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佛教故事網
證因大師,江蘇漣水人,右手中指有七節,相貌奇特。
他的父母感到詫異,便令他去文殊院剃度為僧,法號證因。證因選擇文殊院旁一角,兩棵檜樹之間的一塊空地棲息。后留錫藥師庵,雖名為「庵」,其實並無房屋可蔽風雨。證因總是蓬頭裸體,不問寒暑,起坐在雨雪泥淖地的草席之上。那張草席,非到破爛不堪的程度,決不肯換新的。後來竟至於隆冬卧雪浴冰,盛夏身裹羽毛烤火。藥師庵地處偏僻,人跡罕至。附近有顏翁,見庵中雜草叢生,骯髒不堪, 便每天來庵打掃。證因任他去掃,唯獨在庵旁十步內的地方,不準顏翁整治。每次在顏翁清掃完畢離庵之時,證因總是指著一塊磚頭說:「磚下有錢,你可取去。」顏翁翻開磚頭一看,果然有五十文錢。每天調換一個地方,也總是五十文錢,不多也不少。一次顏翁見磚下是一大堆錢,想多得一些,伸出雙手去捧,到家一數,仍然是五十文。當地人都將證因奉為異僧,尊稱證因大師,前往藥師庵拜謁者絡繹不絕。有些人來,證因閉目入定,不予理會;而有些人剛跨進藥師庵門,便聽到證因大聲呵斥,揭露進庵者不可告人的隱私。這些人往往惶悚不前,轉身退避。雖然沒有見上證因一面,但已受到了警誡。
一天有一村婦拿著錢來求見證因,證因並未回頭觀望,便厲聲道:「你對待小姑太兇狠,為什麼要來見我呢?我不會接受你的錢財的。你該回去抱住柱子!」村婦認為證因已經寬恕了她,便走到柱子邊去。誰知還沒來得及伸手抱柱子,竟繞著柱子急轉起來,好像有人牽著,從早晨直轉到中午,欲罷不能。鄰人知道了,便到藥師庵向證因求情。證因說:「好,就寬恕她吧。」鄰人回到村婦家,村婦已經停止繞柱轉圈,癱坐在地上喘息了。鄰人紛紛議論:「她曾經逼她的小姑推磨做苦役,想來大師就為此事讓她得到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