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1)
流沙河中的流沙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1) 流沙河中的流沙
(2) 流沙河的兩岸
(3) 負面情緒讓霸氣外漏
(4) 被執著領進死胡同
(5) 沙悟凈的修鍊故事
(6) 流沙河的位置
(7) 帶著囑託
(8) 帶子雄獅
(1)流沙河中的流沙
唐三藏這走脫了妄念飛土的迷惑,按道理,這自然而然的就要落實到心性真土。這是按照五行的說法。因為呢,不走出五行,就得符合五行生剋的理。行過了八百黃風嶺,進西卻是一脈平陽之地。這一脈平陽,按理說是真土了吧?不是。這土是俗世的土。真土應該是承納修行的立足之處,是吸納上下循環的周轉之地。可是這真土,卻非常的難於理解。
且說這師徒經過蟬兒高歌之盛夏、修行精進之盛夏,又面臨大火西流的秋,蟬兒也衰了、柳兒也敗了,視野短淺的人,以為肅殺臨頭了,其實,是收藏積蓄的季節到了。
這河叫什麼河?叫流沙河。可是同時小說也寫得清清楚楚:岸上有一通石碑,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楷書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您想想,認真想想,這河水兒,你別看著大水狂瀾、渾波涌浪,其實連鵝毛都飄不起來、蘆葦花兒也會沉下水去,那,這河中,沙子漂浮的起來嗎?該如何的有沙子流動哩?
根據這楷書文字,並且這流沙河範圍,還有一個別稱叫流沙河界,意思就是說這裡面流淌的,都是沙子。但是從頭到尾,說的都是這流淌的是三千弱水,字面意思就是上下三千里的弱水,連鵝毛蘆花也浮不起來的弱水。這弱水究竟是什麼水呢?難道弱水就是沙子?
後面沙悟凈也說到,「弟子向蒙菩薩教化,指河為姓,與我起個法名,喚做沙悟凈,……」你看這裡說的也非常清楚,菩薩給悟凈是指河為姓,才姓沙的。菩薩斷然不會連這裡有沒有沙都搞不清楚吧?也不會認為以流沙河命名悟凈、應該姓流吧?如果說菩薩指河為姓,而這河水裡面偏偏又是沙粒兒也漂浮不起來的地方的話,可能只有一種真相,那就是,這弱水就是沙子,我說的沙子是真沙,也就是真土。
你就想想吧,這弱水,連這個三界內的鵝毛、蘆花都飄蕩不起來,那普通的水滴也莫想能漂浮起來,更不要說普通的沙子了。這水,從這層面看起來是水的表象而已。關於這弱水即是真土之沙的推斷,並且小說下一回中也有線索。下一回開篇就說了「卻說他師徒四眾,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徑投大路西來。」你看說的多麼的明白「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關於這推斷,本回中也有一首詩為證,詩曰: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火生土,火乃唐三藏,這土如果是沙僧,那舊主人無疑就是唐三藏了。「煉已立基為妙用」,己身乃是三界內的土身,儘管這個不是真皮的真身;並且基無疑指的是土、大地,也代表一個人的身體,這個身體可以吸納這個世界五穀以消化、演化,當然就是人身之基。人身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是俗世的肉身,一層是真土之真皮,是那個真皮、聚攏出了這個俗世的肉身。
清楚了這個流沙河中流水和流沙的關係,那麼再理解一些似乎是匪夷所思的故事情節,或許就容易多了。比如,為何這流沙河,八戒過得、悟空過得,偏偏這唐三藏過不得?或許有人知道,小說中借八戒的話,不是說的很清楚嘛,唐三藏是肉身凡胎、重似泰山,駕雲也托不起來。對了,他唐三藏是肉身凡胎,按照孫悟空的話,他必須不能夠超脫三界物質牽扯的紅塵苦海。
這流沙河中流淌的是什麼沙?乃是性海流沙。什麼是性海流沙,乃是人的思想中一切不能聚斂、不能返觀內照的那些壞思想、傻念頭,所摧毀的人往高境界自然成型的世界之物質。人往那兒一坐、或者自然而然的內心清凈無思、發獃的時候,自然就在人體的特殊構造之機制下,會往高的時空層面演化世界。然而人心中時不時升騰而起的一些惡念、俗念,個個都是分別心、佔有慾、惡毒、狂妄等等,個個都是會吹起黃風、剝蝕天地的黃風怪。因此那高境界的流沙,就流淌下來,在尚未過河者看來,是流水,是本層時空的高層虛空境界的物質本源之水。所以它,承付不起任何這底層時空的物質,因為它其實就是虛空。
但是既然這流沙河鵝毛不起,為何沙僧在第一次遇到豬八戒擺顯的時候,卻曾這麼說道:「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漁翁嘛,自然是來在這流沙河打漁的嘍!這流沙河,他們如何能泛舟?蘆花都難浮的弱水,這漁翁是怎麼做到行舟的呢?再者,這流沙河東岸,實在是一脈平陽之地,應無山林,更無夾岸的峽谷吧?樵夫們跑到這河邊來幹啥呢?或許只有一個可能,他說的樵夫漁翁,都是河對岸的。
哎呀,那莫非河對岸的樵夫漁翁,都沒有肉身凡胎了?沒有肉身凡胎居然還被這已經成妖怪的捲簾大將給捉住吃了?
《西遊詩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