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兄弟,兄名道化,弟名量財,家裡很有錢,可惜父母早亡,兩人無所依仰,雖然名為兄弟,兩人的志向、個性卻絕不相同。
他們住家附近,有一間雞鳴精舍,道化幾乎每天都要到精舍,向那些沙門學習佛法、靜坐,或聽聞講經,卻不管家裡的生計。
量財正相反,每天經理家中大小事宜,他看到道化都不管家裡活計,只會追隨沙門聽受佛經,心裡很不高興。在一個適當的機會,量財告訴道化:
「大哥!咱們父母早亡,只留下我們兩人,我們正該共創家業。古人有謂:『為人子,當立功績,繼承父母遺留的事業而不荒廢,這才是孝子呀!』
你竟日只知聽經學佛,那些沙門能供你衣服、財寶嗎?你看,咱們家產一天天耗盡,你又不管,眼看我們就要變窮了,鄰居、親戚都要笑我們的!」
道化一臉嚴肅地說:
「你錯了!我守五戒、修十善、供養三寶、行六度波羅蜜;我親近沙門,坐禪念佛,以無上正道化導親人、朋友,就連亡故的雙親,都可獲益,這才是孝道呀!
世俗的珍寶,正為學道者所輕賤,智、愚不同謀,正如明與暗,實在是無法共處。
有智慧的人,去暗就明,以追求真理,你現在所追求的快樂,正是我所戒懼的苦惱。世俗上的快樂、珍寶,是虛偽、空無、不真實的,你迷戀著這一切,卻不知其實是苦啊!」
量財不通道化的話,含著不滿,低下頭不語。
道化看他這樣,便又勸說:
「既然你貪戀家中錢財,且愛之為寶,我喜好佛經、視慧命為珍,不如就讓我舍家,歸命福田吧!
不過,我還是想勸你,人命寄此世間,像飛塵一般的不可靠,無常一到,即為罪業所纏,所以我要捨棄世間上種種的享受,以避危就安。」
量財看道化去意甚堅,也不再挽留,而道化則離家去作沙門。
道化沙門非常精進,日夜誦經、念佛,一心靜坐、思惟法要,不曾懈怠。不久,他已通達涅槃之三十七品。更因解行並重,精益求精而證悟道果。
於是,已證悟了的道化,回去找量財,希望能勸他奉持佛法;道化告訴量財:
「五戒、十善是往生天界之本;布施、研讀佛學是道業的智慧基礎,你該來……」
量財不等道化說完,便生氣的呵斥:
「好啦!你荒棄咱們的家業,毀壞門風,我都不說你了,你不必教我這些,你趕快出去,不要管我的事!」
道化只好走了。
量財汲汲營營於家業,不久,命終,墮入牛道,長得又肥又壯,商人立刻買下它,去載鹽販賣。這樣過了幾年,牛老了,力量漸漸不如年輕時。
有一次,商人又載運了大批食鹽,在途中有一段上坡路,老牛兩腳都走不動,倒卧在地,商人揮起皮鞭,抽打著又拖又推,老牛奮起全身力道,還是無法前進。
這時,已證悟了的道化,正飛行在空中,遙遙望見了,稍一思惟,便知這條老牛的前因,於是,一縱身,道化立在牛前,說:
「量財!量財呀!你以前苦心經營的家業、田宅,現在都在哪?想不到你竟然會投生牛胎,唉!」
老牛聽不懂道化的話,道化便奮起威神之光,照示出老牛的本命,老牛一下悟知了本末,而且明了道化乃自己前世之兄,不覺淚下如雨,同時心裡愧疚、悔恨不已,心想:
──想我前世不做善事,慳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人,更是我行我素,不聽大哥的話,而且毀謗佛、法、僧,而今,墮入畜生道,疲乏、困頓不堪,實在是罪有應得,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啊!
道化明白老牛悔疚的心意,愴然哀傷不已。於是,道化轉向牛主人:
「這條牛原是我的弟弟,因不信三寶,違背真理,貪著世俗的逸樂,又不布施,慳貪、嫉妒,而墮入畜生道,現在,它又老又瘦弱,再沒力量為你拉車了,想想,它也可憐,請你送給我,讓我救濟它殘餘的生命好嗎?」
「啊!真有這樣的事?」商人轉望老牛,老牛更是淚下如雨,「好吧!好吧!就送給你了。」
道化把老牛帶回寺里,除了供它三餐,還時常向它說法、講經,不多久,老牛命終盡了,往生忉利天。
卻說,這名商人回去后,很快的向他的朋友、家人宣說這件真實的事,有好幾位有善根的商人聽完,不覺說道:
「噫!像我們勤於賺錢而不厭倦,沒有布施,又不奉持佛法,更不通達善業,將來死了,只怕不免要墮入畜生道?」
另一位忙附和說:
「是啊!我也想去修行,你呢?」
於是,好幾位商人商議定,舍了妻子,放棄家宅、珍寶,求作沙門,精進不懈怠,後來也都得到證悟。
由此看來,世間上的珍寶,對我們沒有益處,奉敬三寶,修持身心,廣學智慧,博聞法要,才能讓我們世代得到安寧。(摘自《雜譬喻經的故事》琬姿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