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1)關於黃風怪的性格分析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1) 關於黃風怪的性格分析
(2) 自然而然 境隨心轉
(3) 念起念滅之間
(4) 且將剝復問前因
(1)關於黃風怪的性格分析
黃風嶺黃風洞老總黃風怪,是個不折不扣的妖怪,說話像妖怪,走路像妖怪,動不動就吃個人當下酒菜,你說這不就是個妖怪嘛。可是人家妖怪,有一顆很敏感的心。
當老虎精把剛剛捉來的肥肥白白的和尚捧在他面前,恭恭敬敬的請示它這個首長「大王,小將不才,蒙鈞令差往山上巡邏,忽遇一個和尚,他是東土大唐駕下御弟三藏法師,上西方拜佛求經,被我擒來奉上,聊具一饌。」黃風大王見了、聽了,第一個反應本應是作欣喜狀、第一個動作應該是去擦嘴角那不聽話的滴滴答答的口水兒。
然而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吃了一驚,第一個動作是吃了一驚。你看他如何吃驚中喃喃自語「我聞得前者有人傳說:三藏法師乃大唐奉旨意取經的神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喚孫行者,神通廣大,智力高強。你怎麼能彀捉得他來?」古代的子曰:割不正不食。這怪物,對食品來源竟然也很是講究。我相信,他本事再大,也不會想到今天社會的食品安全是大問題、只有特供才是靠譜的。可是他真的很在意食品來路。要知道,唐僧一路上遇到的妖怪們,幾乎個個都是見了和尚肉就口水橫流、捉到了唐僧就只記得吃一個事情,什麼高徒呀,什麼護法神呀,什麼小命呀,通通記不得了。
聽到虎先鋒輕取唐僧的勾當、並且催促大王快趁新鮮下酒,這妖怪仍然謹慎的表示:「且莫吃他著。」看到大王到嘴巴邊上的肉肉不下嘴咬的模樣,這老虎精忽然明白了,俺們大王可是有學問的主兒,我這般急翹翹的催促可真是顯得粗魯啊,可是我看著這白和尚實在是肚子唧唧咕咕響,來,咱也玩一把文藝腔的逼宮:「大王,見食不食,呼為劣蹶。」意思就是:給吃不吃王八蛋。沒想到這黃風怪一不氣、二不急,奉行韜光養晦的革命政策:「你不曉得。吃了他不打緊,只恐怕他那兩個徒弟上門吵鬧,未為穩便。且把他綁在後園定風樁上,待三五日,他兩個不來攪擾,那時節,一則圖他身子乾淨,二來不動口舌,卻不任我們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遲。」
你看他說什麼?他說「二來不動口舌」,什麼意思?就是說他不喜歡跟人爭執,不喜歡計較是非長短。這句話,完全符合了他對老虎精說糙話時候的反應,很有涵養的樣兒。到這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性敏感、不喜歡招惹是非的黃風怪。
後來孫行者豬八戒叫上門來。黃風怪表現的很是驚慌,甚至是責怪捉了唐僧給他吃的老虎精:「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彘、肥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那徒弟來此鬧吵,怎生區處?」你看他,吃了那麼多人,卻連一次面對人家家裡人討債的勇氣都沒有。並且,革了那麼多人命,剛剛出了點風險,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禍,完全沒有一個野蠻妖怪的革命風範。虎先鋒一聽就知道,自己的屁股自己擦,表示自願去解決孫行者的問題。虎先鋒之所以如此,應該是一來熟悉洞主老總的文藝個性,一來是完全不明白前面自己是為什麼能躲過孫行者的魔爪的,三來它本來就是個很輕浮浮躁的傢伙。
可是對於虎先鋒的勇於擔當,黃風怪不但不覺得欣慰,反而頗為冷淡,顯得頗為無情:「我這裡除了大小頭目,還有五七百名小校,憑你選擇,領多少去。只要拿住那行者,我們才自自在在吃那和尚一塊肉,情願與你拜為兄弟;但恐拿他不得,反傷了你,那時休得埋怨我也。」
黃風怪明擺著是一副活脫脫的不喜招惹是非的模樣。它已經表明了態度,捉了這和尚是個麻煩,老虎精如果你因此有個什麼不測,可不關老大哥我什麼事情。聽說孫行者豬八戒打敗了他的老虎仔之後,它十分煩惱,在那裡默默的思考如何合情合理的擺平這場麻煩哩:親自出面擋一下,然後跟孫豬二人合情合理的解釋一下?道個歉吃個飯把師父還給人家?讓老虎精負荊請罪、甚至是開除出革命隊伍?
沒成想還沒打定主意的當兒,又傳來了打死了老虎精的噩耗、並且孫行者豬八戒二次登門叫陣。這時候,它的姿態驟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你看他是怎麼轉變的:「這廝卻也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打殺我家先鋒,可恨!可恨!……拿他進來,與我虎先鋒對命。」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打殺我家先鋒;拿他進來,與我虎先鋒對命。通過這兩句話,你看它,一個妖怪,還是非常在意公平、相信公平的。
從上面黃風怪的性格個性上來說,讓它主動去招惹三藏一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是因為它手下不知好歹的老虎精捲入了這場是非,它才被動的卷了進來。而老虎精雖然輕浮無知,卻一樣是被三藏的人心給卷了進來的。黃風怪對吃唐三藏沒什麼興趣,那麼當它們捉住唐三藏之後,如果唐三藏有一個正確的修行人的心態的話,事情很可能會出現轉機,不至於後面事態進一步惡化。
當然了,三藏醒悟了一部份,他開始後悔對待孫豬二人的錯誤態度了,並且他開始發出希望徒弟們前來解救的念,這些都解脫了對孫豬二人的束縛。可是這是表層因素,還有深層因素他完全沒有醒悟,他居然發出非常渾球的一念:「你們若早些兒來,還救得我命;若十分遲了,斷然不能保矣!」。
徒弟們「若十分遲了,斷然不能保矣!」你知道唐三藏這一念的問題是什麼嗎?一,他完全放棄了一個修行人的尊嚴,忘記了自己才是師父是起決定作用的。二,他完全忘記了當初許下的一定要取到真經的宏願,你人都死了,如何完成宏願?這不是辜負佛祖菩薩唐王和東土所有眾生、陰間所有亡魂嗎?說嚴重點就是欺騙。
就是因為唐三藏這一破念,搞得那一點革命意氣都沒有的黃風怪,也不得不變得非常強硬,跟孫行者死磕起來。也就是說,修行路途上,魔難都是註定的,但是魔難發生時候的大小強弱,則完全是由修行人自己決定的。如果修行人悟的對,醒悟的即時,很多魔難都雷聲大雨點小了。反之,則可能人為的加大,並且給弄得所有相關人、神、妖都跟著下不來台。所以么,菩薩原定的三年,也自然就不得不跟著橡皮條一樣的延長、延長、再延長。
播器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