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趣味風俗

作者:西雅圖夜未眠  於 2016-2-19 10: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娛樂八卦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個圓月夜,象徵喜慶團圓,這一天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又稱為元夕、元夜,或上元節。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元宵節就已經備受重視,是祭祀天神的重要日子,到了漢魏之後,元宵節因佛教文化的傳入而影響在民間擴大開來,到了唐代逐漸發展成空前的民俗狂歡節日。

  元宵節的風俗很多,無論從活動還是飲食,都具有非常獨特的節日氣息。吃元宵象徵新年全家團團圓圓;賞花燈熱鬧喜慶,五彩斑斕;猜燈謎趣味多多,廣為流傳;游龍舞獅技藝高超,鑼鼓喧天;百戲歌舞壯觀好看,喜慶熱鬧……除了這些傳統的元宵節節目,很多地方還有獨具特色的趣味風俗。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放桔燈

  「放桔燈」的風俗,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傳說南宋建炎年間,金人南侵,康王趙構從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鰲山觀海,忽見椒江上無數燈火,如流星飄來,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紡羅傘蓋的簇擁下,到江邊觀看。侍從告訴他,這是澄江上漂下來的桔燈。趙構十分高興地說:「膚看京中的鰲山燈,也沒有這麼有趣啊!」他要侍從們跟著湊熱鬧,買了兩船桔子,取出桔肉讓大家吃了,留下桔殼製作桔燈,放在江上漂浮,玩了個通宵。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萊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份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愉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偷青節

  和偷菜節類似,四川、廣東、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習俗,在元宵節的晚上可以去 「偷」一點別人菜園裡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則寓意「生財」,有蘿蔔菜頭則寓意「彩頭」,有青蔥則寓意「人聰明」,有大蒜則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送瘟船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縣城群眾在每年元宵節之夜的一種驅邪逐瘟的活動。是夜,暮色初合,縣城東門橋邊聚集著眾多的男男女女。在岸邊泊著一艘用薄木板釘成的船,船的周圍用薄薄的竹片紮成船艙,外面再糊上紅紅綠綠的色紙。船艙四壁畫著十二生肖的肖像,這就是瘟神乘坐的船。艙內裝著由各家各戶送來的豬毛、禽羽等雜物及花炮。山鄉人迷信認為,將家禽牲畜的毛羽送上東去的瘟船付之一距,即可保今年六畜興旺,全家平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7: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