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托缽行走各國。有一次與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來到了風景秀麗的拘藍尼國。佛陀與比丘一行人還沒來得及休息,就直奔離王宮不遠的美音寺去接受應供。
拘藍尼國的國王優闐,封了兩位王后,一個左後,一個封為右後,倆人都有絕色的美貌。左後名照堂,是一個目中無人,好說讒言,並且嫉妒心重的女人。右後名美容,恰好相反,美容品行高尚,經常做一些仁義之事。國王時常讚賞美容的品行,事情無論大小都喜歡和她私下商量。
美容身邊有一位名叫度勝的老者,是一名平民。他經常到市集去賣香,並且縮衣節食,省下來的錢都換得食物供養佛陀及其僧侶。供養飯食后,在佛陀講法時就以虔敬的心聽聞佛法,並且牢記在心。
度勝供過佛,圓滿了布施功德以後,就帶著剩下的香回到宮中。因度勝廣行布施以此為功德,他的每柱香都那麼香氣逼人,他的名氣也聞名遐邇。
美容對此不大明白,於是就向佛陀請教。世尊回答說:「度勝將辛辛苦苦賣香積攢下來的錢,都用來為佛陀和僧侶準備了飯食。他的香里含有對佛法的真誠,所以才會令人喜愛;另外,度勝經常聽聞佛法,並思考精深的道理,這在世上是很難做得到的。」
美容聽到世尊的開導后,心中很不平靜。她遺憾自己沒有機緣聽聞佛法,更不用說去領悟其中道理了。於是她回去后就把她見到佛陀的經過告訴了度勝,請度勝為她講解佛法。
度勝想了一下,然後回答說:「微臣出身卑微,不敢隨隨便便講述如來的教導,請讓我到佛陀那兒去,得到世尊的許可再說。」於是度勝即刻出宮,到美音寺求見世尊。
懷著虔敬的誠心,度勝來到了美音寺。頂禮過世尊之後,便向佛陀陳述王后的請求。佛陀對度勝的做法表示讚許,馬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法會,為他講述佛法。度勝專心聽佛陀開示,一字一句都記在心上。
度勝回宮以後,就把自己受教的經過和說法內容都講給美容和侍女們聽。聽完度勝講法以後,美容和眾侍女頓時解除煩惱,內心清涼,個個法喜充滿。
自從右後美容聽聞佛法而得到法益之後,左後照堂更加嫉妒她。由於美容經常要供養佛陀和僧眾,所以朝見國王的次數便減少。照堂抓住這一點,經常在國王面 前說美容的壞話,要國王治美容的不尊之罪。國王起初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但是照堂後來又不斷地誹謗美容,說她現在眼裡根本沒有大王,國王開始半信半疑。最後 照堂為了自己的私慾,想出了一個主意。
有一天,當美容正在齋戒禮佛的時候,照堂突然請求大王命令奏樂歡娛,裝模作樣地要把右後美容請來。國王不知是計,就召見王后和其它大臣來宮中。不久,除了美容其它人都到了,因為美容誠心修行,持守齋戒,沒有應召前來。
國王開始生氣了,心想:「難道她敢違背我的召令?」於是接連傳喚三次,美容一心齋戒,還是沒有應召前來宮中見王。
國王大怒,開始相信照堂的話,於是命人捉拿美容。得令的武士馬上趕到美音寺,把正在齋戒的美容抓了起來,押回王宮。
武士們把美容捆綁在大殿前。國王在照堂惡意的挑撥下已經喪失理智,忘記了眼前被捆綁的是自己曾經寵愛和信任的右後美容,決定用箭將她處死。美容心裡知道這是照堂的陰謀,但此時申辯已無濟於事,她毫不後悔,決意從容就死,一心一意皈依佛陀。
一些大臣和侍女們看到右後即將被處死,都非常難過,但美容違令國王是不赦之罪,向國王求情也毫無用處。絕情的國王命侍衛拉開弓箭準備射死美容,此時侍女們都害怕得閉上了眼。
就當國王連發兩箭之後,再看看美容,令人驚奇的是她竟安然無恙!原來射出的兩箭都調轉了方向,回到國王腳下,在場的人也都感到難以置信。
此時國王大吃一驚,知道美容已不是一般人了,趕緊命人給她鬆綁。
放開美容以後,國王問她:「你有什麼法術使射出的箭頭調轉了方向呢?」
美容平靜地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神奇的法術,只是長久以來一直以虔誠的心供奉佛陀,把自己的一切都皈依於佛、法、僧三寶。今天早晨我供奉佛陀,嚴格按 照戒律的規定,我修行精進,其它事情都不能使我心意分散。當時我不能隨意停止,所以沒有及時應召來到大王這裡。現在一定是佛陀大發慈悲,暗中護佑我,以致 箭頭不會中身。」
國王聽后,說:「好極了!我不應加罪於你,而應當去美音寺禮拜供養世尊啊!」
後來,有一次敵國兵侵犯拘藍尼國,國王決定親自掛帥去征討來犯之敵,出發前授權給吉星,命他在出征期間代為管理朝政。
吉星是什麼樣的人呢?原來他是左後照堂的父親,是一名婆羅門外道修行者。父親此時大權在握,令照堂高興極了,對自己說:「這是除掉美容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殺掉她!」於是就和父親吉星密謀,用奸計把美容和她的侍女都燒死在宮中。
國王回來后,吉星對國王謊稱是不小心失火,國王當時沒有懷疑,於是他們的罪行暫時被掩蓋住了。終於有一天,有人密告吉星父女殺害美容等人,此時真相敗露,國王十分震驚和氣憤,立即下令嚴懲吉星、照堂等人。
國王十分懷念美容的善行,從此開始清除外教邪道,認真修行,廣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