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2) 漠漠風滿樓
(2)漠漠風滿樓
這回書,蓋言取經之道,不離了一身務本之道也。卻說他師徒四眾,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徑投大路西來。歷遍了青山綠水,看不盡野草閑花。真箇也光陰迅速,又值九秋。但見了些:
楓葉滿山紅,黃花耐晚風。老蟬吟漸懶,愁蟋思無窮。荷破青紈扇,橙香金彈叢。可憐數行雁,點點遠排空。
哎呀,作者一不小心,這開篇就點出了本回修行考試的原因。
楓葉滿山紅,是說唐三藏,他前一段的修行精進,完美的走過了凡俗人的屏障天險。
黃花耐晚風,是說孫悟空如同秋天盛開的菊花一樣,始終保持修行人的威嚴肅殺之氣勢,從來都笑傲最嚴酷的考驗。
荷破青紈扇,嘻嘻,這個是說八戒哥哥呢,雖然他的修行也如絲綢般華貴、也有修行者的圓融氣度,可是,可是漏洞畢竟是太多了,如同綴滿了洞洞的殘荷葉一樣。
橙香金彈叢,則是說剛剛走上修行道路的沙悟凈,就跟當初剛剛走上修行道路的豬二哥一樣,帶著飽滿的修行熱忱,金燦燦的。
老蟬吟漸懶,愁蟋思無窮。哎呀,這個又是說咱們唐三藏師父呢……多明顯呀,他在度過了一大關之後,渾身舒泰、心曠神怡,最近這些日子,這一路都是飽覽青山綠水、遍賞野草閑花。這安逸日子一久,這懈怠之心就油然而生,這蓬勃而起的思鄉之情就很快佔據了他的身心。雙重的懈怠,讓他很快就重返了常人的狀態。
於是乎,你看他就開始神不守舍的夢遊了。正走處,不覺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裡安歇?」你說,這天晚了自然要尋找地方安歇一下的嘛。三藏問這話沒什麼值得指責的。可是偏偏孫悟空就刺刺兒的指責了他,行者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卧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裡安歇,何也?」孫悟空說這話,也同樣無懈可擊,也很在理呀。但是悟空的話,的確聽著就是這麼的讓人感覺硌硌的呢,因為,孫悟空一眼就瞧出來了三藏的修行狀態不佳,開始懵懵的犯糊塗了。
三藏說的話本身,一點錯沒有。但是,他是帶著懈怠和滿腦子遲鈍懵懂的迷迷糊糊說的,這就是陷入執著了。孫悟空說的話,本身不是針對三藏話的字面意思,乃是針對指使著三藏說話的懈怠執著而去的,所以肯定也是有刺的。既然出家了,家都出來了,凡俗間哪裡也沒有家了,也可以說哪裡都是可以做家的。你唐三藏真正的家在佛祖的靈山那裡呢,你還想往哪裡去找個窩窩去滿足你的安逸懶惰之情呢?趕快放下常人的俗念吧。
說者無心,聽者心眼兒這多了去了。悟空的話,三藏還沒來得及想明白,這豬八戒就被孫悟空話兒刺得渾身發癢、覺得悟空的話兒句句是沖著自己說的,忍不住了,他這個帶著洞洞的破荷葉,就開始說漏風的話了:「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裡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著重擔,老大難挨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才是個道理。」
其實八戒的話,表面上八面玲瓏、密不透風,周整著呢,畢竟他的辛苦、說得句句屬實。但是他心含抱怨的破洞洞,怎麼逃得過悟空大哥的火眼金睛,於是立刻被孫悟空扽住小辮子了。行者道:「獃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像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跟前面一樣,被孫悟空瞧見執著,被孫悟空一頓呵斥。但是這次唐三藏沒有說話,人家一來正在忙著犯迷糊顧不上,二來三藏自己也被悟空說到心裡正覺得慚愧不好意思插嘴。
八戒跟上次一樣,仍然不悟,仍然抗辯,於是就採取外交部常用之反問質疑法,來試圖證明自己有理:「哥哥,你看這擔行李多重?」「哥啊,你看看數兒么: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匾擔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這一番有數據有證據的義正詞嚴的表白完畢,老豬還不忘來個一錘定江山,採用外交部慣用之搶先定性法:「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這下孫悟空對俺執著的指責,應該可以被噎回去了吧!想到孫悟空馬上就要生平第一次理屈詞窮、面紅耳赤屁股紅的模樣兒,八戒舒心的放下擔子,拍了拍雙手,耐心等待看悟空哥哥的好戲。
沒想到猴哥真的好賴皮,明明我八戒是說他呢,這猴頭居然臉上一點慚愧的顏色都沒有,居然還拚命眨巴著眼睛、一臉壞笑的問:「獃子,你和誰說哩?」哎呦,猴哥,少來,你這一套油滑手段,在俺老豬這兒耍不動,再給他板兒上釘個釘兒:「哥哥,與你說哩。」
「錯和我說了。」啊,好冰冷無情的硬邦邦的一句話,沒想到這猴子耍不動賴皮,索性就撕破臉皮。然後那猴子話不停嘴連珠炮一樣迸射出一串串冰塊塊:「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憎,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一聽要挨揍,八戒當即就傻眼兒了,再不敢打孫悟空的歪主意,但是要儘快熄滅猴哥揮拳頭的火星兒:「哥啊,不要說打,打就是以力欺人。」。然後豬八戒馬上轉移目標、尋找新的出氣筒、他這就瞧上了不會說話、不會狡辯的白龍馬:「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只馱著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
然後孫悟空就告訴了豬八戒,這馬也是神仙。原來,孫悟空這前面看似決絕無情的言論,實在是有著凡夫俗子所不能知的原因,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是,修行路上,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都是他自己修行路上必須走過的路,是他走向目的、圓滿所必需的安排,誰也代替不了誰,誰也承擔不得別人的修行:「這個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任你選聽 https://xymz-mp3.net/youpicktolisten.html
https://www.facebook.com/yin.pei.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