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告訴我們只有通過真誠,打破虛幻與執著,心靈才能獲得自由,才能流露出生命的智慧。如果不把種種妨礙自性的慾望和貪婪放下,那麼就只能做物慾的奴隸,所以放下一切障礙,任心志自由清醒。
有一個年輕人想請教老禪師生活的藝術,老禪師拿了一個杯子一直不停地向裡面倒水,水溢在杯外,那個年輕人非常不解,就問禪師為什麼水溢出還要繼續倒下去,老禪師告訴他這就是人生的藝術,一個杯子水滿了就再也裝不下水了,如果不倒掉又怎能裝得下新的東西呢?那個年輕人聽完后若有所悟地走了。
生活是沉重的,如果我們不懂得放棄的藝術,那麼只會被逼上盡頭,我們也會因精疲力竭而喪失了一切。所以生命的沉重載不動所有的行囊,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能輕鬆的上路不得不放下那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的東西。因為負擔過重不僅承載不了,還會喪失了本該屬於我們的東西,而且能讓我們損傷元氣,最後還可能一事無成。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不能把精力浪費在那些終究要化為灰燼的東西上,必須學會放棄來保存實力。生命的園圃上會有雜草會有不該存有的東西,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那麼就會蒙受損失。所以應該把一切不應有的阻礙清除,卸下承載不了的重荷,以便更輕鬆的前進。
據說在亞洲地區,有一種捉猴子的陷阱,先把椰子挖空,然後用繩子綁起來,接在樹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個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而無法握著拳頭伸出來,於是猴子聞香而來,將它的手伸進去抓食物,理所當然地,緊握的拳頭便縮不出洞口,當獵人來時,猴子驚慌失措,更是逃不掉了。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大家會發現,並沒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執著不舍所俘虜,它只需將手放下,那就可以不被捉到。超靈驗開運大師希望大家明白,並不是說堅持不好,而是應根據情況來判斷,不得不承認,有時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而內心的慾望與執著,會使我們一直受縛,所以我們唯一要做的,只是將我們的雙手張開,學會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就能逍遙自在了。
很多人會在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迷失,習慣了對名利與權勢的追求,卻發現心靈的深處依然空虛。為了別人的掌聲而使勁地去討好別人,為了表現自我的優越感沽名釣譽,為了虛榮強撐體面。這些就是無謂的執著,它們會使你自己的心靈承受著負擔,從而失去了自由和靈性。
真正的放下是恬淡,是「於相而離相」,放下一切的貪念,那麼苦悶和煩躁自然會消退。佛陀在他的經教里非常重視放下執著。貪婪就是最嚴重的執著,因為貪婪才產生了無窮無盡的煩惱。所謂「無嗔即是戒,心凈即出家。」只有放得下才能讓心靈凈化,清醒的待人接物,使人生得到升華。
對於愛情,有時也需要能放下。過分的痴情是一種心理障礙,它會堵死心理的活動空間,使智慧喪失,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你苦苦追求某人而未果,是否也應為對方想想,他(她)也許早就心有所屬,或是你們真的根本不合適。而你的固執只會徒然灼傷自己,妨礙別人,也毀壞了那份因朦朧而生的好感。與其如此,倒不如把這份愛深埋心底,遠遠地注視,悄悄地關懷,融一腔深情於沉靜悠長之中,還給別人一份寧靜之餘,也會為自己營造了一個溫馨純潔的聖壇。
真正的愛並不是一定要達到了怎樣的目的,那不是愛,是佔有,只要對方能幸福,無論你們是否能在一起,無論怎樣的愛都應該得到一份美好的結果。而刻在心底的愛,因其無私無欲,淡泊憂傷,才會升華為永恆的真愛!
知識也與感情一樣,執著於某一刻板的觀念或理論,就不能打開智慧活水的源頭,便失去了睿智的觀察能力。一片白雲也許很美,但能遮蔽視線。放下,便是讓自己改變錯誤的觀念,在生活中超越自我,在知識的世界里不斷地精進。
每個人都不可能逃避煩惱的糾纏,但一定要學會放下心頭的一切不該的執著和痴妄。人的一生,都會有很多的風雨坎坷,有所得也必然會有所失。只有我們學會了洒脫的放下,才能夠被稱之為擁有了一份成熟,才能夠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得更加的充實、坦然和輕鬆。總是固守著一個人或是一個事物,只會擋住我們人生旅途的視線,只會讓我們錯過更多的美好風景。學會了放下的人,才有可能擁有更為廣闊的天空。所以,有些時候應該學會去放下,因為放下也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放下,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是一種豁達之舉。生活在當下這個繽紛多彩、充滿誘惑的世界,每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會有理想、有憧憬和追求。不然便會是胸無大志、自甘平庸、無所作為之人。然而,現實的生活同時也告訴我們必須學會放下。我們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毅力,這沒錯,但是,如果是站在了路的盡頭卻還是堅持要走到底,這並不是英雄,只會更快的毀了自己。真正的強者,不但要敢於認輸,還得學會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有新的開始,才會有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