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二十四回(1) 不能承先 如何啟后?

作者:裴殷裴殷  於 2020-4-23 18: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西遊漫注連播|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第二十四回(1) 不能承先 如何啟后?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蔘
(1) 不能承先 如何啟后?
(2) 三藏也有八戒的一面
(3) 共病
(4) 定而知動
(5) 安排之有趣 你想不出來
(6) 驢唇對馬嘴
(7) 福地洞天
(8) 稍縱即逝的機會
(9) 人蔘果的境界
(10) 開胃小菜一碟


(1)不能承先如何啟后?

你瞧,一旦踏上真正修行的路途,真正的考驗就開始了,這考驗,他起於青萍之末,無人察覺之際,可是轉眼間功夫就變得「巍巍蕩蕩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咦?這不是前面說到黃風嶺虎先鋒的詩句嗎?是呀。你可還記得,這小說描述到那黃風怪的怪黃風的時候,用了幾乎是誇張得驚人的筆觸嗎?
冷冷颼颼天地變,無影無形黃沙旋。穿林折嶺倒松梅,播土揚塵崩嶺坫。黃河浪潑徹底渾,湘江水涌翻波轉。碧天振動鬥牛宮,爭些颳倒森羅殿。五百羅漢鬧喧天,八大金剛齊嚷亂。文殊走了青毛獅,普賢白象難尋見。真武龜蛇失了群,梓橦騾子飄其韂。行商喊叫告蒼天,梢公拜許諸般願。煙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殘生隨水辦。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島蓬萊昏暗暗。老君難顧煉丹爐,壽星收了龍鬚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風吹亂裙腰釧。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吒難取匣中劍。天王不見手心塔,魯班吊了金頭鑽。雷音寶闕倒三層,趙州石橋崩兩斷。一輪紅日盪無光,滿天星斗皆昏亂。南山鳥往北山飛,東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對不相呼,子母分離難叫喚。龍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處尋閃電。十代閻王覓判官,地府牛頭追馬面。這風吹倒普陀山,捲起觀音經一卷。
一個妖怪,一個潑妖怪,為什麼這作者要這麼近於吹捧似的去形容它的風狂呢?你看看,這妖怪能力之強悍,簡直是把整個天上人間都給破壞了,海陸空、地獄、天宮、人間、神佛、……無不東倒西歪。不就是一隻黃毛小鼠嘛,哪來這麼大的威風?
哎呀呀,一個妖怪,不可能來這麼大的威風的嘛,那這小說描述的這惡劣風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這個問題,還同樣是完全不能離開修鍊來談論。
這風呀,其實是來自唐三藏,源頭是他作為一個修鍊人,他自行解體的念頭、那些厭棄悟空、八戒這兩個醜八怪的想法。他這些作為一個修行人完全不應該有的想法,真的就撼動了那漫天的同意他修鍊、支持他修鍊、已經誓言要保證他修行成功的天、地、神。
有些想法,作為一個人來說,無所謂,甚至無所謂對錯。可是作為修行人,的確是不能輕易的去念叨那些想法的。對於一個一般人,他一動念,天地盡皆知,可是人家只是知道你這麼想了而已,你的想法干擾不到人家。一個修行人,那就不止是漫天的神仙都知道了你的想法,而且你的想法雖然齷齪,但是因為靠山是你、那個齷齪的想法,被你的能量給加強得,猶如一隻充足了氣的皮球一樣,膨脹又強悍,並且能嚴重影響到人家神仙、尤其是那些要幫助你的神仙,越是要幫你的神仙、被你牽累的越凶。
八戒好色,但是八戒知恥。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這早晚還不起來謝親,又不到師父處報喜,還在這裡賣解兒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個綳巴弔拷的女婿呀!」那獃子見他來搶白著羞,咬著牙,忍著疼,不敢叫喊。沙僧見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繩索救下。獃子對他們只是磕頭禮拜,其實羞恥難當。……行者把那簡帖兒遞與八戒,八戒見了是頌子,更加慚愧。八戒道:「兄弟再莫題起。不當人子了!從今後,再也不敢妄為。」
八戒不但知恥,還能夠很難得的正面認識自己的這次出醜:「就是累折骨頭,也只是摩肩壓擔,隨師父西域去也。」換作一個心眼兒小的、心胸窄的,十有八九當時就折斷擔子,紅著眼睛賭著氣兒真的回家、真的不修了。
就是因為八戒一旦清醒過來,還知道羞恥。並且更難得的是能正面吸取教訓。因此,儘管老豬他一路上經常拖後腿,但是人家那是在糊塗、執著迷心的時候,清醒過來還是繼續堅持修行。當然了,他們三個都跟唐三藏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是出離人世的、相當程度的沒有迷的仙人。
可是修行,不管你是不是仙人,考驗是一樣的。三藏最可怕的執著,就是屢屢的排斥不符合自己修行人標準的孫悟空,而他的修行人標準,很大程度上又是俗人的表面的標準,八戒對於自己放不下的色念,知道羞恥,而三藏對自己的執著,卻渾然不覺。他前面這一關過去了一個重大考驗,卻跌到了一個一樣重大的考驗。然後往下的路,從五庄觀開始,對他的這個常人心的考驗,一次一次的重來,並且是一次比一次猛烈。
三藏的修法,歷史上是人的真正的修法。人的修法,那就是很微弱的了,怎麼微弱呢,就是遇到什麼魔障,一概的通過堅守心念而行,至於降妖伏魔,那是護法神們的事情,他自己呢,則是一直的這麼微弱,那些一層一層的修葺一新的世界,他不到圓滿不得主宰。那麼,這種方式,是因為,很多很多的障礙他修行的,他不能觸動,神佛也不能觸動,只能教他默默的修心,以被動的方式修。所以么,心經就是在這種前提下的,所以么,三藏頂多也就是修成一個普通佛。至於四大菩薩那種尊貴境界、乃至釋迦佛祖的前身絕高境界,現在按照道經佛經聖經,是修不到那地步了。
有朋友以為西遊記能指導修行,竊以為是不能的。西遊記很生動、很精彩的反映了真正修行人的那種過程,但是作者就是以一種文化的方式在反映。本人的解讀,介紹一下那些通常情況下看不見的層面,也是遵循作者的方向,以介紹這種文化的方式來欣賞。大家儘管當作一種精彩的、寶貴的文化來欣賞好了。

《西遊記》《西遊漫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