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8)道理是一層比一層更高尚的
(8)道理是一層比一層更高尚的
這起初的階段里,三藏和悟空在一起,總是被悟空給對比的很弱智。可是這是因為跟孫悟空對比造成的相對的弱智。可以說,如果把三藏放在我們的常人社會中,你肯定不會認為他智商有問題,相反,他會在人們中顯得很正常,並且心思細密,善於推理。
你看那龍子搶上來的時候,悟空慌忙中丟掉行李,把三藏給搶了暴走而去。悟空反應之快,速度之迅疾,讓這三藏的神經末梢的感覺還沒有來得及傳達到大腦的時候,悟空已經把他放在高高的山頂上了。這三藏估計也就是眼睛一閉,天黑了,這眼睛再一睜,龍也沒了、馬也沒了,潭子、山路,什麼都沒了,就只看見天空上那紅紅的大太陽、藍藍的天、徐徐的風、……,三藏眨巴眨巴眼睛,半天反應不過來怎麼眨下眼皮就到了這山丘上了。我打賭,三藏生平從來沒有以如此迅疾的速度移動過。我還敢打賭,如果這事兒發生在現在的你身上,你一樣會堅決的告訴自己在做夢。這輩子從沒見過的怪事兒發生的時候,沒有人會馬上認為是真的。就像有人忽然告訴你,你相信了幾十年的那個啥的一直在騙你、沒有一件事情沒騙過你,你幾乎百分之百的會毫不猶豫的跳起來維護你自己現有的觀念:你這是惡毒攻擊某某啥。
突然發生這麼樣的靈異事件,看那悟空一點沒有流露出驚訝的表情,三藏心中很不爽,這時候他需要別人給他「剛才發生的是小概率事件,很荒謬很奇怪很不應該」的態度來贊同他的心理感受。可是悟空情緒穩定的樣子,讓他情緒開始不穩定了。於是就跟悟空開始抬起杠來。不得不說,在常人中,三藏這種自然而然的心理反應,是非常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規律的。
按照我的理論,人的心理就是一個槓桿兒。怎麼說呢,就是判斷一個人的內心,從他外在最露骨、最醒目的表現來判斷。如果一個人表現的非常突出的自尊,那他心裡一定隱藏著極其的自卑。如果一個人非常在意麵子,那麼他一定經常背地裡干不要臉的事情、或者經常想不要臉的事兒。如果一個人整天說強烈反對、強烈抗議、憤慨、激烈譴責這種剛性話語,那不用說,他內心一定已經脆弱得別人眼睛盯他一下都會刺得他渾身哆嗦。極端的外在+極端的內在=0。這就是孔夫子發明的中庸學說的真諦嘛。如果一個人心裡不平衡了,就會通過幾個固定途徑來試圖恢復自我平衡,一個是通過手腳努力、一個是通過嘴巴的努力勸說別人、一個是通過嘴巴的努力來勸說自己。
這發生了如此奇怪的事情,那三藏就要拚命運用已有的常識、已經掌握的規律、來推測了。他首先推測的就是孫悟空的話。悟空打個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涼篷,四下里觀看,更不見馬的蹤跡。按落雲頭,報道:「師父,我們的馬斷乎是那龍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見。」三藏一聽,就聽出悟空說話的常識問題了:「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是呀,多大嘴巴吃多大東西,這東西即使沒有尺子量,用眼睛一打量不就知道了嘛。方才那龍剛竄上來的時候,三藏明明記得那廝腦袋也不過斗來大小。以三藏的瞬時記憶能力和聰明才智,他馬上就能推算出來:那龍就算想一口吞掉自己都有點困難,頂多是一口一口的吃。想吃我那高高大大的馬兒,哼,你就費老勁去吧,首先你不得把鞍轡解掉?首先你不得細嚼慢咽?這才剛多大會兒功夫呀,那龍斷然是來不及吃馬的。
通過常識的判斷已經明確了,於是三藏要表現一下自己作為師父的水平,就開始運用邏輯推理來指導悟空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嗯,是的,如果那孽龍來不及吃馬,那馬兒又真的沒了蹤影,應該不會憑空消失,那麼一定是馬兒跟我們一樣驚慌,然後就一頭扎到山坳中躲避去了。啊!三藏的邏輯和思路,有任何問題嗎?不夠理性和清晰嗎?正因為三藏的思路,放在常人社會中是決無問題的,那麼三藏就很愉快的開始指導孫悟空的工作安排了:「你再仔細看看。」
孫悟空沒有攻擊三藏正確的邏輯推理,也沒有指出其實是三藏的常識在這裡已經不成為常識。悟空給三藏提供了另一個三藏絕對無法想到的也根本無法駁斥的論據,那就是他自己的眼睛之厲害:「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這雙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像那千里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何期那匹大馬,我就不見!」
既然三藏的邏輯很優秀,他又這麼聰明,自然一聽就知道悟空的反對論據徹底擊潰了他的常識的不完整和不普適。這說明什麼?說明三藏在世俗中形成的常識,是無法在更高境界中成立的,這就是三藏的很多話兒看起來荒謬可笑的最根本原因。並非他的智力問題、也不是他的品德有瑕疵,他的反應、他的思考,都是基於過去的常人中的既有的基點的,這正是一個常人走向修行走向更高境界中所要一點一點的改正的。
但是誰也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的,三藏被悟空擊中思想的要害,頓時覺得這世界觀都坍塌了一樣的,慌張、絕望、山窮水盡的悲觀籠罩了他的內心。他馬上又陷入了常人的推理思考模式:「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是呀,既然馬兒被吃掉了,那我這雙腳丫子哪裡能走的到西天那麼遙遠的地方嘛。並且這荒山野嶺的,恐怕死在這裡都沒人知道。
三藏不知道,那龍也是上界神靈,吃個再大的馬兒也不成問題,物質到得他嘴巴里,自然就變小了。上界的物質大小是神靈們可以隨意控制的。三藏也不知道,人走到絕境,都是自己的思想到了絕境,天地間沒有絕境。尤其是修行人,所有的山窮水盡的絕路,都是隨著修行的心隨時會變的。在悟空的層面上看三藏,就跟三藏的境界中去看跟觀音菩薩討價還價佛祖袈裟的愚僧一般無二。
可是悟空到了菩薩面前,一樣被菩薩給襯托的非常傻冒。菩薩著揭諦喚他來。那揭諦按落雲頭,不經由三藏,直至澗邊,對行者道:「菩薩來也。」行者聞得,急縱雲跳到空中,對他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著我,傷了我幾句,教我來盡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罷了;你怎麼送他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又教他念一卷甚麼『緊箍兒咒』,著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我也?」
悟空的話兒,無論在悟空的層面,還是在悟空以下的每一個層面上來說,都是非常正確的。為人好,肯定就是讓人愉悅、幸福。為人惡,那就是叫他吃苦受罪挨折磨。害人就是剝奪人的幸福、搶奪別人的資產、讓別人痛苦。那按照下界的認知,菩薩真的是在害悟空呢,而且呢鐵證如山。可是你聽聽菩薩在更高境界中的解釋,你就知道了,菩薩絕對是為了保住孫悟空的性命,而且用的是他們能用的唯一能保住孫悟空、並且能保證悟空修成正果的最好辦法了。
如果是下界人害人,會讓受害者脫離正常的人生軌道、福分被剝奪、輪迴業報全部受到阻礙和干擾。可是菩薩的方法,卻是讓孫悟空排毒一樣,一點一點的把孫悟空體內的那些控制他的毒素給排出來。排毒的過程,跟常人中受害的感受是一樣的那種痛苦,可是結果卻是完全相反,一個是死,一個是生。
《西遊記》《西遊漫注》圖文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