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2) 流沙河的兩岸
(2)流沙河的兩岸
在過了流沙河之後的唐三藏,一切都改變了,他被吃掉的風險劇增。怎麼說?在過河之前,要麼是妖怪不肯吃他,要麼是妖怪的眼裡他只是一個可供打牙祭的凡人。就在黃風怪的眼裡,要吃他也不過是圖他身子乾淨。吃法也不拘一格,或煮或蒸,或煎或炒,細嚼慢咽、每天啃一口、慢慢的自在受用。這時候,江湖上流傳的,只是有關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的花邊新聞。
可是過了流沙河之後全都變調了,尤其是在過了五庄觀之後,江湖傳言變成了聳人聽聞的江湖流言,變成了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而且妖怪們不但對此深信不疑,而且還一致的認為,唐僧肉,蒸一蒸、更健康。
昨天我看到有朋友表示看到五行生剋的內容不容易理解。其實覺得不能理解也無所謂,不是關鍵問題。只要看明白關鍵的結果就行了:五行配合、表層的惡念、罪業一旦去掉了,就馬上身體中的機制自動運轉演化、身體輕盈若無、內心清涼若無,感覺非常良好。這時候,如果修行人捨不得凡世的種種擁有、資產、成型的觀念等等,就是渡不得流沙河。這時候,作為修行人,反映出來,就是似乎前面似懂非懂的道理,明明覺得是沒錯的,可是讓自己去做是覺得不情願的,因為感覺到滋味是沒有滋味的寡味的感覺,這時候,似乎往前再走一步,把現有的擁有的東西放棄真的捨不得,往前一步,幾乎就是步入毫無意義的、乾巴巴的、沒滋沒味的真空一樣,就跟覺得自己是一根羽毛、輕飄飄什麼都不牽掛的羽毛,一接觸這虛空之水面,竟然鐵石一樣沉了下去。
這時候,HOLD不住的修行人,就會覺得在修行的路上再堅持一下,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就散架子了、崩潰了、解體了。滿身曾經輕飄飄的得意和非凡,變成了灌了鉛一樣的沉甸甸的痛苦和酸楚。到了這一步,現在的和尚道士們,基本上能到這一步的都是鳳毛麟角,能過河的則沒有一個。可是從古代的書中,卻發現,很多普通人都在河的左岸徘徊,過去的修行人,他們則似乎是一開始修鍊就過了這一道河,輕易的就過去了。
到了這條河邊,作為修行人,身體的表層就再也沒有疾病的罪業,身體跟著思想的純凈一起變得純凈。那個沙悟凈,他在河中徘徊謀生,就是思想中凈和不凈的臨界狀態上左右徘徊。但是無論是沙悟凈還是豬悟能還是孫悟空,早就度過了這樣一條河,曾經的、過去世的修行中甚至是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過去了。正因為如此,當前面在黃風怪吹懵了孫悟空的眼睛之後,遇到了伽藍護法神變化的老者,有這麼一段對話。行者道:「……,敢問善人,貴地可有賣眼藥的?」老者道:「是那位長老害眼?」行者道:「不瞞你老人家說,我們出家人,自來無病,從不曉得害眼。」
看孫悟空說的多清楚「我們出家人,自來無病」。是的,過流沙河之前的三藏,五行不齊、生克不諧,這就是一種病根。這時候三藏的身心是比一般人乾淨一點點,可是並無本質區別,妖怪們聞起來他的氣味還是臭烘烘的,臭烘烘的就是罪業的味道。能夠收服沙僧,能夠五行周正,那很輕易的人體就進入無病模式,再加上修行人的清涼內境,那修行人很快就脫胎換骨了。
說這麼多道道,如果沒有體驗,聽起來也是空泛的道理。那麼說點實用的。作為不修行的朋友,怎麼能體驗體驗這控制自己心神的妙處呢?其實也能。因為我們三界內任何一層面上的生靈,都同時具備三界所有層面的物質,每一層都有一個跟你的這個身體對應的身體。當你腦海里思緒翻騰的時候,就是你的本尊在三界內不同的層次面之間上竄下跳,一刻不消停的時候。晦暗低沉的時候,是墮入陰間層面去了,陽光明媚的時候,是上升到高層面去了。人世間的這個你看上去只是情緒的起伏、身體代謝的活躍程度在變化,其實呢,你的本尊所控制的那個層面的身體,卻一會兒是高的,一會兒是低的,一會兒是大的,一會兒是小的。沒聽說自卑起來的時候,人人都覺得自己渺小么。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思慮越少,或者是思緒越是靜止,腦袋裡越是空空的,你自然的就在上浮。這時候,請注意這時候的輕盈的、那種愉悅的感受,跟搶到好東西時候的那種興奮、亢奮的快樂的區別。其中一個最不容易於察覺的差別,就是那種興奮感其實是裡面有種沉甸甸的,讓你興奮之後有種負重后的疲勞感,跟那種輕盈的愉悅完全不一樣的是,輕盈的愉悅似乎沒有重量,卻也不需要強力的強行的去努力維持。輕盈的感受中,卻有種不變的剛在內、那種堅剛的感受,幾乎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所描述的一句話:無欲則剛。對!沒有特意想要追求什麼的時候,那種狀態就是無欲的剛。
是的,輕盈和堅剛其實是一回事兒,是一個事物的兩種呈現,就是前面我提及過的中和的狀態。
三藏師徒五人,每個人都不是完備的,都是有瑕疵的。可是按照宇宙結構的原理搭配起來之後,優點和優點互相促進,缺點和缺點互相抵消。結果,結果就不知不覺的超凡脫俗了。
《西遊詩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