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追求意義的生活和追求幸福的生活5

作者:ChineseInvest88  於 2014-5-2 21: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信仰,思索|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弗洛伊德, 羅斯柴爾德, 精神病學, 臨床醫學, 治療方法

讓我們繼續回顧弗蘭克的生活,尤其是他被送至集中營前的一段具有決定性的經歷。這一事件強調了追求意義的生活和追求幸福的生活是有多麼地不同。

在他和他的家人被帶到集中營前,弗蘭克已經在維也納和世界精神病研究領域贏得了響亮的名號。比如,在16歲時,他開始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有了通訊聯繫。他曾寫給弗洛伊德寄去一份長達兩頁的信件。他天資過人,給弗洛伊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把他的信投給了《國際精神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希望你不會反對。」弗洛伊德在回信中這麼寫道。

當他在醫學院就讀時,弗蘭克變得更加出類拔萃。他不僅建立了青少年自殺預防中心——這是他在集中營中工作的前身。他還發展出了一套被稱為存在心理分析治療(logotherapy)的方法,為精神病學臨床醫學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這套治療方法通過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生命的獨特意義,以戰勝抑鬱,實現幸福。1941年,他的理論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他也成了維也納羅斯柴爾德醫院(Rothschild Hospital)神經疾病學的主任醫生。在那裡,他冒著生命和事業上的危險為精神病患者偽造診斷報告,以幫助他們逃避納粹對精神病患者實施的安樂死屠殺。

就在同一年,弗蘭克作出了一個決定,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決定。他的事業正在冉冉升起,而納粹正對他虎視眈眈,他在1941年成功申請到了前往美國的簽證。當時,納粹已經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包圍並把他們送至集中營,最開始時他們的目標還是猶太老人。弗蘭克知道納粹把他的父母帶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他也知道,一旦他的父母被帶走,他就有責任陪著他們一起進入集中營,並幫助他們治療在集中營期間產生的心理創傷。可在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拿著簽證的新婚男人,他又想逃往安全的美國,並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4-5-4 00:06
弗洛伊德自己也是安樂死。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2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