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胥志義: 市場經濟與貧富差距 (五) 全球化對貧富差距的影響 ...

作者:qwe2012  於 2013-12-27 07: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市場經濟, 影響

胥志義: 市場經濟與貧富差距 (五) 全球化對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當某一產業資本獲得高額利潤時,其它資本就會湧入,從而會降低先入資本的投資回報;在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條件下,當某一地區某一行業勞力工資很高時,其它地區其它行業的勞力就會流入這一地區和行業,從而遏制這一地區和行業工資水平的提高,同質勞動的收入趨於一致;商品的自由流動,使同樣商品的價格趨於一致,從而使這種商品的生產者,包括資本技術與勞動的收入一致;等等。市場經濟的常識和實踐告訴我們,市場經濟在產生貧富差距的同時,也在遏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實際上,自由的市場經濟從產生貧富差距的那一刻開始,同時也內生一種均衡機制,它通過經濟要素的流動和價格的變化,遏制貧富差距的擴大,也就是說,市場經濟會產生貧富差距,同時通過市場均衡機制的作用,又會縮小貧富差距。而貧富差距本身就是推動經濟要素流動和價格變動的原因,也即是縮小貧富差距的原因。社會就是在這不斷產生貧富差距又不斷被縮小的過程中發展。而且經濟要素包括商品,生產要素,信息的流動越通暢,越迅捷,越廣泛,貧富差距的縮小越快。按照這種市場機制均衡作用的機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內,經過市場機制的長期作用,貧富差距雖然不能被消滅,卻是可能逐步縮小,而達到一個合理水平。但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包括一些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貧富差距沒有明顯縮小的趨勢,甚或有擴大的現象?這與全球化有關。全球化使貧富差距的縮小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使貧富差距的縮小進入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因為全球的貧富差距不僅包含社會個體之間的差距,而且包含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要縮小社會個體之間的貧富差距,首先要縮小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而在縮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過程中,會影響到社會個體之間貧富差距的縮小,甚或會擴大這種貧富差距。

地區國家之間是怎麼樣出現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我們知道,工業經濟發展具有聚集效應。首先集約化生產帶來企業規模擴大,人員增加,其次生產分工導致的專業化,因為之間需要協作,為了降低協作成本,也會帶來經濟的集中,再次工業經濟的集中包含有人員集中,使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也向工業經濟區集中。這是出現城市和大型經濟區域的原因。當由於某種複雜的政治文化制度原因,使某一地點因為技術發明,資本選擇,地理位置,資源的發現和開採等出現經濟發展優勢,形成一個經濟發展點時,由於聚集的效應,其它經濟要素如資本技術勞力等受聚集能夠帶來效益的影響,不會在廣闊的地域上均勻分佈,而是按照效益原則,選擇向較為發達的地區聚集,由此使這一地點或地區與其它沒有出現某種經濟發展優勢的地點或地區產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而經濟要素按效益原則的聚集流動,會使發達地區更發達,不發達地區更不發達。

當然,當這種聚集達到一定程度時,受土地荷載能力極限影響無法繼續擴大。因為土地是不動產,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是無法聚集的。資本技術的聚集與土地關聯不是特別大,但勞力不但是生產要素,而且是消費主體,他的很多需求如吃住等,需要通過土地來提供,所以他的聚集與土地的容納能力緊密相關。當經濟集中特別是人的集中超出土地荷載能力時,經濟集中的成本就會超出經濟集中的效益,從而迫使經濟要素以經濟發展中心點為軸心向四周擴散。但這仍然是發達地區地域面積的擴大。而且地域面積的擴大,可以容納更多人員,經濟增長在開始階段生產的社會財富,正好可以滿足因聚集而增加的人員和每個人需求增長帶來的消費需求。這正是一個發達地區的發展過程,區域面積在擴大,經濟在增長,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不過卻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發展過程。並不會帶來其它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但是,勞動力向經濟聚集區的流動,受流動距離的加大等因素影響而日漸困難。第一,經濟聚集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勞力流動距離加大使遷徙成本增加;第二,地理距離加大產生語言,生活習慣等對人員流動的文化障礙;第三,當人員流動超過國界時,政治藩籬產生制度障礙,遏制著大部分的人員流動;第四,工業經濟的發展雖然使與土地相關的產業(如農業林業等)生產人員減少,但仍有相當部份的人必須從事這種生產,這些人員必須均勻分佈無法聚集。由於上述原因,並不是所有的勞動者都可以流動或很方便流動的,因而必定遏制發達地區的進一步擴大,這是出現地區或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並無法迅速縮小的根本原因。然而同時,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也會出現一些變化。第一,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到達一定程度后,生產的商品和積聚的資本大大超出經濟聚集區人員的需求和經濟聚集區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向其它地區輸出;第二,由於經濟聚集區的經濟發展,導致發展成本,比如土地價格,勞力成本等,已經高於經濟聚集帶來的效益,與不發達地區相比較,資本等生產要素向生產低成本的不發達地區流動,效益好過向發達地區流動。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大,這種成本差異越大,商品,資本,技術等經濟要素向不發達地區流動的衝動越大,以至於歷史上出現不少發達國家使用武力,來打破不發達國家阻礙經濟要素向其流動的政治藩籬。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經濟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完全自由流動。勞力的流動一般是從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符合聚集的方向,所以勞力的流動,雖然是在全球化的內涵之中,但這種流動並不是全球化的開始。只有當商品,資本,技術等經濟要素逆聚集方向,而向不發達地區或國家流動時,真正的全球化才開始。全球化究竟有無好處?資本輸出對於輸入國是經濟侵略,還是因為可以解決輸入國的經濟發展資金瓶頸有利於輸入國的經濟發展?商品向不發達國家銷售,是對不發達國家人民的掠奪,或阻礙不發達國家本地民族經濟的發展,還是使不發達國家人民可以消費更好的商品?美國低端製造業向中國這樣的國家轉移,是搶了美國人的飯碗,使中國人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因而是中國人得了好處,還是美國的資本家在中國投資因中國土地勞力等低成本優勢而獲得更多利潤,抑或美國人可以消費中國製造的更低價商品,因而總體上是美國人得了好處?等等。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要素流動,帶來複雜的利益變化,站在不同的社會個體和集團利益角度看,會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認識。它反映了縮小社會個體貧富差距與縮小地區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之間,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複雜關係。

如果沒有全球化,發達國家或地區在經歷一段時期發展后,商品會出現飽和甚至過剩,資本會出現盈餘,技術市場受限無法擴大,因而會出現商品資本技術價格下降,並迫使經濟結構調整,如第三產業的發展,這不但會遏制富人財富的進一步增長,而且可以使底層勞動者即窮人的收入提高。富人更富受遏制,窮人收入卻在增長,正是貧富差距的縮小過程。全球化是在社會個體或集團追求更大利益的推動下出現的。地區或國家之間出現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本質上是經濟要素價格的差異。人口密度不同導致土地價格差異;收入水平不同導致勞力工資或勞力成本差異;資本盈餘或稀缺導致資本利潤差異;技術水平高低導致技術價格差異等。正是地區或國家之間出現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為社會個體追求更大利益提供了更有利更廣泛的選擇機會,結果會帶來某些社會個體利益的增加。除了勞力向發達國家或地區流動,一般是窮人為了獲得更多收入之外,資本技術等經濟要素向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流動,大多是富人為了更富所採取的行為。這會導致某些富人更富。對於發達國家或地區而言,商品資本技術向其它國家和地區流動。會導致其價格難以下降甚至升高,會延緩經濟結構的調整過程,因而不利於發達國家或地區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縮小。這似乎在顛覆著經濟要素流動可以縮小貧富差距的看法。

但經濟要素流動既源於差別,又會縮小差別,這是合乎自然原理的基本規律。不過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要素流動,是逆經濟聚集方向的流動,它源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流動的效應也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而非是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縮小。甚至這種流動,還會帶來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某種擴大。經濟要素在全球範圍流動,對不發達國家或地區而言,由於技術落後,可以引進和購買技術來加快技術進步步伐;由於資本稀缺,可以引進資本來越過資本自我積累的漫長階段;由於生產快速發展會與市場緩慢擴張產生矛盾,可以藉助世界市場,來緩解這一矛盾,保持生產的較快發展。所以通過經濟要素的流動,可以加快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推動國家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當我們把貧富差距當作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來解決時,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顯然要高於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縮小。因為只有在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的前提下,才談得上全球範圍內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縮小。比如象日本人,現在與過去相比,和美國人的貧富差距在縮小,正是因為日本經濟發展水平正接近美國經濟發展水平的結果。縮小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經濟要素在大範圍包括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因為這種流動可以使不發達國家或地區能夠縮短經濟自我封閉發展的漫長階段,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所以,即便這種流動會帶來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某種擴大,也是縮小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進而最終達到縮小全球範圍內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一種必要代價。

當我們一體化的看待全球經濟時,我們實際上還處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工業經濟擴張在發達國家這樣的局部區域可以速度很快,迅速完成,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由於擴張範圍加大,難以迅速完成。這既給生產者,資本和技術擁有者提供發財致富的萬千商機,也由於他們的發財致富,推動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只有在地區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資本盈餘在全球範圍內出現導致工業經濟擴張在全球範圍內能夠迅速完成,經濟要素價格差異在全球範圍內逐步縮小導致要素流動規模和速度下降時,交易才會從廣度的拓展走向深度的平等化變革,基於全球範圍內社會個體貧富差距的縮小,才會真正開始。顯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