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菩薩甘霖普降獅城 學佛成就光明之道(上)

作者:有緣人白雲  於 2016-5-4 1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白話佛法|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2016年4月23日盧軍宏台長新加坡法會開示摘要
普降甘霖在獅城,菩薩慈悲學佛人,若問菩薩何處在,眾生學佛顯慈愛。
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感恩龍天護法諸位菩薩,感恩各位嘉賓、法師,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佛友們、義工們,大家好!
美麗的新加坡綠樹成蔭、花草遍地,島上花園遍布,連續十年被評為世界上亞洲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能在此弘揚佛法,傳承中華文化,讓眾人在觀世音菩薩的佛光普照之下破迷開悟,離一切煩惱,離苦得樂。現代人壓力很大、擔心多,每天活在憂鬱、恐懼當中,所以憂鬱症、自閉症、恐懼症,幾乎每個人都有。據聯合國衛生署統計,全世界有三億四千萬人患有憂鬱症;憂鬱症引起的自殺每年是一百萬人;預計在今後幾年,世界前三大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的疾病,第二的憂鬱症,第三的艾滋病。我們人類生活處於很惡劣的環境當中,每天的爭鬥、嫉妒、瞋恨、懷疑和貪心,地震、水災、海嘯,及相互仇殺,人人活在恐懼當中;德國航空、馬航、台灣復興航空、阿爾及利亞航空等失事的事件;新加坡在2013年登革熱中受傷22300人、死亡8人;在澳洲悉尼有一個父親一直想不開,有一天帶著四歲和九個月大的孩子開著吉普車直接衝下了海灘……人不能活在痛苦當中,要解脫就要學佛,想消災解難就要念經,想脫離煩惱就要放生許願。
記住,能夠讓別人幸福的人,一定是自己最幸福的人。菩薩說知足常樂,我們每天如果沒有車禍,家中沒有爭吵和不幸,自己沒有生癌症,父母沒有病痛,就是平安,平安就是福。滿足的人是世界上最有福氣的人,知足常樂讓你成為世界上一生平安的人。我們現在的人,有限的身體和無限的精神是相提並論存在的,身體壽命是有限的,精神是無限的。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人的痛苦和困惑就是想用有限的身體去完成無限的精神慾望,這就是人為什麼痛苦的苦因。因為當人得不到的時候才會覺得苦,慾望得不到滿足才會失望,長期活在失望當中的人才會絕望。
人間非常的煩惱,什麼都會發生,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恨心存在你的意識當中,慢慢長時間的恨別人,你會變成一種劣根性,活在煩惱和嫉妒當中,自己的心態會慢慢扭曲,會變成變態,所以為什麼別人經常說「你這個人心態不好,像變態一樣」。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每天不小心就會被別人釋放的精神垃圾砸中,被別人釋放的負能量淹沒,我們總不能跟第二個人一樣,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這就是修養的分寸。一個人要學會少爭鬥,才能養成心中一段春,浩然正氣。每一個修心的人要學會養心,修成的心,養成善,這就是修養。(掌聲)
人的一生,要讓自己懂得少一點後悔。比利時有一本雜誌,把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為對象,提的問題是:「到晚年,你一生中最後悔的是什麼呢?」然後列出了十幾項問題請老人們選擇。結果,老人選擇最後悔的是「年輕時不夠努力」;排名第二是後悔「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對」;排名第三是「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和愛自己的人」;排名第四是後悔「自己鍛煉身體不夠,健康出問題」;排名最後才是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唯錢是命,但人們在晚年通常會想到的是年輕時不夠努力,後悔對子女的教育,沒有珍惜自己的伴侶,身體沒有鍛煉晚年健康出問題,最後才是賺錢,說明人到晚年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人的一生不能活在後悔當中。不能改變別人,沒有關係,我們能夠改變自己,我們不能控制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態的發展,但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所以台長跟你們講,如果你的一生選擇了不後悔的開始,你就是選擇了慧命的開悟。(掌聲)
站在現代科學頂峰的愛因斯坦曾接受記者採訪,記者問他:「請問愛因斯坦,您對神的存在有什麼看法?」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朋友,看著桌上的糖果、餅乾、咖啡,對記者說:「記者先生,請問你知道嗎,這些糖果、咖啡、餅乾放在這裡,是誰放的嗎?」 記者回答:「當然是閣下。」愛因斯坦說:「小到咖啡,還要一種力量安排;請想想:這麼大的宇宙、這麼大的星球空間,有多少星球按照某一軌道運行無間,此種安排運行的力量難道不是神的力量嗎?」愛因斯坦又說:「也許閣下會說:『我沒看見過神,也沒聽到過神,你讓我怎麼相信神的存在呢?』您具備了五種人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這五官對你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例如聲音,只有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的波長,人才能聽到;視覺也是一樣,人的眼睛能看得到的東西只是一個發光的能夠閃亮的物體,可見光在電磁波的大家族中僅是一個小小的波段,所以人看到的事物是有限的。現代宇宙學用動力學來做這方面的解釋,研究得到,星系的總質量遠遠超過了星系的總能量。現在的科學研究出,這個世界,能夠看見的是明物質,看不見的是暗物質。」想一想,細菌能看見嗎,空氣看得見嗎,思維能看見嗎?但是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釋迦牟尼佛觀察宇宙就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觀察大象一樣,而科學的方法則是一群盲人在摸象,他們的研究成果絕不是能夠顯現和描繪出大象的全部和真實性。佛陀教我們要「但求本,不愁未」。佛陀方便說法四十九年,長說短說、巧說妙說,並非是想告訴我們大象的鼻子有多長、尾巴有多長這類技術的問題,而是想讓我們這群盲人睜開眼睛來看看這個世界而已。佛陀在2500年前就看見了地球,他說地球是一個圓形的庵摩羅果,這是2000年之後才被科學家證實的地球是圓的。佛陀說,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生命,就是微生物,如果人類沒有發現顯微鏡,恐怕到今天還不知道什麼是細菌!所有的科學定律只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才能成立。學佛人一定要明智,一定要懂得,這個世界有特定的安排,但是我們人可以用我們的心來安排我們的一生,好好學佛、天天學佛,一定能夠在人間成佛,一定會回到天上佛的懷抱。(掌聲)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學佛也是這樣,我們今天的努力為了未來家庭的人天福報,加上最後我們回天之路。看看別人每天四五點起來念經,這種勤勞換來了家庭的平安和富有。我們要努力精進的學佛,懂得因果是定律,學佛是因,成佛才是果。我們年輕的時候在長身體,我們很天真、很快樂;在五欲六塵的紅塵當中,我們開始變了,變得非常自私,就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開始不長身體長心眼了,我們活得累了,因為我們心中充滿懷疑、充滿嫉恨,總是把別人往壞處想,自己會活得越來越孤獨,經常的孤獨,久而久之就成為自閉症、恐懼症、憂鬱症。要學會解脫,就是把自己變得簡單一點,那就是開悟;開悟就把自己變得更加隨緣一點,那就是學佛;把自己變得無有惡緣都是善緣,你才能讓自己成為人間的善緣菩薩。(掌聲)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有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人在生氣在憤怒的一瞬間,智商是零。所以台長告訴你們一個竅門,當你在怒不可遏的時候,一定想發脾氣想發泄的時候,最好的方法要等一分鐘,因為人的智商在憤怒的時候全部跑光,經過一分鐘才會恢復正常。所以當你在家裡跟太太、跟先生要爭吵的時候,趕快拿手錶看,不講話,一分鐘之後放下來,「我才不跟你吵呢,我是學佛人,我恢復了理智」。千萬不要在憤怒的時候做任何的決定,因為你會後悔一輩子。人的修心關鍵在於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嘴巴去傷人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我們心裡的煩惱通常是來自於內心不良的情緒,所以不要被你內心不良的情緒左右了你自己。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這個人就是一個有修行之人。因為要開車,我們才學交通法規;因為要學佛,我們必須學戒律。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當一個人懂得,我講話,想好了再去講、想好了再去回答別人的時候,你就是貴人。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花幾十年時間去學會沉默。沉默是金,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掌聲)
人生苦難,不要去想太多,過去的就是過去,未來還沒有到,好好的把握好今天。人生像一張紙,一張紙就是一輩子:出生的時候一張紙,開始一輩子;畢業的時候一張紙,奮鬥了一輩子;婚姻一張紙,折騰了一輩子;做官一張紙,爭鬥一輩子;金錢一張紙,辛苦一輩子;榮譽一張紙,虛名一輩子;退休一張紙,失望一輩子;看病一張紙,痛苦一輩子;悼念悼詞一張紙,了結了一輩子;看破這些紙,明白一輩子;忘了這些紙,快樂一輩子。生命就是在追求和丟失當中拿東西,我們境界就是要在修心當中找回我們的初始本性。人生一場夢,就是夢一場,不追不求,我們快樂無比,知足就是幸福,學佛就是圓滿。(掌聲)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著磨鏡片。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著:「大家來看,多奇怪呀,那麼遠的鐘樓怎麼跑到眼前來了?」孩子們輪流地看著,驚動了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他跑到樓上,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鐘樓,怎麼一下子會跑到眼睛前面來了?孩子們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鑽研和改進,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望遠鏡。學佛也是這樣,我們要善於發現人的善良和慈悲,我們人固有的本性當中包含著慈悲,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用善良的本性修成高境界的佛性,這樣,當我們得知佛法之後,我們就會不停的去研究去發現佛法的真諦,所以我們要珍惜佛緣。記住台長一句話,創造機會是個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永遠是個愚者。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病越早越好,因為你能消除業障改正缺點,修行就是要修去你自己身上錯誤的觀念。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心靈法門倡導者)

**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千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