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婆婆為什麼成不了「親媽」?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西雅圖夜未眠  於 2017-4-24 14: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娛樂八卦

關鍵詞:最好

我不是獨生女,上面還有個哥哥,

  他比我早結婚好幾年,孩子都上小學了。

  以前我經常對我媽講:「對於我來說,你是個合格的母親;但是對於嫂子來說,你不是個好婆婆!」

  每當說到這裡,我媽都讓我滾……

  1

  記得嫂子第一次懷孕的時候,

  全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特別是我媽,整天張羅著從農村老家買土雞蛋,

  說是營養好,得多吃。

  但是當嫂子懷孕50多天的時候,

  不知道是因為身體差還是別的原因,

  孕酮、雌激素等各項指標特別低。

  雖然吃了很多葯,也卧床休息了很長時間,

  但最終還是流產了。

  那段時間,嫂子情緒特別低落,一想起這事就哭。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

  才幫嫂子從自責、悲觀的情緒里擺脫出來。

  平日里,我跟哥說話都很小心,

  避免談到任何跟流產有關的話題,

  免得又引起嫂子的情緒。

  但是,我媽卻有點「不識相」,

  總是有意無意地提起這事:

  「我託人從老家帶了點土雞蛋,你得多吃!

  人家都說了,身子弱的人不容易懷孕!」

  「早上早起會兒,出去轉悠轉悠,

  老不動彈也不行,不容易懷孕!」

  「沒事少玩點手機吧,人家說了,

  手機電腦輻射厲害,時間長了不容易懷孕」……

  我們好不容易才幫嫂子忘掉這件事,

  並從流產的陰影里走出來,

  但是我媽這三番五次的「關心」,

  總是令嫂子心裡很難受,偷偷躲在房裡哭。

  移除

  2

  我媽或許並沒有惡意,

  但是她說話的方式和內容,確實令人不舒服。

  「身子弱不容易懷孕」「玩手機不容易懷孕」「不運動不容易懷孕」……

  這些話,很明顯就是把流產的責任全推給了嫂子。

  類似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

  所以也難怪,時間一長,

  嫂子跟朋友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抱怨……

  後來,我也結了婚,

  終於親身體驗到了當媳婦的尷尬和不容易:

  初到別人家,人和環境都是陌生的,

  雖然公婆一直在勸我「以後這就是你的家了」「

  不要拘束」「該吃的吃,該喝的喝」,

  但那種尷尬、陌生的感覺,

  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克服的。

  而且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

  特別是懷孕、坐月子那段時間,

  彼此不順眼的事也越來越多,

  小矛盾、小摩擦也從沒斷過……

  這時候我才真切地感覺到,還是自己親媽好!

  3

  缺乏磨合的婆媳,本來就不好相處

  因為我媽既有兒又有女,

  所以她現在「兼任」多重身份:

  對於哥哥的孩子來說,她是奶奶;

  對於我的孩子來說,她是姥姥。

  當然,她既是我口中的「好親媽」,

  也是嫂子口中「難相處的婆婆」。

  我媽的這種「特殊身份」,讓我深刻感覺到,

  在很多充滿矛盾的婆媳關係里,

  並不是誰真的人品壞、脾氣差、難相處,

  更多的是缺乏磨合與過渡。

  母女之所以好相處,那是因為磨合了二十多年,

  該挑的刺兒都挑完了,該賭的氣也賭完了,

  該吵的架也吵得差不多了,

  彼此都很清楚對方的好惡和底線,

  知道如何避免碰撞和衝突。

  但是婆媳就不一樣了,兩個之前接觸不多的人,

  突然要生活在那麼親密的環境里,

  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還沒等磨合呢,就先「結下樑子」了。

  很多時候,彼此間無心的一句話,

  就會平地起波瀾。

  就像之前我媽對待我嫂子那樣,

  整天說「不鍛煉不容易懷孕」「玩手機不容易懷孕」,

  雖然是出於好心,

  但是對尚處於流產陰影里的嫂子來說,

  就是確確實實的傷害。

  移除

  4

  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家庭,

  可能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女孩天生心思細膩,多愁善感,

  很願意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小心思、小秘密,

  所以母女會有更多情感上的溝通。

  即便女孩成年了,仍然可以跟媽媽撒嬌,

  跟媽媽手牽手散步閑聊。

  但是很多男孩不斷成長的過程,

  卻是越來越遠離媽媽的過程。

  他們雖然小時候也可以撒嬌賣萌,

  但是長大后,

  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是獨立、陽剛、堅強,

  再膩歪在媽媽身邊,

  是會被小夥伴們笑掉大牙的。

  所以,男孩跟媽媽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

  就變得阻隔、不順暢。

  在那些獨生子家庭里,

  隨著男孩的長大、獨立、遠離,

  媽媽會出現情感上的缺失和匱乏,

  這有可能導致媽媽性格上的易焦慮和不穩定,

  顯得有點不好相處。

  很多媽媽最終跟親兒子都不易相處,

  更別說跟兒媳婦了。

  身邊很多生兒子的媽媽跟我說:

  「一想到將來註定會成為一個婆婆,

  一想到將來可能會被兒媳婦抱怨和嫌棄,

  就有股淡淡的憂傷……」

  5

  傳統文化里的「嫁」「娶」觀念,

  往往加劇了婆媳衝突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工作地買房定居,

  共同承擔生活得成本和壓力,

  既不住在男方家也不住在女方家。

  但是在老一輩的思想里「娶進門」「嫁出去」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

  因為男方家是把媳婦「娶進門」,

  還需要支付高昂的彩禮甚至房貸,

  所以在很多婆婆的潛意識裡,

  自己仍然是家庭的「一把手」,

  兒媳婦只是個「小輩」「外人」,

  因而在與兒媳婦的相處中,

  總會體現出對兒媳婦生活瑣事的控制、干涉。

  但實際情況是,

  兒子和媳婦都是從舊的原生家庭里脫離出來的,

  他們組成了新的家庭,他們才是新家庭的主人。

  於是在這種觀念的衝突里,矛盾也越來越多。

  其實,很對年輕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也很深,

  覺得婆婆伺候月子、帶孩子就是天經地義,

  自己「受之無愧」,不但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

  還對婆婆滿是自責和不尊重,

  這同樣是婆媳矛盾的誘因。

  移除

  6

  自食其力、保持界限感,

  是緩解婆媳矛盾的良藥

  我的朋友 羅靜,

  是中科院的心理學博士,

  一次聊天的時候,

  她隨口說的一段話特別有深味:

  「婆媳間最好是要保持一點距離,

  不論心理上還是生活上。

  有人說,最好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就是把一碗湯從自己的住處端到到婆婆的住處,

  不燙也不涼。

  但是,很多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好,

  隨時需要人照顧,

  所以一碗湯的距離還是太遠了。

  最好的距離,就是住得近一點,

  但不要在一所房子里,

  能聽見彼此的開門聲就好。

  這樣既能彼此照應,又不至於相互打擾。」

  當然,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

  真做起來,卻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

  有很多將來是肯定要當婆婆的,

  真的希望通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能讓「婆媳關係」「重男輕女」之類的糟心事,

  儘快終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