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1)三藏不忘的本是什麼?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1) 三藏不忘的本是什麼?
(2) 漠漠風滿樓
(3) 有影子 從你心頭悄飄過
(4) 點你不醒 很無奈
(5) 唐三藏也有變化的能力
(6) 修行的考試很深奧
(7) 考試忽然變嚴酷了
(8) 菩薩設局
(1)三藏不忘的本是什麼?
你看那唐三藏師徒四人,三個徒弟均是來自道家修行陣營的高手。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他們三人在俗世間的修行,全部是一世而成,這個快速在佛門幾乎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這個師父唐三藏,累世修行了十世,也就是總共起碼修了五百年才圓滿成功。並且,孫悟空他們在天庭被打下界,也沒有一個真的完全被埋入俗世紅塵,卻是帶著生生世世的記憶、神通和法力、徘徊在俗世之外。正是這三個帶著神通與所有天界關係的徒弟、還有同樣是天界王子的白龍馬,才保證了唐三藏修行的成功。特別是孫悟空的加盟,是三藏修行成功的根本保障之一。
為什麼呢?一來是道家弟子向來注重絕好的根基選擇,道家修行基本上都是一世即成。二來是道家修行跟佛門不太一回事兒,人家沒有普度眾生的宏願,牽扯拖累少。第三,道家修行成功,一個人就是一個人,佛門則不同,一個人身上要修成本尊、要修出護法、要成就偉大世界。你看那悟空等人,依舊是依照道家神通行事修鍊,而那唐三藏不管遇到多少妖魔鬼怪,從來還是堅持佛門的無為途徑修行。還有,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修鍊的事情,實在不是人世間凡夫俗子的那種劃分,當然更不是什麼多教同堂的夢囈之語。
不知道宗教信仰為什麼存在的人,容易認為天上跟人間一樣,厚此薄彼。不懂得修行之根本的人,容易把西遊記中的故事當作多教同堂的荒謬之說。修行,西遊記中強調的是收心,這是所有信仰共同的基礎要求,但是西遊記中通過唐三藏師徒的修行故事,在我看來同時也是形像描繪出了人體構造之運作。且看這一回開篇的一首詩詞吧:
奉法西來道路賒,秋風漸漸落霜花。乖猿牢鎖繩休解,劣馬勤兜鞭莫加。木母金公原自合,黃婆赤子本無差。咬開鐵彈真消息,般若波羅到彼家。
西遊記中明確提到,人體不但自有陰陽,而且還自備五行,如果一個修行人,尤其是唐三藏這種佛門被動修鍊方式,只要他堅守道心不亂、有百分之百的對天法、佛法的信任,人體內的各種機關自會運作,自會融洽配合,自會自保,自會凈化演化。這個擰不過來的觀念,就是人類心中固執堅守的「鐵彈」。擰開這個封閉人體的鐵鎖,就是自然具備了不生不滅的真智慧。
這個說起來,似乎真有點金庸小說中的凌波微步的味道。真的修行到那一步,身心的脈跟天地間的脈處處接通,有沒有這個肉眼看,都能看到天地間任何變化。練武功斷然難於練到這一步,可是修行,卻很容易就能達到。說起來,只要這修行人一度過性海流沙,馬上就到了這一境界。
唐三藏,收齊了徒弟與白龍馬,應該說是解開了心中的鐵鎖,分辨出來了真正的自己在哪裡,是什麼,把自己人體內的各種生靈正確安置、各司其職,不再混沌一片。自己腦海中閃過的念頭,哪一個是來自自己的、哪一個是來自護法神的、哪一個是來自體內各靈的、哪一個是來自外在侵擾的,這時候的唐三藏,已經開始能明辨清楚。可是這做師父的本尊能明辨清楚了,那些其他層面的他的徒弟們,是不是也一樣能呢?就連他這個師父,是不是真的分辨清楚了?這些都要通過考試來檢驗檢驗的。
三個徒弟們、還有體內各層的生靈,都是不同境界的神靈,知曉很多遠遠超越唐三藏的因果。但是,既然他們分佈於各個層面,並且一樣沒有圓滿,那麼他們就有認識的盲區、也就是修行中的誤區,對映到下面就是錯誤觀念、執著。
或許有人不解,為何偏偏豬八戒那麼色心難斷,且總是藕斷絲連,這跟他的棲身之所也有關係,你知道,貶他下界之後到了哪裡了?到了烏斯藏界,這烏斯藏界是什麼界?對應到真實歷史和現實中,是西藏。歷史中藏傳宗教不戒酒肉、且可以不出家室。這是其一。其二,豬八戒之前如果上天之前真的沒有去掉色慾執著,他是絕對不可能得道上天的。他跟沙悟凈一樣,是在天界的過程中,再次受到下界魔性侵擾的。上界超越下界、可以隨意主導下界,但是下界卻存在可以侵擾腐蝕上界的因素,或許你從來沒有意識到西遊記說出來這麼一個嚴重的事情。這種事情嚴重到,它可以把上界的神仙或生靈拖下來。
色慾執著,向來是修鍊界的大忌,這是世間人類困惑難解的一個事情。一些修道法門採用嚇唬徒弟方式、什麼粉骷髏、什麼奪命刀,無非是希望弟子們遠離,因為實在是惹不起,會導致修行徹底完蛋。可是為什麼這樣呢?沒有一個法門說清楚。西遊記中也多次寫到豬八戒過色關、唐三藏過色關,強調的很重,只是並非看重。這又是為什麼?
據我看,因為,色慾這相關的事情,是人體中一個造人時候的機關。這個機關,跟人類感知這個世界、感知看不見的事物有關,而色慾的魔性,則是試圖封閉上這個機關,這個機關一封閉,人就馬上失去跟這個世間的聯繫牽扯,馬上就跟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墜入地獄去了。地獄中,儘是筋脈皆斷的生靈、殘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