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輩子的承諾

作者:有緣人白雲  於 2015-6-25 16: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教故事|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出處:中國佛教網

    如果,我們都犧牲了,就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如果,我們其中一個死了,另一個,就照顧對方的爹娘,視彼此的爹娘為親生爹娘,為他們養老送終! 

    1950年,來自山東的劉紹安與來自江蘇泰興的張志久,相遇、相識在朝鮮戰場上。 

    當時,劉紹安是志願軍排長,張志久是副排長。是年10月,激烈的上甘嶺戰役拉開帷幕。兩個好朋友在戰壕里約定:「如果,我們都犧牲了,就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如果,我們其中一個死了,另一個,就照顧對方的爹娘,視彼此的爹娘為親生爹娘,為他們養老送終!」 

    誓言一出,兩個好戰友當場擊掌為盟,並找來紙和筆,寫下各自家鄉的住址,分別揣進一枚空彈殼,藏到貼身的衣袋裡。 

    在一次慘烈、悲壯的戰鬥中,劉紹安眼見眾多戰友倒在敵人的暗堡前。殺紅了眼的他,憤怒地拎起一隻爆破筒,準備衝過去炸毀敵人的碉堡。就在這一剎那間,一旁已經負傷的張志久,一躍而起,奪過他手中的爆破筒,向硝煙中衝去……和英雄王成一樣,張志久炸飛了敵人的暗堡。 

    張志久犧牲后,劉紹安沒有流淚。他掏出貼身藏著的子彈殼,打開,默念那一行文字,把陌生的地址背了下來。

    此後,劉紹安模仿烈士的筆跡,每月給張母寫「平安信」,並隨信把自己微薄的津貼寄往張家。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年。1954年,組織上派人慰問張家,送來張志久的撫恤金和烈士證。張家父母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兒子早已犧牲。是另一個「兒子」,一直在默默地慰藉、照料著他們。 

    1963年,從軍22年的劉紹安面臨轉業。按部隊規定,他若選擇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可提級;若選擇回山東老家,則按職級分配。但,劉紹安想起自己對戰友的承諾,毅然隻身來到張志久的泰興老家。然而,這個家迎接他的,除了年邁多病的母親、三間難遮風雨的泥草房,還有張志久那三個尚未成年的弟妹。面對清貧的家境和沉重的負擔,劉紹安沒有退縮和反悔。他在張家留了下來,並和張志久的大妹妹結為連理。從此,承擔起了一個長子兼女婿的義務和責任。 

    泰興的地方領導聽說了劉紹安的事迹,想安排他去縣裡當科長。但他拒絕了,要求到永安洲鎮當供銷社主任。因為那裡離家較近,他是家裡的主勞力、頂樑柱。 

    張母身體不好,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劉紹安每天走幾十里路,長年在單位和病床前奔波,沒有絲毫怨言。1985年冬,張母病危,臨終時非常想吃黃瓜。寒冬臘月,哪裡有黃瓜?為了滿足老人最後的願望,已退休的劉紹安跑遍了整個泰興城,都沒能找到一根黃瓜。最後,他去揚州尋到一種腌制的萵苣鹹菜。回家放進溫開水裡泡,把顏色泡盡、鹽分泡盡,抹上糖后給老人吃。老人說:「安兒,怎麼不像黃瓜?」劉紹安流著淚說:「娘,這是冬黃瓜,凍過了,有點變味,你就吃一點吧。」 

    就這樣,劉紹安用親子之孝和戰友的拳拳之心,為張家二老送了終,幫助張志久的弟妹完成學業,直至各自成家立業…… 

    聽完這個故事,心裡涌動、升騰著一股股的溫暖和感動。滄桑歲月中,這位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老戰士,為了紛飛戰火里的一句諾言,用一輩子的時間履行、承載。 

    50多年過去了,如今劉紹安已是85歲的古稀老人。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他無怨無悔。 

    承人之諾,雖死不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3 14: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