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神童的出家之路

作者:有緣人白雲  於 2015-2-24 07: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教故事|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故事網

他,曾是全國矚目的「神童」,他,曾是全國的風雲人物。1977年,他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破格錄取的第一人;他,曾讓全國不少父母為「製造」神童著迷,成為無數孩子的榜樣,「製造神童」成為一種風氣。時至今日,在人們談到神童教育都離不開他的名字——寧鉑。

  1964年,寧鉑出生在贛州市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寧鉑看什麼會什麼,6歲的他看完《中醫學概論》就能替人開藥方,看完圍棋書後就可以與高手對弈,看完唐詩宋詞,便能吟詩作對,寧鉑的一系列行為讓父親寧恩意識到,這個孩子不尋常。

  1977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此時,一封信引起了高層的注意。這封信是原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寫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推薦信。倪霖是寧鉑父親的朋友。11月3日,方毅將倪霖的舉薦信轉給中國科技大學,且批示,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經過考察,寧鉑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人。

  此後,全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報道這位少年天才,極大地激勵了各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這在當時被稱為「寧鉑現象」。在中科大之後,眾多高校的少年班風起雲湧,最後的成功者屈指可數,中科大是少數的成功者之一。

  應當實事求是地說,寧鉑的確是一位早慧的少年。他的智力發展確有超常之處。他多才多藝,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能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他還是「星期天」詩社的成員。幾乎一夜之間,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為整個中國所熟知。

  但是,對於寧鉑來說,他當時最需要的是寂寞和悉心培育。叔本華說過:「天才,迫切需要沒有煩惱的自由,他歡迎寂寞,閑暇是他最大的幸福。」美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梭羅也說過:「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但這一切,對寧鉑來說,都是求之不得。卻好相反:他只有煩惱而沒有自由,他沒有私人生活的空間。過分的獎勵、廉價的捧場,忙於接待記者,出席各種社交活動,熱湯澆身,接二連三,結果事與願違,鳥兒的腳下系了黃金.

  據媒體報道:寧鉑入校一年後告訴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汪惠迪打了一份報告給學校,希望學校根據寧鉑的興趣轉至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未能實現。

  1982年,寧鉑本科畢業留校,19歲的他成為中國最年輕的講師。在中國科大任教期間,寧鉑並沒有將時間花在物理研究上,而是開始了對宗教、氣功的研究。1993年,他開始學習佛教。

  1998年,寧鉑參加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欄目一期有關神童教育的討論,針對神童教育,他表達出不予肯定的態度。這期節目,被傳為是寧鉑向神童教育開炮。

  2002年,寧鉑離開中科大前往五台山出家,被校方找回;2003年,寧鉑再次出家,這次他成功了。

  寧鉑及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而寧鉑及「製造神童」,留給人們的思考很多。

  作為佛教法師的他,講課的語速很快,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從不翻教材,卻能說出哪個內容在教材的哪一章哪一頁。昔日神童,今朝高僧,寧鉑需要的是一份寧靜的生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