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佛教故事網
中國佛教歷史上有一處不能不提,而更不能遺漏的寺院,那就是安陽靈泉寺。靈泉寺始建於北魏,隋文帝時將寶山寺改為靈泉寺。歷代僧人在此大造石窟,山岩遍刻塔龕,是全國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稱「萬佛溝」,又名「小龍門」。從北魏到北宋600餘年,這裡高僧雲集,著疏佛經,興盛之極。此為北方佛教聖地,規模宏大,有「河朔第一古剎」之稱。
在佛教里,如果能明了華嚴經,就是得到佛的全身。華嚴宗的理論特色是:「凈心緣起論」,認為清凈心是本源,是成佛之根據。因此,華嚴宗是中土大乘教中的一個綜合教派。當時,安陽天喜鎮村雲門寺和南坪村靈泉寺就是弘傳佛法華嚴宗經的重要場所。
位於寺西的大住聖窟,是道憑法師的弟子靈裕法師於隋開皇九年即公元589年開鑿。靈裕20歲左右來到當時佛教中心的安陽寶山寺,投在道憑法師門下。隋文帝楊堅下詔請靈裕到長安,敬之如師,並接受眾高僧的建議,任命他為管理全國寺院僧尼的「國統」。不久靈裕推辭要回寶山寺,隋文帝再三挽留不住,只好送給綾錦衣服、絹300匹,幫助營建山寺。隋文帝親自改寶山寺為靈泉寺,取靈裕的第一個字,又取此山中泉水的「泉」字,使靈裕的名字永世不朽。
唐朝歷代皇帝都要到靈泉寺進香拜佛,接受佛法華嚴宗經的洗禮。李世民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和親屬到靈泉寺和雲門寺進香拜佛,開展佛法事務活動期間,他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李世民很高興特地命名這個村為「天喜鎮」。
唐代玄奘法師在去西域和印度取經之前,來到靈泉寺拜靈裕法師弟子慧休大師為師,認真學習華嚴宗經。慧休壽終99歲。
天下名山佛佔多,地處八山環抱的靈泉寺有很強的靈氣。1600年來難以數計的名人達貴和海內外的佛教僧人在這裡學習佛教經典,有許多僧人受到靈泉寺的靈氣氛圍影響,成為中國佛教界知名人士。
究其佛教在安陽一帶的興盛原因,從思想文化方面,佛教教義對一般民眾而言,主要是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以及功德等,比較關切。從現實生活方面而言,在那個年代中原地區戰亂頻繁,人民生活苦難,一般民眾把希望寄託於佛教教義上,因而佛教才得以廣泛傳播。從政治方面,歷代執政者為籠絡安定民心,以鞏固其統治,就藉助於開窟造像來傳播佛教,達到「助王政之禁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