻教導了無所不知的孫大聖一頓。土地道:「大聖,錯怪了小神也。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麼敢拿去?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土地神,劃地而居,他們居然不是地仙,竟然是鬼仙。鬼仙的意思,那就是陰間的一方地之主了,就跟人間的縣官相似。那麼,根據這個推斷,地仙雖然依地而仙,但是所在層面卻是高於陰間諸神的。「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全世界,這幾千年來,就是地仙多,成千上萬。但是你看出來沒?「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地仙究竟是一幫子什麼神仙?其實,幾千年來一直做地仙的,全部是修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修行人們,他們為何可以長生住世、不死於人間呢?乃是因為他們獲得了這個人參果。這個人參果,是專門給修行人、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準備的。
這是個什麼境界?那得看人蔘果是什麼境界了。土地道:「大聖只知這寶貝延壽,更不知他的出處哩。」行者道:「有甚出處?」土地道:「這寶貝,……卻是只與五行相畏。」行者道:「怎麼與五行相畏?」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從人蔘果與五行相畏,能判斷出來它是哪個境界的產物么?能。
「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表明了,這個人參果,就好比是由水份組成的冰塊一樣,冰塊會無形無影的溶解消失在水裡。這個人參果,遇到五行就終結了,尤其是遇到水,就消失了。這說明,人蔘果是基於五行的、由五行因素組成的,所以,五行的因素對它來說形成了一種屏障。
這個人參果,從上下的層面關係來講,應該是高於五行的,凌駕於五行之上。可是,偏偏它又制約於五行,五行是它的構成因素、是它不可逾越的屏障。說來真是奇妙,遇水即化,是個雙關語。這個水,對於修行人來說,有著特別的含義。修行人每提高一個境界,都是通過每一境界的基本因素水上而行的。這個水,並非我們日常飲用的水,乃是五行中的那個水。
這個根源之水的根源嘛,體現出來,正是孫悟空敲不動的大地。那土地神繼續說:「……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他也鑽不動些須,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長生。大聖不信時,可把這地下打打兒看。」什麼一會兒水,一會兒又變成土了,這不亂了套嘛。沒亂套。我說的是根源之水的根源,也就是水的水,那體現出來,是這個金剛一樣大地。你要知道這萬壽山是什麼地方。「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
首先,這裡的大地,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這個未開之際,萬萬不可以為,天地出現之後,就沒有了!這是一層境界,這層境界是永在的。這層境界一旦出現什麼變動,那人世間早就天翻地覆,如果這一境界消失,那什麼銀河系、天地、三界、萬事萬物,全部跟著一起化為烏有了。所以,這個比鐵還堅硬的大地,就是那一層本原之境的形象體現。
「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這意思是什麼,那意思不就是「萬劫無移大地根」?這個大地,我是說所有物質的大地。回到西遊記第一回,看花果山的來歷:「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
這放在一起一對比,馬上就清楚了吧?萬壽山存在於「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的境界,花果山存在於「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孫悟空,現在還沒能力突破自己的原始境界呢,他怎麼能動得了這土地的分毫?這株大樹,超越三界之上眾多層次、並且上達至高之境,它所凝結的真人身,一旦給了修行人,修行人才能修鍊上去,才能無所不能。並且,那土地明明白白的告訴悟空食果須用清水化開,那猴子卻跟完全沒聽見這句話一樣,直接丟嘴巴里吃了。這裡面有問題。其實還有問題呢,那土地神,明明親眼看著孫悟空偷人蔘果,他老人家明明非常清楚這人蔘果絕對是秘寶、萬萬不能隨便給人吃的,但是他老人家,你瞧見了,他不但對孫悟空的偷竊行為視若無睹、而且還吐嚕吐嚕的對孫悟空和盤托出、詳細指導,而且事後還面無愧色的坦然的走了。這裡面也有問題。
在五庄觀之前的境界,三藏每當走過一重天,都是清理打掃、重新構造他肉身中的荒廢的天地。過了五庄觀,才是真正的造天造地。
但是三藏拒絕進階。因此那兩個道童、清風明月,發現給唐三藏人蔘果他不吃,卻又被偷了四個,懷疑是他師徒四人行竊。這兩個小傢伙,斷然知道他師徒四人不得法而吃。於是兩個修行人,就完全不顧修行人的體面、大肆對唐僧爆粗口起來。並且這倆傢伙,只認定唐僧痛罵,「定是那伙惡人偷了,我們只罵唐僧去來。」然後,兩個出了園門,徑來殿上,指著唐僧,禿前禿后,穢語污言,不絕口的亂罵;賊頭鼠腦,臭短臊長,沒好氣的胡嚷。
其實呀,這唐三藏的確該遭受這一頓羞辱。因為呢,他是在迷中修的,關鍵問題不能給他點破,但是當他如此不悟,等於是說要逃避往上走的修行一樣!他必須在迷中悟,那麼只能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修理他。這兩個道童,其實正是通過這種異常怪異的方式,來促使他唐三藏能識破這個異常背後的真機。當然,兩個道童本身,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發火,他們兩個,正是被上師和菩薩借用了一下嘴巴而已。
修行的事情,就這麼隱晦的、但又毫不遮掩的給你顯露破綻讓你識破。但是,唉,你總是作繭自縛。怎麼辦?那就等著更加激烈的點悟出現吧……
任你選聽 https://www.ximalaya.com/thirdparty/player/album/player.html?id=25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