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卦占星,作為整個占星體系中最實用的占卜技法,常用於預測事件的走向與結果。其重點,首先必然是準確性。對於任何一種預測類技法而言,「準確性」是評判該技法價值最直觀的方式。在卜卦占星中,無論多麼力求預測的準確性都不為過。
古時的卜卦占星更是用在「預測錯結果就要被砍頭」的國家級事務中:今年是否會有飢荒?糧食的收成如何?與鄰國是征戰還是交納貢品?下嫁到他國的公主是否會平安?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心理學的普及和身心靈運動的發展,大家早已不滿足於對事務結果的預測,同時也在關注問題的成因與心理動力。
雖然卜卦占星一直受到過於宿命論的非議,一些「鐵口直斷」的占星師更是將卜卦占星推向爭議的浪尖。無論卜卦占星最終給出一個怎樣的結論,或其結論是否準確,卜卦占星的目的與應用從來不是只給出一個簡單粗暴的答案。即便是在17世紀,大占星師威廉·李俐(William Lilly)在最高峰時期,一天需要接待一百多位卜卦問詢者,也從未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情況:
「李俐大師,我那位跟人跑掉的婆娘能找得回來嗎?」
「哦,星圖上看,不可能的,死了這條心吧。好了,出門右手邊付費用,下一位。」
相反,在李俐的著作《基督占星(Christian Astrology)》? 一書中,幾乎每一個卦例,他均記錄了如何分析當事人的心理活動,以及怎樣從中得出他最終的判斷與結論。

大占星師威廉·李俐(William Lilly)
在我的從業經歷中,回答時效性的問題,是最簡潔的(雖然不簡單),如「房子何時可以賣出?」、「下一份工作幾時到來?」、「什麼時候可以懷孕?」,此類問題只要找准象徵宮位和星體,計算出日期單位的差值,就可以得到精確的答案。亦或是針對結果的問題,如「手頭的項目是否能成功?」、「前男友是否會回心轉意?」、「欠款能收回來嗎?」,通過判斷象徵星體及宮位的強弱與互動,可以給出「是」或「否」的回答,或是分析期間可能發生的一些轉折,總體上可以有很直觀的答案。
而當問題涉及到選擇時,往往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通常需要探尋選擇背後的主觀標準和成因,因為選擇往往意味著兩個或多個選項中的利弊權衡,例如「是否要搬家?」、「是否要跳槽?」、「是否要離婚?」。當事人的糾結也會客觀的反應在星圖中:象徵宮位與星體之間的錯綜複雜,沒有任何一個選項是「勝出」的。這往往會是沒有利只有弊的選項,選擇任何一種,可能都是「錯的」。
在我遇的一個「是否要搬家」的例子中,女性提問人想讓兒子享有更好的教育,計劃舉家從北京的最南面搬到東邊,但這又會影響自己和老公的工作,從而舉棋不定。打開星圖,我看到其中所呈現的重點是當事人與丈夫家人之間的糾葛,而並非是兒子。我便詢問到搬家的原因,其中是否涉及到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經過一系列的分析與對話,當事人說到自己其實想要通過搬家,避開與婆婆之間的衝突。的確,星圖中顯示她兒子更喜歡現在的教育環境,並不想要搬遷,而問題的實質矛盾其實是她的婚姻關係 —— 兒子與婆婆都只是矛盾的轉移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