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不要嘲笑他人的不幸

作者:有緣人白雲  於 2015-7-16 07: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正能量|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所長)


「二十一世紀能力策略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最近對美國成人做了一項調查,在0到10的量表中評出他們認為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項目。結果閱讀能力高居首位,有七五%的人認為閱讀能力最重要,七一%的人認為會使用電腦或新科技的能力很重要,六九%認為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很重要,道德及社會責任有六二%,團隊合作能力有五七%,但認為傳統教育所重視的科學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只佔三八%,大家對教育的觀念已經慢慢從「功課好」的迷思中走出來了。
道德、品格、社會責任取代了傳統的智育,躍上排行榜。這種轉變意味著人類和平共存仍有希望。


其實這份調查就是教育方向的指標,教育的任務本來就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在擬定教育方針時,我們應該先看一下目前社會的需求是否有滿足,再看未來社會的需求是什麽,才不會發生六萬七千名流浪教師無工作,或工廠找不到合格技術員之事。


品德躍升到數學、科學能力之前其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定律或教條會因新知識的出現而改變(例如冥王星已經不再是九大行星了;成人大腦的海馬迴中也發現有新生的神經細胞),但是只要是人的社會,公平、正直、忠誠、正義,這四個核心價值觀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人與人相交的方式並不因科技進步而改變。


品德教育目前是我們教育最大的弱點,社會嫌貧愛富、積非成是、沒有正義感。不久前,南部有個國小老師在班上宣佈沒有繳午餐費的同學名字,到吃午餐時,同學們就圍著那個孩子嘲笑他「白吃白喝」,羞辱那孩子。我們奇怪的是,當這件事發生時,為什麽沒有人出來阻止這個不當的行為?


為什麽沒有人教孩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繳得出午餐錢,嘲笑別人是件非常不智的事,人既然無法預知未來,就應該為自己留退路,我們尤其要教孩子不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難道這種「只要我喜歡有什麽不可以」的自私心態在台灣已經變成是常態了嗎?背著「獅甲國中」上街遊行的人心中不知有無想一下,這樣做對那個學校孩子的傷害?以後那所國中的學生就必須承擔大人們強加的負面標籤嗎?


在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教被嘲笑的孩子窮並不可恥,人只要有志,窮一時並不會窮一世,要教孩子「非梧桐不棲,非潔泉不飲」,窮要窮得清白。現在整個社會放縱貪污、收賄,卻對貧窮公然羞辱,真是台灣目前最大隱憂。大人嫌貧愛富的錯誤示範、媒體推波助瀾的報導使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就已經會嘲笑比自己不幸的人了,我們過去傳統雪中送炭的美德呢?


美國人已看到品德、社會責任比數學、科學重要,我們呢?我們的「未來世界在等待的能力」在哪裡呢?



(以上為轉帖文章)

[每日正能量] :
「願力來自於受苦,一個人受的苦越深,願力越深。一個人好的時候不會有願力的,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他有什麼願力啊?只有受苦了,「我一定要怎麼樣」;只有當他身體不好了,「我一定吃素了」;當他感情破裂了,「我一定要出家了」……一切都是在受到人間苦之後,才會產生出這種願力。」

    -摘錄自盧台長語錄(心靈法門倡導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