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憨山大師的幾則修行故事

作者:有緣人白雲  於 2015-6-11 10: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教故事|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故事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故事網

    憨山大師二十八歲時,有一次來到河北省的盤山。山上一個茅蓬里住著一位修行的老和尚,憨山大師去看他。古時修行住的茅蓬一般是不關門的,像我過去在農村生活,那時,即便全家人都在農田裡幹活,家裡門也是開的,看門的只有雞啊、狗啊、貓啊。我們給人家送東西,老遠就要叫:某某在家嗎?家裡有人嗎?叫了半天,沒人應,就知道家裡沒人,送的東西擺在那裡就行了,也不用留條子。所以中國農村當時就是這種自然社會,外國也是一樣的。不像我們現在,不但要關門,還要兩三道鎖。這是講到茅蓬順便提到的。那位師父看見憨山來,並不理會,繼續修行。到晚上吃飯了,老和尚自己做飯,自己就吃了。憨山見老和尚吃飯不叫他,就自己拿碗添飯吃,老和尚也不罵他。到第二天,憨山就知道了,到晚飯的時候洗米做飯,老和尚回來不說話就吃,憨山也跟著吃。每天晚上,老和尚都會到盤山頂上經行,雙手甩開,大步一圈一圈的走,憨山也跟著他這麼一圈一圈的走。有一天晚上正在經行,憨山突然好像身心都空了,看見大海,整個世界都在一片光明之中,舒服清涼極了,這時當然沒有雜念妄想。老和尚已經知道了,故意問他:「怎麼樣?」注意哦,這時他們才開始說話。憨山說:「一片光明中」。 根據《華嚴經》,這種境界叫「海印發光三昧」。如果你坐遠洋輪船,在大海之上,到了深夜,滿天沒有片雲,大海與天連成一片,人站在船上,身心皆空,那個情景就是這個境界。老和尚說:「哼,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住山三十年,夜夜經行都在這個境界裡頭。」這種境界屬於《楞嚴經》里講的色陰(色蘊)範圍,等於密宗講的氣脈起了變化。這當然也是個好的境界,不過與「道」無關。

    問:書上說這位老和尚「夜夜經行此境但不著,則不被他昧卻本有。」

    懷師:對,不要貪圖這個境界,這有什麼了不起呢?這不過是四大生理變化所反映的現象而已。你不要執著於它,否則就會被這些境界騙走了。所以這個老和尚很了不起,當然,能達到這個境界也很不容易,很了不起了。注意,這種境界不是只有打坐才能達到,站著、經行、睡覺做得到,那才是修行啊!憨山三十歲時,在五台山習定修行,他住的地方有個溪流,轟轟隆隆很吵。如果像我們現在這樣講話,聲音太小,聽不見,需要大聲喊。憨山在那裡打坐靜不下來,一氣之下,「格老子,我就到溪水旁邊的橋上,在那個最吵的地方打坐,讓你吵個夠。」開始時水聲很大,後來就什麼都聽不到了,進入了一種定境。不知道過了多久,出定了,才發現飯鍋里的飯已經長綠毛了。這樣算起來,起碼過了十幾、二十天了。這又是一個修行境界,像你們諸位打坐修行,連想都不敢想。

    三十一歲時,一位姓胡的平陽太守請憨山到自己家裡過冬。當時有人想請太守題詩,那太守胸無點墨,把古今詩集放在茶几上,準備等一會偶爾翻一翻,得點靈感。憨山碰巧翻了一下詩書,也準備吟上一首詩。忽然,靈感來了,一口氣寫了三十幾首詩,從前學的詩書詞賦都出來了,就算渾身都是嘴巴,也沒法把腦海中出現的那些詩詞都寫完。當時,沒有身子的感覺,整個身體好像要飛起來了。這樣過了一天,第二天他已經知道這是自己的文字習氣來了,是「禪病」。但是怎麼辦呢?沒有辦法,只好睡覺。睡覺果然有效,睡醒後接著就打坐,一下子就覺得身體沒有了。後來太守家的小傭人來敲門,但是沒人應,胡太守就把窗子打開,發現他在打坐,怎麼叫都不醒。好在憨山以前就告訴過這位胡太守,用引磬一敲,入定的人就會出定了。這時,憨山入定已有五日,但憨山已經不記得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是憨山大師的一段修行公案。中國歷代禪宗祖師們也都有類似的實證用功經驗,但是不像西藏與印度那樣記錄於案。大禪師們認為,這些境界都是小玩意,沒有什麼了不起,都不大理會。所以,達摩祖師說中國有大乘氣象。

    當然,我不是說現在的中國人了不起,現在的中國人是起不了。憨山大師的修行經驗,是他的學生寫的。以前不叫傳記,叫年譜,老師把每一年的經過講出來,然後由學生記錄整理出來。年譜是到明朝才開始有的,以前古人都不太寫自己,不像現在人,動不動就寫自傳、回憶錄,都是說自己怎麼了不起,看了以後你就知道,其實都是起不了。這些修行境界不是究竟,不是道,修行的人很容易被這些境界擋住。不過,以現代科學觀念來講,這些經歷也確實應該寫出來,給大家一個參考。所以我主張大家多研究、多寫。這是第一點。

    第二,你們注意,憨山大師的經歷很特別,他很有天才,但就是喜歡走修行的路線,父母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他出家。憨山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師祖(師父的師父),見他很有天才,沒有馬上同意他出家,而是請老師來教他世間的一切學問。拿現代話來講,就是物理、化學什麼都要他學一學。

    等憨山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在學問上就已經很有成就了。注意哦,他這時還沒有出家哦!這時師祖就問他,「你看你這一生要作什麼呢?」憨山還是決定出家,這個決定與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有關。那還是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和他談起讀書做官的事。他問母親:「功名考取做什麼?」「做官啊」母親回答。「官做到什麼最大?」他接著問,「宰相啊」,母親回答。「那宰相以後呢?」「罷了」。母親回答所謂罷了,就是退休的意思。憨山說,「那多沒意思,作了宰相還不是罷了,不如我去作佛吧!」所以師祖問他的時候,他還是決定出家。

    憨山的母親是拜觀音菩薩的,有一天,她夢見觀世音菩薩抱著一個小孩子給他,接著她就懷孕了。等到憨山九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廟子里讀書,聽見和尚說,念觀世音菩薩的經能夠救苦救難,他就向和尚要了這本經,讀完后就念給媽媽聽。媽媽覺得很奇怪也很高興,不知道兒子怎麼會有這本經,而且念起經來有模有樣,像老和尚似的。十歲的時候,憨山就想要出家了。母親說:「那要看你有沒有這個福報了」,他說:「我有這個福報,就看你舍不捨得!」母親說:「只要你有這個決心,我就捨得。」憨山十九歲正式出家,見到棲霞山很有名的雲谷禪師。

    出家后,他看佛經、修行,在二十八歲到三十一歲的四年之中就有了那些境界。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在我看來,他在那個年齡應該沒有動過慾念,沒犯過手淫,沒有講過戀愛,沒有破過身。這樣的人,一旦開始修行,功夫進步會很快。所以,佛法的比丘戒和小乘戒都叫你戒淫慾。淫慾不僅僅指男女關係,還包括手淫和意淫。還有一個關鍵,大家恐怕都沒有注意到,三十一歲以後,他就開始宏法了,關於他功夫的記載也就少了。這之後他的名氣很大,儒、佛、道都通,著述很多,應該說是明朝以後出家人中著述最多的了。他可以說是影響了一個時代,到明朝末年的時候,甚至皇太后都皈依他,作了他的弟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22: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